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知县,是武松斗杀西门庆事件里的最终受益者
说一说《水浒传》里阳谷县的知县,书中没说这位县令姓甚名谁,姑且就称呼他为知县。这位知县一手提拔了武松,也一手提携了西门庆,先说说提拔武松,西门庆后面再说。
知县提拔武松,一方面是因为武松确实是个人才,知县看了武松这般模样,又见了这个老大锦毛大虫,心中自忖道:“不是这个汉,怎地打的这个猛虎!”
另一方面就是武松很会说话,打死了猛虎,在上户家的时候,武松谢道:“非小子之能,托赖众长上福荫。”
在县衙的时候,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武松把知县给的赏赐,都分给了众猎户。“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如此一番操作,深深打动了知县,知县道:“既是如此,任从壮士。”
武松就把这赏钱在厅上散与众人猎户。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武松就此完成了身份的改变,入了县级的体制内,吃上了公家饭。知县呢,不仅让自己手下有了一个打虎的猛将,还因此大得民心!一个武艺高强,为民除害的英雄,被知县提拔成了本县的都头,这足以说明知县是多么英明伟大。应该说,知县是真心实意提拔武松的,你可以不相信知县的人品,但一定要相信知县的眼光。
人才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很受欢迎的,武松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
更难得的是,武松并不因此就得意忘形,潘金莲让他搬回家一起住,武松先请知县定夺。
正值知县在厅上坐衙,武松上厅来禀道:“武松有个亲兄,搬在紫石街居住。武松欲就家里宿歇,早晚衙门中听候使唤。不敢擅去,请恩相钧旨。”
知县道:“这是孝悌的勾当,我如何阻你,其理正当。你可每日来县里伺候。”
知县对武松确实是很够意思,做事于情于理于法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上下级关系处得非常融洽,武松工作起来也很带劲,武松每日自去县里画卯,承应差使。
要是日子一直这样进行下去,生活会很美好,这应该就是武松想要的。再过上多少年,武家也能成为阳谷县的豪门大户,但知县不一样,知县不能就此止步!
却说本县知县自到任已来,却得二年半多了。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恐到京师转除他处时要使用。
知县的金银是怎么赚得,小说里没有具体讲,但是从介绍西门庆这里还是能看出点端倪来的。
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
西门庆的工作内容就是做了县里的白手套,具体是谁的?阳谷县里知县最大!知县二年半里赚了许多金银,小说里讲西门庆近来发迹有钱!
西门庆是知县一手提携的,具体二人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中间人,小说里没讲!但是西门庆做的事,知县不点头,西门庆是做不来的!而知县呢,也不至于就直接和西门庆来洽谈合作事宜。
知县想转移自己赚来的活动资金到东京去,又担心路上不安全,于是知县想到了打虎的都头武松!这么看来,知县并不是因为西门庆要勾搭潘金莲,才把武松支出去的。更何况,小说里也讲了,潘金莲不小心叉杆打了一下西门庆,也是武松出去押运之后的事儿。
“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去得。你可休辞辛苦,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
武松应道:“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相公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知县大喜,赏了三杯。不在话下。
知县只说是送礼物给亲戚,武松也不多问,这就是一个好下属的表现。知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武松还表示自己也没去过东京,这次出差权当自己旅游了,让知县不必有什么心里负担。
知县这时候肯定会佩服自己的眼光,留下武松当都头,那简直是自己最明智的选择!关键时刻能顶上去!
西门庆给知县赚钱,武松给知县押运,二人那简直就是知县的左膀右臂,各尽其才!有了这二人,知县既能赚到钱,又能得民心,还让财富安全有保障,知县坐享其成!
坏就坏在西门庆没管住下半身,搞了潘金莲,又合伙弄死了武大郎,这些估计知县是不知情的。知县也懒得管这些事,搞钱、往上爬,才是知县人生里唯一不变的信仰!西门庆只要为自己搞到钱,至于他做什么,知县不会过问,事后自己也能推得一干二净。知县只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儿,武松适合搞正面!
西门庆和武松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了县里的关系,西门庆有钱又有了点权,那就膨胀了!这条街上远近人家,无有一人不知此事,却都惧怕西门庆那厮是个刁徒泼皮,谁肯来多管。
武大死了,武松出差回来了,武松工作完成得非常好!知县见了大喜,看罢回书,已知金银宝物交得明白,赏了武松一锭大银,酒食管待,不必用说。
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哥哥的命没了,武松找了证据,把西门庆告到了县衙!前面讲了,西门庆能做县里的白手套,必须得知县点头,肯定还得有中间人,小说在这里说明了:原来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得说。
于是公堂之上,武松请知县为自己做主,县吏先替西门庆开脱了。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知县道:“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问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你不可造次,须要自己寻思,当行即行。”
县吏推得干干净净,这案子死无对证;知县还是很照顾武松的,他首先说明要依法办事,但是死无对证,县令也是没办法。不过县令还是说了最后那句:要自己寻思,当行即行!
这句话信息量就大了,武松一时没想明白,又拿出了自己的证据,知县看了道:“你且起来,待我从长商议。可行时便与你拿问。”
公堂之上的事情,县吏通知了西门庆,于是当日西门庆得知,却使心腹人来县里许官吏银两。
知县二年多赚了好些金银,武松又给顺利送到了东京,估计自己不久就能高升,离开阳谷县了。临走之时,再赚西门庆一笔银子,也是可以的,既然西门庆派人来许下了银两,那就先委屈一下武松吧!无论是西门庆还是武松,那都是知县的工具。
第二天,武松再来,知县的口风就变了。
“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
狱吏便道:“都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事全,方可推问得。”
武松道:“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
文章刚开始就说了,武松很会说话,那就是武松会看门道,不是个莽汉,当了这么久的都头,衙门里的这点事儿,武松还是看得清的。于是武松也不继续找证据,讲法律了,武松放下了法律,拿起了武器。知县不是说了嘛,当行即行!
于是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到县衙自首!知县知道武松猛,没想这么猛,知县又开始了自己的依法办事。西门庆死了,县吏、狱吏的也不必为西门庆开脱了,四家邻居都来给武松作证,整个阳谷县都知道了,舆情是控制不住了!知县依法办事的样子还是很严谨的,派人调查、取证、锁人,那都必须做得有鼻子有眼。
替自己捞钱的西门庆死了,知县心里也爽快了许多,反正也用完了,留着还是个祸根,武松替知县解决了麻烦!小说里讲,知县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又替自己办事得力,就要周全一下他,把供状改了:于是武松故意杀人,变成互殴致西门庆身死,罪过减轻了许多。
你看案子怎么判,那都是知县说了算,二年多赚的好些金银,就是这么来的。
西门庆死了,知县既赚到了银子,又除掉了祸患;武松被轻判,知县的形象高大了起来,又一次收获了民心,就是读者也对知县有了很大的好感!所以说,知县才是整个事件里最大的赢家!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