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三十四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三十四回

乱云润生 第三十五章

子琴贤良树德含辛茹苦

润生乱云岁月磨难成长

第二百三十四回

上一回讲述:沽海的新政与社会变革,在政治、军事和警察制度上进行革新,推行文化救国,社会秩序显著改善。经济的繁荣与矛盾,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沽海商业繁荣,但外国势力与传统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赤绍宗在沽海的生活迎来转折,他的父亲赤辅铭身患霍乱,经过救治后转危为安,1910庚戌狗年新春赤家过的合家欢乐。

过了1910庚戌狗年春节,赤绍宗决定留在渠阳赤阳庄直到清明后再赴沽海。老爹生病,需要他在身边照料,再者,两年的文化救国之路让他疲惫不堪,急需休养生息。

在渠阳赤阳庄家中,赤绍宗手头还有三块银元,一块作为日常开支,两块是交给官报局那房主的房租。去年临返回老家时,他已向房东交了一块银元的定金,居有屋心踏实。渠阳乡下物价低,一块银元能花上一年,这让他足可以买些糕点及礼品去看望亲朋。

绍宗对乡下生活极有感情,他先在赤阳庄村落采访写生,用画笔记录乡村风土人情和乡亲的生活百态。接着又来到赤各庄,与村民们深入交流,了解生动的故事与乡土变化。

正月中,他与绍武携重礼代表父亲与全家,前往驻防营,看望姨母、姨父,与吴博雅夫妇叙旧答谢亲人。驻防营村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当年朝廷派满旗兵士在此长期驻防固守京畿。士兵在驻防过程中逐渐在营盘周围形成村落,最终演变成滿人集中的驻防营村,来此,赤绍宗不忘写生采访。

而最让绍宗期待的,是去雍阳下伍旗去拜望培育他成材的吴伯翰老师。见到老师后,两人促膝长谈,交流着文化救国的思想,赤绍宗还从老师这看到去年下半年的《大公报》与《北洋时报》珍贵资料,他如获至宝,认真收集准备返沽后对大事件展开采风报导。

在老家闲暇之余,赤绍宗还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尤其是与聪明伶俐的小润生。他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润生端着小黑板,用滑石猴一笔一划恭正写着,绍宗夸奖他很有出息。而润本却贪玩,字迹写的七扭八歪,常让小叔耐心纠正着,有时干脆发脾气哭闹不写,气的正在堂屋纺线的妈妈只得撂下活计,在润本屁股上扇两巴掌,他才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写字。小叔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除了马车,人拉车外,还有汽车、火车,他举着画册让孩子们辨认,孩子们围在小叔身边,眼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这宁静的时光里,赤绍宗享受着与乡亲们相处的温暖,也为未来的文化救国事业积蓄着力量。

另一方面,在兄长赤绍武过了正月,便去赤各庄为为地主扛活做长工后,赤绍宗便主动为二嫂尚子琴分担家务,种菜、养鸡,耕地锄草,还携助二嫂领交纺线织布的外加工活。直至清明,全家祭拜先祖后才返沽海。

返回沽海,来到金家窑官报局胡同五号,那自己熟悉的小屋后,赤绍宗首先向房东交齐了全年房租,而后,趁表叔赤增清歇班之际,携着礼品前去拜访叙旧,这次,两人过沽河金刚桥来到大胡同鸟市中的白记饺子馆,品尝皮薄馅大、清香适口、久食不腻风味水饺。该店创建于1890年,是享誉沽海特色鲜明、风味独特的传统饺子馆。牛、羊肉水饺各要半斤,两盘下酒菜,畅聊尽兴。

此后,赤绍宗把在老家乡下采风写生的二十余幅作品分别投稿《北洋时报》《大公报》《竹园白话报》《醒俗画报》等报刊,一个星期后系数被退回:这可怎么了?自己精心而作质量上乘啊!再思?不合时适,当下本地时尚新潮是主流,读者百看不厌,而异地他乡选题材,风马牛不相及,无人向津啊!

赤绍宗心绪有些烦闷慌乱,当下沽海物价渐涨,以前一块银元省吃俭用能挺半年,眼下三个月就花费净光,而自已口袋中仅有六百文钱了,两个月后蹦字没有,咋生活啊!还得抓紧创作新潮时尚画册,否则在沽海连吃饭都成难题,别说交房租了!思后,果断开始创作,以去年下半年沽海重大事件选题,于是从四月中旬,他刻不容缓精心创作;

1909年的沽海,在时代浪潮中经历着诸多变革。二月下旬,直隶工艺总局改组为直隶劝业道署,为沽海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的近代化转型。为此,绍宗到河北公园劝业会场去采风写生。

五月六日,学界在李公祠举办华夏首次联合音乐会,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碰撞交融,丰富着市民文化生活,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赤绍宗来到座落天纬路的李公祠采风写生,李公祠占地2万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正门设在子牙河畔,是纪念李鸿章的祠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持修建,这次盛大的中西交融音乐节融,在神州首开先河。

十一月十三日,西站火车落成启用,与东站、北站形成三大火车站格局,极大提升沽海的铁路运输能力,巩固其华北交通枢纽地位。赤绍宗风尘仆仆赴三个车站写生采风。

十二月七日,与赤绍宗相识,创办《醒俗画报》《醒世画报》《人镜画报》《公民白话报》主编温世霖。做为文化救国先驱,他大力宣传新政,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组织学界总罢课,率绅商学界代表赴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与孙洪伊等组建“沽海自治研究会”並任会长大义凛然温世霖,当晚被新调任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陈夔龙派兵逮捕,立宪派积极推动国会请愿运动失败。

