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王崧舟观课十讲》第三讲如何精准设置支架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关于教学支架——

关于教学支架

几年前首次接触“教学支架”这个概念,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在一次教学讲座中,那位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这个词后,似乎理解了它的重要性;这两天,读《王崧舟观课十讲》第三讲时,对教学支架才有了真切的理解:原来,我们一直在使用教学支架,它支撑起教学框架,推动着教学进程,助力学生思维进阶……

于是我又查阅了“教学支架”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架源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助学生跨越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间差距提供的支持。

• 类型:有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支架。范例即典型例子,如写作课上展示优秀范文;问题支架是教师提问引导思考,像分析课文时问关键情节作用;建议支架针对具体任务给提示,如实验课提示操作要点;向导是更详细引导,如给出写作提纲;图表支架用图形表格整理知识,如历史课用时间轴梳理事件。

• 运用过程:包括搭建、应用、拆除。搭建时教师依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合适支架,如教复杂数学概念用范例支架;应用中引导学生借助支架学习,如小组讨论问题支架;拆除指学生能力提升后逐步撤去,促使独立学习。

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哪些支架呢?从《王崧舟观课十讲》前三讲中可梳理出以下几种:问题支架、向导支架、互文支架、情感支架、建议支架、表格支架、知识支架等。通过读第三讲,我对这些支架有了更深的理解。

1.向导支架,明确阅读方向。用在一个教学环节的开始,给学生提供一段辅助内容。比如薛法根老师在“读出语气,发展形象思维”环节,一开始便告诉学生判断语气的三个法宝。学生明确了三个法宝后,接下来读出语气就有了依据。

2.互文支架,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加深学生对某一处阅读的理解。具体做法是引入可比较的一段阅读资料,形成一种互文关系。

3.情感支架,激活学生的体验。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为学生创设独特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体会作品中的感情体验。

4.建议支架,类化学生的碎片经验,用在每个板块的结尾。设置这样的支架,可以类化学生原有的碎片经验,帮助学生梳理和提炼,将建议很好地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

5.问题支架,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问到点上,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大的触动:问题支架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向导支架,教师自身要对某一知识点有系统认识;而建议支架,考验教师的提炼归纳能力。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315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