【碳汇】从商品角度理解碳权资产和碳交易

前言

最近在看碳权资产的内容, 但这些书籍、论文里的经济学专业名词(资产特征、博弈理论、期权、模糊数学)看的我懵懵的。但碳权资产既然能交易,那何不从商品的角度来理解呢?
商品交易的核心要素包括商品本身、客户、交易平台和价格。商品是什么?客户是谁?交易量有多大?在哪交易?价格如何决定?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碳权资产和碳交易的逻辑。

什么是碳权资产

碳权资产并非自然产生,而是为了应对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人类通过市场机制赋予了碳减排一定的经济价值,让更多的资源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碳权资产狭义理解是碳交易的碳排放配额。通俗理解是碳权资产就是可交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的来源包括:

  1. 森林碳汇:通过营造林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
  2. 清洁能源项目:用风能、太阳能等替代化石燃料;
  3. 碳排放配额分配:国家分配给企业的排放额度,节能减排后剩余的额度可用于交易。

客户是谁?
主要是碳排放配额不足甚至超支的企业或单位,它们需要通过购买配额来满足排放要求。

商品的量是多少?(碳排放核算体系)

交易商品时,买方需要知道自己需要买多少的量,卖方需要知道自己有多少量。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套标准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核算应遵循“准确性、完整性、相关性、可比性和透明性”的原则。

对于碳排放企业可以使用广泛,认可度较高的和核算方法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方法。即我上篇推文提到的利用能源消耗量乘以碳排放系数计算碳排放量。根据国家给定的排放额度,可以知道自己需要购入的量还是有余量可以出售。
对于造林碳汇,参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进行估算。

我国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发展: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并已发布了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2024年十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文中指出到 2025 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碳排放相关计量、检测、监测、分析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到 2030 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国家、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

如何交易?(碳市场)

我国碳市场由强制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成,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是针对碳排放配额,另一个是自愿减排项目,如造林碳汇。强制碳市场通过严格管控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行为,而自愿碳市场则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两者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相互补充、协同发力,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实现有机衔接,共同构建全国碳市场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碳交易的主要产品碳排放配额,而林业碳汇交易仍处于起步阶段。受林业碳汇项目周期较长、测量和监测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其减排量和成交量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也使得林业碳汇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我说我咋还没挣到钱呢。

中国碳市场:
自2013年起,在上海和北京等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截止到2018年10月,该试验区域累计完成了2.64吨的CO2当量交易,交易额约为60亿元。经过四年筹划,2021年7月16日,国家碳市场正式挂牌上市,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截至2023年7月2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约2.4亿吨,累计成交额110.61亿元。

商品的价格?(碳交易价格)

商品、客户和平台齐备,最后一步是定价。碳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和相关政策调控确定。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定义,碳定价是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收费或对减排提供激励的方式,来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碳定价机制主要分为显性碳价和隐性碳价两类,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显性碳价,显性碳价通过碳含量或碳排放量直接定价,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 碳税:政府设定固定的碳排放价格,企业需为其温室气体排放缴税。碳税由政府直接控制排放价格,市场决定总排放量。
  2.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即碳市场。政府设定年度排放总量上限,企业需持有配额方可排放温室气体,配额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动态调整碳价,引导企业优化排放行为。

碳交易价格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好,产品生产和贸易就活跃,企业对碳排放的需求就会增加,交易价格就会增加
  2. 传统能源消耗:传统能源主要指煤炭、化石燃料,技术的发展使得清洁能源大量替代传统能源,导致碳排放量减少,那么交易价格可能会降低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推动碳排放受到如此广泛关注的一个极重要原因,如果未来气候异常,极端气候频发,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易价格。
  4. 国家碳配额分配: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是碳交易市场的重要供给,因此其配额会对市场碳交易价格进行影响。

参考:
《“碳交易”:地方增收的新渠道——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孙霞
《生态服务及森林碳汇市场化研究》 于波涛
《碳权资产估值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梁美健
《碳定价机制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政策工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834577188944807&wfr=spider&for=pc
《国际碳定价政策最新进展及启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715571516526418&wfr=spider&for=pc
《并非一本万利!林业碳汇交易亟需走出误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来了!碳排放,到底怎么交易?》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27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