十二月十六日,沽海五六千人力车夫为废除不合理的限制章程,在督署前集会抗争。赤绍宗便赶到老城里的直隶总督署衙写生。

就在这一天,赤绍宗踫巧鲜见滿旗习俗盛大隆重婚礼仪式游街,游行在老城厢与大经路经过,婚礼队伍数千人,围观者成千上万,这可是新奇罕见故事例,绍宗敏锐捕捉,一路跟行即兴采风写生,将向报刊报导奇闻;

画册文字报导云;1910年庚戌狗年沽海,洋风渐起,却依旧保留着神韵遗风。在老城厢的一隅,一场满旗家族的盛大婚礼正拉开帷幕,为悠久老城增添一抹别样喜庆色彩。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从城北那满人家族聚居地出发。悠久城厢四面老城中心,滿是青瓦灰墙的四合院,邻里之间洋溢着浓郁的满族风情。新郎身着崭新的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帽上的红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腰间系一条精致的玉佩,彰显着家族尊贵。

一会儿,迎亲队伍冠冕堂皇地踏上河北新区大经路。大经路是直隶总督府的重要干道,平日里便车水马龙,今日更是因这场婚礼而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人们纷纷对这场盛大的婚礼投来羡慕的目光。

围观的人群中,服饰各异。有身着传统长袍马褂的老者,他们的长袍颜色多为深沉的藏青、黑色,布料质地厚实,领口和袖口镶着精致的滚边,手中还时不时摩挲着长长的旱烟袋,脸上满是岁月的沧桑,眼中却闪烁着好奇与欣喜,看着这热闹的婚礼,仿佛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时光 ;

年轻小伙子则穿着较为轻便的短衫长裤,颜色以浅蓝、浅灰居多,有的还挽起了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他们活力满满,一边大声地讨论着婚礼的排场,一边随着迎亲队伍的移动而不断变换位置,试图看得更清楚些。

不少女子,富家小姐穿着色彩艳丽的旗袍,绸缎的面料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上面绣着精美的花鸟图案,领口高高竖起,袖口窄窄的,她们手持精致的手帕,半遮着脸,眼神中透着娇羞与羡慕;而普通人家的女子则穿着朴素的布衫,颜色多为素色,虽然简单却也干净整洁,她们或抱着孩子,或拉着家中老人,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他们穿着花花绿绿衣服,有的还戴着虎头帽,兴奋地叫嚷着,追逐着迎亲队伍中的执事,充满了童真稚气。

在盛大的迎亲队伍中,众执事各司其职,举灯手,高高擎起绘有龙凤呈祥图案大灯笼,即便白天,那精美的红灯笼也格外引人注目;打伞手,撑开五彩斑斓的油纸伞,宛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队伍中移动;打旗手,用力挥舞着绣有家族图腾的旗帜,猎猎作响。响器班子鼓足了劲儿,唢呐、锣鼓齐鸣,热闹的旋律回荡在宽阔的大经路上。

随着队伍指高气昂延绵数里雄壮前行,逐渐折返至老城厢地段。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厚重,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老的城墙见证着岁月沧桑,此刻,仿佛也在为这场盛大婚礼默默祝福。街边店铺纷纷互动挂出大红灯笼,店主们热情地向迎亲队伍招手祝福。

队伍继续向老城厢中心进发,目的地是新娘所在位置、鼓楼附近的府邸。悠久醇厚鼓楼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周围繁华热闹。当迎亲队伍靠近鼓楼时,鞭炮齐鸣,喧闹声似乎仿佛要将鼓楼飞檐震落。新娘早已精心梳妆完毕,头戴镶嵌着珍珠宝石的旗头,身着绣工精美的旗袍,静静地等待着新郎的到来。

终于,迎亲队伍在前呼后拥中抵达至新娘家中。一番传统滿旗礼仪后,新娘在兄长搀扶下,缓缓走出家门。她脸上蒙着红纱盖头,身上配饰随着她那步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新娘被伴娘小心翼翼地送上四抬花轿,轿夫们稳稳地抬起轿子,缓步向前行进。

经过热闹非凡的街市,这次他们选择穿越整个鼓楼街区。鼓楼周围人群熙攘攘熙,市民蜂拥近前都争睹新人的风采。迎亲队伍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慢慢着朝着新郎家走去。

当浩浩荡荡队伍来到新郎家时,盛大的婚礼仪式正式开始。新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进行“拜天地”“坐帐”等传统仪式。新娘跨过象征平安顺遂的马鞍,步入洞房。整个婚礼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亲朋好友们共同分享着这份喜悦,为这对新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这场婚礼,不仅是两个家族的喜事,更是沽海老城一段难忘的记忆,它见证着二十世纪初民俗风情和满旗习俗的传统文化魅力 。

赤绍宗时不时还看到,在看热闹丽人群中,还有外国人正端着照像机不停拍摄,他想,也许百年之后,这段珍贵影像还会再现。

赤绍宗足足跟着这场盛大隆重婚礼一个多时辰,而后返回家中,埋头进行精心创作。

至1910年、庚戌狗年五月中旬,二十余幅沽海奇闻轶事画册分别投稿《北洋时报》《大公报》《竹园白话报》《醒俗画报》等报刊,赤绍宗滿怀信心的等待后续消息。

(待续)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33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