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三十五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三十五回
乱云润生 第三十五章
子琴贤良树德含辛茹苦
润生乱云岁月磨难成长
第二百三十五回
第二百三十五回
上一回讲到,1910年庚戌狗年四月中旬,赤绍宗对沽海的重大事件进行实地写生采风。那天,沽海老城厢正举行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游街,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婚礼队伍足有数千人,围观的群众更是成千上万,这等新奇罕见的场景,让绍宗瞬间眼前一亮,他当即敏锐地捕捉到这难得的画面,一路追随采风,一个多时辰后才意犹未尽地返回家中。随后,他便将其作为一个重要题材,一头扎进创作中,精心绘制。
到了1910年五月中旬,二十余幅沽海奇闻轶事画册被分别投稿至《北洋时报》《大公报》《竹园白话报》《醒俗画报》等报刊。赤绍宗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个星期后,几家报刊便先后刊载了他的作品,而且备受读者欢迎。五月末,赤绍宗陆续收到了三块银元的稿酬,这让他欣喜不已,信心大增。
然而,面对当下城市物价如脱缰野马般逐渐飞涨的形势,赤绍宗心里很清楚,去年收获的八块银元虽说还算乐观,但今年若想在沽海过上好日子,起码得挣十二块现大洋才行。报纸上的广告信息最是灵敏,房租下半年已经涨了三分之一,要是明年还想续租官报局胡同的这间小平房,没有四五块银元根本拿不下来,生活费用也是天天涨、旬旬涨、月月涨,百姓们都人心惶惶的,这日子可咋过哟!赤绍宗深知,必须得奋力创作,千方百计地多投一些百姓喜闻乐见、质量优异的素材作品,只有稿筹大幅增长,在沽海生活才有底气,唤醒同胞文化救国的初衷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甚至会前功尽弃。
1910年六月初,赤绍宗刻不容缓地开始了关乎国计民生百姓菜篮子变化题材的写生创作。这个题材就在家门口,那是全市闻名遐迩的三岔河口金钢桥畔的老菜道。
早在清朝末年,还没有金钢桥之时,这里的老菜道码头就已形成,是沽海最早的蔬菜河畔商贸批发大市场。在岁月的长河中,老菜道在金刚桥到大口摆渡之间的区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沽海曾建有五个独具特色的卸菜码头,它们可是全市鲜鱼水菜繁荣的关键支撑。靠近金刚桥的是两个与路面等高的大木码头,坚实而宽阔,宛如海河与陆地之间的坚固纽带,为大量蔬菜的卸载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源源不断地将新鲜蔬菜从船上运往陆地,再输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往望海楼教堂及大口摆渡方向,分布着三个矮码头,它们呈坡道状深入河中,独特的设计便于船只靠岸卸载。每到繁忙的交易日,这些码头边便停满了船只,船来船往,热闹非凡。菜农们忙碌地将一筐筐、一担担的蔬菜卸下,吆喝声、搬运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生活的乐章。
这些码头承载着蔬菜贸易的繁荣,是城市民生供应的重要枢纽。它们见证了从过去一步步发展至今的历程,在城市商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诉说着往昔岁月里河海交融的烟火故事与经济活力。
这个老菜道长约三百米,一直延伸到新建大经路的翔纬路地段,这里各种蔬菜与果品琳琅满目,活蹦乱跳的鱼虾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长龙。如今,无论住得多远的市民,为了能买到最便宜、最新鲜的果蔬鱼虾水产品,都会不辞辛劳地光顾这个金刚桥老菜道。赤绍宗深入码头与老菜道中写生采风,他最关注的便是价格变化,各个品种的价格一一记录在案,他深知,如此贴近百姓生活的素材,一经投稿,准能在第一时间获批。
1910年6月,赤绍宗终于实现了采访李叔同的愿望。此前,李叔同结束了在日本的求学生涯,回到了故乡。此次归来,他在文化教育领域留下了诸多深刻而璀璨的印记。
去年,直隶模范工业学堂已从城厢东南角草厂庵迁至河北窑洼。赤绍宗穿过大经路,经过直隶总督府、大悲禅院,便来到了与李公祠相邻的直隶模范工业学堂。
此时,李叔同正在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教,教授图案、绘画等课程。他将在东瀛学习到的先进艺术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艺术表达。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不少学生踏上了艺术之路,为神州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文化传播方面,李叔同积极地分享西方文学、音乐、戏剧等知识,他的讲述如同一扇窗,让文化界接触到了新的艺术思潮,开阔了文化人士的视野。
同时,李叔同还持续进行艺术创作,其绘画、书法作品风格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在课余平易近人地接受赤绍宗采访时,他展示了近年创作的油画《半裸女像》,绍宗将其在几个报刊发表后,整个神州艺术界尤其是美术界都为之惊叹,大家都称赞李叔同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美术教育家。
李叔同,这位二十世纪的传奇式人物,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胞们无不为之由衷自豪。
采访结束后,赤绍宗顺路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大悲禅院写生采风。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是一座十方丛林寺院,坐落在河北新区天纬路。清顺治十五至十六年(1658年至1659年),沽海守备曹斌捐资修寺,“筑室三楹”,大悲院由此改名为大悲禅院。清康熙八年(1669年)进行了重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禅师世高与津门名士张霖、张霔、龙震、梁洪、黄六吉等十余人,在寺内结“草堂社”,诗友们相互唱和,好不热闹。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住持了凡上人再次重修大悲禅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率军移驻寺内,改寺名为大胜寺,并修建了五层镇海楼。
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住持祥麟法师开坛传戒。李叔同在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教期间,也经常来到大悲禅院修行礼佛。
在回家的路上,赤绍宗又在直隶总督府门前写生。金刚桥畔的直隶总督府,其前身是淮军海防公所。赤绍宗边张望,边细致素描。
总督府整体布局规整,遵循着神州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原则,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了前衙后宅的格局,彰显出无比威严和庄重的气势。
