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访 | 吴树超:用三十三年种下“生命教育”这棵树,用毕生追寻教育的真谛
◆ 人物名片
吴树超,现任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全国教改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省教育科研百佳个人、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市十佳创新校长、省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多所高校研究生导师及特聘教师。2014年,吴树超提出以“生命•生态•生长”的“三生理念”为导向,创新智慧教育,构建三维空间,提出“重构未来学习场”的教育理念,以变革教学环境的方式,打造“乐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生态,让孩子快乐生长,赢得未来。其办学特色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让孩子们学会珍视自己的自然生命,并发挥出社会生命的价值,继而使精神生命丰满,幸福、美满地过下去,这便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吴树超
校说新语
bǎi百nián年shù树rén人
原意: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新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树超校长在追寻教育本质的33年来,一直在育“生命教育”这颗大树。每一个人漫长的人生都从孩童开始,吴树超坚信美好教育能够让每个孩子拥有完整的、美满的生命和生活。他穷极全部,奋力让“生命教育”这棵大树参天,好拂照每一株初生的幼芽,让每个自由、健康生长的孩子,生命有质量,未来有光明。
,时长02:02
△ 与吴树超校长教育经历相关物件
物件介绍——三十多年来的工作日历
这是厚厚一叠鲜红色的小日历本,被吴树超珍惜地锁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从吴树超1988年工作第一天起,他就将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记在这个小日历本上,日积月累,逐渐养成了习惯。到后来,这样样式老旧传统的小日历本市面上已经很少有卖了,但吴树超依旧坚持每年都买到这么一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十个本子记录着他三十多年的教育之路,也让吴树超对教育有更透彻完整的体会。
(完整专题页面请戳“阅读原文”)
2020年1月21日,湖北武汉,封城前夕。
当人们纷纷向外走时,现任杭州采荷第二小学(下简称采荷二小)教育集团校长吴树超却焦急地在往里赶。由于女儿和女婿即将携手奔赴抗疫一线,六个月大的小外孙无人照料,他必须赶回去。
△吴树超的小外孙女
两天后,封城了,这座英雄城迅速“安静”下来。夜色里,霓虹熄了,车水马龙不再,路上空荡荡,仅有万家灯火孤独地闪烁着。吴树超怀抱着小外孙,被隔离了。
他清楚记得,自己隔离了76天,那种凄冷感是无边无际的。有时候太难熬,他便隔着窗透过玻璃,抱着孩子向楼下望:街道上空无一人,昏暗的路灯下,偶尔开过一辆消毒车,又迅速地消失了。
△封城时窗外的武汉
吴树超至今难以忘记女儿坚持要赴一线的样子,他拦不住,也没再阻拦。他抱着小外孙,坐在床上,把信纸摊在腿上,深一笔浅一笔地给女儿所在的医院写了封回信,恳请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这是一个父亲、一位长辈、一名教育者的恳切关怀。
生命当然是最重要的。从事教育工作33年,吴树超始终在做同一件事:生命教育。在这个特殊的艰难时刻,他仿佛在女儿身上,看见了生命教育的缩影。
不惧阳光,亦能顶风雨。生命有质量,未来有光明。
一个不可回避的眼神
1985年,在教育艰难、经济发展不足的年代,成绩最好、最先走出来的一批批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师范专业,投身教育。“那一代中师生,默默地挑起了基础教育的大梁。”吴树超怀念起当时,仍很郑重。
也正因这些人太优秀了,不少人就像是一颗颗流星,在教育的岗位上停留过,付出过,却“一闪而过”,最终离开教育领域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了。
吴树超也是这一批优秀青年中的一人,可他走向教育,专注教育并扎了根。
△年轻时的吴树超
“其实,我也有很多次机会能离开教育的,但我从来没有离开的念头。”他笑了笑,停顿了一下,继续回忆着33年来自己的教育经历。
1988年,在黄冈老家,吴树超成为了黄冈市武穴实验小学一名语文老师。此后,素有“教育之乡”的黄冈,为他的教育生涯打下了浓重的底色。
说到黄冈,许多人的印象就是“学生会考试”“成绩好”,但是吴树超知道,不论是艳羡、赞美还是不认可,黄冈教育都不是人们口中一句评论可以说得清的。
“全民都很重视教育,老师、学生,每个人都十分刻苦。”吴树超说,这是黄冈教育独有的精神与魅力。当时的孩子就清晰地知道,接受教育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因而为此拼搏努力。“我刚去当老师的时候,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那是我无可回避的。”
△吴树超和采荷二小学生们的合影
教育的影响自古都是双向的,吴树超心中震颤,被这样的刻苦与纯粹深深打动。“所以,这就无形中让我忍不住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哪怕能对他们在未来过上完整的、美满的生活有一丁点帮助。”
说到底,这是关于“生命质量”的话题。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的生命有质量、生活充满幸福?这个问题,一思考就是33年,这个朴实而遥远的教育之梦,被吴树超三十多年来一点一滴地充盈起来,汇聚成为了今天的“生命教育”。无论从黄冈到武汉,还是从武汉走到杭州,他都将做“生命教育”的信念揣在心间。
别人眼中的“教育傻子”
1992年,吴树超被派往北京参与培训,一年后刚回黄冈开始担任市级小学语文教研员。这时的吴树超年仅22岁,在颇重资历的教研员岗位上,他显然太年轻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一颗做生命教育的心固执又坚定。
△吴树超2021年前往北京培训
2003年,33岁的吴树超重回教研室担任主任一职。而此前,他两次担任学校校长,并在31岁时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获得“黄冈市十佳创新校长”荣誉。
吴树超最早当校长是在1997年,那是当时黄冈当地最大的城乡结合处——江林小学,仅一年时间,这所乡村小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来不少学校前来观摩,黄冈市还以此校为现场,多次召开全市常规教学经验交流会。
随后,1998年,28岁的吴树超跟着一位浙江宁波的老校长学习常规教学管理,仅半年时间就接到了一个新的重任——担任一所新校的校长,创建一所新名校。这个机遇,让他由一个教学者和教研者转型为了一个管理者。
这所新名校说的就是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当时,尽管吴树超前去就任校长,可提供给他的只有一所刚破土动工的新校和20万元创建资金。不仅如此,他还面临了诸多实际问题: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校园文化,没有办学理念,就连教师队伍也保障不了。
△吴树超(左三)在武穴二小期间
“什么都没有,给了我一个‘梦’。”吴树超笑着说,尽管一切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但他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践行与完善自己心目中的生命教育。
于是,他提了一个条件就接下了这副担子:教师由他招聘。就是这个梦开始的地方,最终成了吴树超最大的“造梦”试验田。
最开始那几年,每年春季开学,学校操场上都会长满荒草。在那个一分钱都要当做两分钱来用的时代,吴树超什么都不想,就带着老师们徒手去拔,一弯腰一起身,再一弯腰一起身,反反复复。拔到最后,大家的手都泛起了晶莹的水泡,有的已经磨破出血。
“很多人都说我,是教育的‘傻子’。”吴树超笑了笑,“既然这样说,那我就是带着一群‘傻子’在追梦,共同追梦。”
△吴树超在武穴二小期间
追梦六年,武穴二小如愿完成了蜕变——不仅师生拿奖不断,口碑和声誉也不断攀升,还成为了湖北省黄冈市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学校。
在很多人看来,这所在吴树超手里成长起来的公办学校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公办。不禁有人会问,开展那么多活动,搞那么多花样,不觉得累吗?