大门高大宏伟,采用传统中式门楼形式,上方悬挂着“直隶总督府”的匾额,门两侧立着的石狮,更是显示出总督府的权威与地位。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屋顶采用传统坡屋顶形式,覆盖着灰色瓦片,屋脊和屋檐上镶嵌着精美砖雕装饰,处处体现着传统建筑工艺之美。
房屋内部采用木质结构梁柱支撑,门窗大多为木质,窗户有方格窗、槛窗等,部分窗还镶嵌着玻璃,增加了室内采光。
总督府内设有庭院和花园,庭院中铺设着石板路,种植着树木和花草,花园里建有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景观,绍宗将这一切都生动地描绘了下来。
此后至年末的几个月中,赤绍宗马不停蹄地进行着唤醒同胞文化救国的写生报导投稿。
1910年的沽海,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变革浪潮中奏响了岁月交响。
八月十五日,中国地学会在官立第一蒙养院举行成立会。这可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科学团体呀,它的诞生意义非凡。
众多学者、专家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他们致力于地理科学的研究与传播,研究范围涵盖了地质地貌、人文地理等诸多领域,为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会的成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当时中国科学界在地理领域探索的道路,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之一。其地址在沽海河北新区的天纬路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里。
八月十九日,我国话剧创始人之一王熙普(王钟声)创设的大观新舞台正式公演。大观新舞台的出现,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中国文化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演形式——话剧,与传统的戏曲截然不同。演员们通过生动的对话、细腻的表演,将生活百态和社会万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被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一时间,大观新舞台成为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热门话题,也为神州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位于老城厢的东北角,绍宗特意前往采风。
同在本月,修业织染工厂成立。这家工厂的诞生,为神州的工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工厂专注于生产爱国布,其生产的爱国布工艺精湛、质量上乘。值得自豪的是,该厂生产的爱国布荣获了巴拿马赛会银奖,这更是中国工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有力证明。它激励着更多的华夏企业投身于工业创新与发展之中,推动了近代工业的蓬勃兴起。工厂位于堪称下边的马场道附近。
十一月一日,南洋劝业会直隶出品展览会在劝工陈列所开幕。此次展览会犹如一场盛大的商业与工业盛宴,汇聚了直隶地区众多的优质产品。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先进的工业制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展览会上,各地商家、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交流着商业信息,展示着直隶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发展成果。这不仅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更为中国乃至直隶地区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址在河北公园内。
十一月二十九日,津浦铁路北段陈塘庄至沧州建成通车。铁路的通车,如同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在大地上,极大地改变了神州的交通格局。它缩短了沽海与沧州以及沿线地区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物资的快速流通。不仅加强了与其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也为埠际的货物运输和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有力地推动了天津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腾飞。
十二月六日,顺直等省咨议局代表向都察院呈递速开国会请愿书,将立宪派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行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对政治变革的强烈渴望。人们渴望通过立宪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主,代表们的这一行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了1910年乃至全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事件,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思潮不断涌动。
这一年,生物界访问社成立,专注于昆虫、植物的研究,并制作标本。它开辟了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先河,研究成果为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地址在河北新区种植园内。
1910年的沽海,在科学、文化、工业、交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事件相互交织,共同奏响了神州迈向近代化的激昂乐章,深刻地影响了沽海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进程。
至年末,赤绍宗连续不断地将上述写生题材投稿至几家报刊,均被采纳,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与青睐,他也因此获得了十块银元的稿筹。除了五块银元用于明年在报官局胡同居住的房租外,三块现大洋用于日常消费,剩下的二块银元则带回家中,准备欢欢喜喜地欢度1911辛亥猪年。
(待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