△吴树超在武穴二小期间
吴树超却淡淡地回应,累是累的,却也始终快乐着。跑资金、搞建设、立制度,一样一样下来,吴树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乐园,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他们让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他们有质量的人生充实了我的生命。”
到后来,武穴二小的校园里一根荒草都不见了踪影,处处绿植覆盖,空气清新、环境幽然,成片的红杉树更是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吴树超带着老师们从校外移植过来的。他十分珍视树的生命,特地请专家指导照料,移植存活率达100%。绿化和基建同步推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吴树超离开的时候,这所新校已累计投入了7000多万元,这些资金都是吴树超带领大家筹集来的梦想教育基金。
2003年之后,吴树超进入黄冈当地教育局做起了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他主抓教育教学工作,其中高考、中考的成绩连续八年在黄冈市名列前茅,他不仅严把学科质量关,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倡导乐学模式,关注生命成长,鼓励创新思维,组织并参与“生命成长”系列课程(思想品德、晨会、学生行为规范)教材的编写,提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1年,他又进入武汉市教育局做了两年管理工作。这近十年间,他潜心专注于生命教育研究、打造生命教育模式、开展生命教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的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谁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谁能进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又想追梦了,他说。
于是,2013年底,他来到了第二个梦想启航地——杭州,江干区教育局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生命教育理念的舞台。而此时的武穴二小早已迈入知名公办学校的行列,“共渡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当年吴树超写下的这十二字发展标语,直到2021年的今天,仍是学校践行的办学理念。
构建强大的“学习场”
来到杭州,吴树超带来了自己追求多年已成体系的生命教育办学理念。如果说武穴二小是一块空白的生命教育试验田,那么吴树超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下简称“丁蕙”)的那六年,就是结合校情,对生命教育理念进行的二次“革命”。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生教育”核心理念,关注孩子的生命、生态和生长。
丁蕙仿佛一张白纸摆在吴树超面前,而这一切犹如初到武穴二小一样,一切归零,重新出发。尽管如此,他仍浑身是劲儿,开启了他的丁蕙寻“根”之旅。这一次,他深化了研究多年的“生命教育”,认为更深层次地关注“生命、生态、生长”才是完美教育。
于是,吴树超结合自身在武穴二小的办学经验,做了一件事:创建“三生教育馆”,即生命体验馆、智慧生态馆、情意生长馆,为孩子们建立起一个不一样的、面向未来的“学习场”。吴树超解释说,不用找座位和课本,改变原有一对多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样态。
每年开学,新生进校都要走进生命体验馆,学习急救课程,进行基础急救培训;也要走进智慧生态馆,看看茫茫戈壁或神秘岩洞,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走进情意生长馆,接触各种有意思的主题课程,培养科学兴趣和艺术素养。情意生长馆尤其深受孩子们喜欢,里面开设了不少科技、艺术领域的课程,哪一样都可能让孩子们“一见钟情”或是“日久生情”。就连车模课程这样鲜少出现在小学课堂上的课程,在丁蕙也已形成了优势特色,不仅深受孩子们喜爱,更是争得了不少荣誉。
这些能够提起孩子们兴趣的课程,是吴树超一直在坚持开设的。也曾有人问他,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做这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值得吗?吴树超则直言,“教育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最终更是在关怀和尊重孩子的生命,这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由、完整、快乐地‘绿色’生长。”
从事教育多年,作为资深教育名家,吴树超深知教育的本质。在他眼里,教育即生长,也就是关注生命质量的慢教育。“一旦与生命搭上关系,就不能急于求成,很多看似与学习成绩无关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带动成绩提升。”
事实正如吴树超所说。孩子们尽管为所热爱的课程投入了大量时间,成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惊喜。心存疑虑的家长终于放下心来。
原来,孩子们特色课程的体验中释放了自由与热情的天性,贪婪地探索着自己的那一块小天地。而这些看起来与学习无关的场所和平台,蕴含着无数与学习相关的因子。这其实正汇聚成了吴树超口中说的“学习场”。
“就像手工制作可以锤炼耐心,而前沿课程可以锻炼思维和专注力。学校这个大的‘学习场’将教育活动与生命体验融为一体,实现了孩子们期待的‘乐’中有‘学’。”吴树超说,这不仅仅培养了孩子们优质的品格与思维,更能够让他们跳出课本,打开包罗万象的“世界之书”,吸收更为丰富的知识。
努力均衡教育优势资源
六年时间,吴树超打造了一个属于丁蕙的“三生教育”王国。一波又一波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涌来,观摩丁蕙的智慧教育,论说智慧教育的发展。
半年前,吴树超离开丁蕙,调任采荷二小教育集团校长。面对这样一所声名远播的老校,吴树超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透”33年来采荷二小的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感受老校创新发展的强大底气。
尘封的档案室里,吴树超的指尖划过一本本档案,走过每一处角落。在这个承载着采荷二小一代代教育人精神与理想的地方,吴树超走过一遍又一遍。“可以说,现在没有人比我更熟悉档案室了。”吴树超开玩笑道。
无数先例告诉我们,只有站在前人与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向前走。在吴树超了解采荷二小的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学校所传承的“和文化”与他坚持的“生命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和谐发展,关注生命的和谐性。
于是,在汲取了采荷二小的“和文化”后,吴树超开始了生命教育的第三次“革命”,即为孩子生命的和谐发展。在他看来,“传承”与“创新”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和文化”是传承发展的根基,而“生命教育”的融入则是一股创新力量,合二为一,构建采荷二小的“和美教育”。
三十多年来,采荷二小一直在探索与践行美好教育,“和美教育”更为此锦上添花。打造“和美校园”,培育“和雅教师”,营造“和洽团队”,创设“和润课堂”,这一个个以“和”为核心延伸出来的“和美教育”实施路径,都是为了成就“和乐少年”,让孩子和谐快乐地成长和发展。
这便是吴树超心中,孩子最好的成长状态。
90年代,读书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哪怕时至今日,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仍是如此。吴树超之所以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生命的发展,是因为33年来,他见过无数双渴求知识、渴求改变的眼睛,也正因如此,他坚信教育是一切永恒的动力,只有“扶智”才能真正扶贫。
早在吴树超担任教研员期间,他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一直努力把黄冈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周边贫困或欠发达地区,让教育去改变更多的孩子。“所有的生命都应该享受到同片蓝天下、同样教育下的成长。而我们采二有这样的底气和担当。”吴树超说。
怀揣着这个夙愿,在担任采荷二小校长后,吴树超牵头与新疆阿克苏、湖北恩施、乌鲁木齐、贵州等地十余所学校结对帮扶,为这些学校送教、送点子、送理念,更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力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这样的帮扶体现在方方面面,不局限于顶层设计与交流学习,更基于“双5G”技术,以远距教学惠及到结对学校的课堂。此外,吴树超还让结对学校的孩子与采荷二小的孩子交流和互动,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借此培育孩子心中的大情怀。
教育应以终为始
其实,在吴树超心里,这个孩子该有的“大情怀”涵盖面很广,特别是构建美好教育的当下。他认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地实现美好教育,“我们的孩子要五育并举,五商齐飞,以和谐发展为美。”
前段时间,吴树超收到了一封长信,是一位家长写给他的。原来这位家长的女儿参加了一项比赛但没有获奖,妈妈觉得这个比赛不公平。了解情况后,吴树超专门为孩子排除了比赛“不公正”的可能,并把小女孩叫来谈谈心。
“人生的比赛有无数次,即便错失一次机会,还有下一次,学校永远会为她提供平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吴树超对家长说,没获奖不是大事,重要的是孩子没有失去面对困难的能力与勇气。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是校长的天职。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遇到挫折,不论是输了一场比赛,犯了一个错误,抑或只是摔了一跤。所以,在吴树超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提升“逆商”,即抗逆性。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同的困难与挫折,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它、战胜它。“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应该让孩子们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磨炼他们的毅力。”
在吴树超的生命教育理念中,智商、情商、德商、逆商、财商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也就是他常说的“五商齐飞”。可在当下的教育中,往往有两项被忽视,那便是逆商与财商。
在采荷二小,孩子们手里流通着校内的专属货币“和乐币”,孩子们可以通过学科、行为、特长等方面的良好表现获得,积攒一定数量后便可通过“好习惯银行”来兑现不同的奖品和心愿,比如跟校长共进午餐等。
在体力和脑力上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们就会认识到,靠着自己的双手能够创造财富,因而自然而然地树立起劳有所得的财富观,这就是培育孩子财商的最终目的。
“五育并举,五育融通,五商齐飞”,这就是吴树超心中“即便久经风雨,孩子们也终能见彩虹”的法宝。当然,他对孩子“生命”的关注,不仅面向全面成长,更面向未来时代。
“教育应当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看现在的教育,是对孩子的终极关怀。”吴树超介绍,目前,采荷二小正着手打造“未来学校”,“采二大脑”将利用“双5G”技术全线覆盖,实现数据多维度实时更新,比如课堂活跃度、学生行为评价、师生考勤、今日课堂等,还将彻底颠覆传统的学习物理空间,实现新的学习样态。“我们不能用昨天的教育,教育今天的孩子去应付明天。”吴树超说。
“生命教育”得以影响生命
教育的一切的一切,最终都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效果。关于生命教育,吴树超坚持了33年,他一次次去践行、去探索、去看透彻。如今,他将生命教育归结为三个维度: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三种样态相辅相成、互相交织,和谐发展。”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武汉,至今吴树超仍记得当初在武汉隔离的那刻骨铭心的76天。女儿和女婿都是医生,疫情爆发初期,二人主动请缨,战斗在武汉同济医院的抗疫一线。
△吴树超女婿上一线的第一天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开始,吴树超和妻子都不同意,因为女儿刚生产不久,是可以不上前线的。可她却执意要去。当时,她问吴树超,“爸,我小时候最需要你时,你在哪里?”
女儿这一问,使吴树超陷入了回忆。
那年发大水,学校临江而建,吴树超不放心,在江堤上守着渡过了洪期;后来还有一年,赶上地震,吴树超一直守在学校,晚上就睡在车里。一年又一年,女儿在父亲为教育而奔走忙碌中渐渐长大,在她心里,为他人着想已然深入骨髓。
如今,她用几近恳求的语气跟父亲说:“现在就是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工作需要我。”
吴树超一颗心悬悬沉沉,看着女儿,却再说不出一句拒绝的话。
润物细无声。他坚持了三十多年的生命教育,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家庭和子女。在父亲为无数灵动生命撑起成长天空时,女儿也义无反顾地扛起起了更多人的生命,父女俩骨子里的执着、独立与奉献精神如出一辙。
△吴树超写给医院的回信
“我恳请你们务必做好自我保护,你们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吴树超在寄给医院的回信中如是写到,他不仅牵挂女儿和女婿,也牵挂无数被家人牵挂着的“孩子们”。“生命是最重要的,女儿和女婿勇担风险,是因为心中的责任千斤之重,重重地装满了他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危。”
隔离期间有个夜晚,吴树超听到窗外传来一声“武汉加油”,紧接着,挨家挨户传来一声又一声鼓舞人心的“武汉加油”。这一次武汉之行,吴树超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凝聚力和不服输的那股劲儿,他说,人们不轻视自己的生命,也不轻视他人的生命,在社会中互相燃烧,互相照亮,扛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夜,共同等候“美好的黎明”。
△吴树超女儿在一线时的留影
谈到这里,吴树超不禁红了眼眶,“不能再说下去了。”
生命仅有一次,但每个人并不是一座孤岛。吴树超说,“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支撑,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强大、不健全,不仅难以真正的走入社会,更容易丧失自我,一旦逆商缺失,则会出现对自然生命的不重视。”
那么,生命的最好样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关于这个问题,吴树超给出了他的回答:“生命应和自由、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他说,要让孩子们学会珍视自己的自然生命,并发挥出社会生命的价值,继而使精神生命丰满,幸福、美满地过下去。
这,便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