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辰阳-减小“意向-行为差距”(中)
今日早读:减小“意向-行为差距”的策略之二,对行动过程的心理模拟。
正确的心理模拟可以明显提高实现目标的几率。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模拟才有效?大量心理学实验表明,对行动过程的模拟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简称为过程模拟。
过程模拟应用广泛。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史蒂芬柯维称之为心理演绎。他认为行动前想象行动过程非常重要,他就是这样演讲的。奥运冠军,比如菲尔普斯、谷爱凌,在平时的训练中,对每个动作都像奥运比赛那样要求自己,充分想象到每个动作,形成了肌肉记忆和稳定的节奏。在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游泳项目时,菲尔普斯发现护目镜突然进水,眼睛看不清楚,但他并未因此受到多大干扰,按照平时的节奏继续游,果然拿到了冠军。
过程模拟如何提高成功几率的?有两大原因:
首先,过程模拟可以帮我们看清前进路上的坑,制定最佳路径。过程模拟可以完美的应用WOOP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比如后天早上七点我要主持一个线上会议,这是目标。如果不进行过程模拟,有可能临到开会时才发现家里的网络信号太差了,动不动卡壳,完全开不下去。如果进行了过程模拟,可能会发现不但网络不好,还发现文字稿有错误、ppt需要修改、手机闹铃有冲突等一堆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制定计划,才有针对性,才更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过程模拟最好的方式是一边想象一边操作。想象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很多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暴露出来。
第二,实验表明,进行过程模拟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帮我们发挥出正常的水平。面对未知,人们天然有一种恐惧感,而恐惧和焦虑会降低行动意愿和效率。能够看清楚前进的路径了,自然不会再那么焦虑。
相对于过程模拟,还有结果模拟。励志类读物中经常提到想象成功的样子,销售员想象成功签单的喜悦,胖子想象减肥后蜕变成万人迷,高中生想象考上重点大学后父母奖励的笔记本,老板想象赚到赚到一个小目标后环游世界……然而大量实验表明,结果模拟并没什么用,那些书上写的是错的。在学生参与的实验中,进行结果模拟的学生学习成绩甚至低于对照组。
结果模拟真的没有任何作用吗?我不这么认为,将结果模拟和过程模拟结合起来,就能起作用。在WOOP中,第二个“O”,即WISH,充分想象成功后的喜悦,这正是结果模拟啊。不但要结合起来,还要写下关键词,或者画图。
放假一周了,一直没再跑步。此前几天总想第二天一定去跑步,但是一直都没去。为啥?懒呗,一动不想动,都不好意思跟老朋友说。
运用今天学到的心理模拟技巧,来破解一下,看明天能不能跑起来!
结果模拟:好开心,终于重新跑起来了,给自己有了交代,发截图给老朋友。
过程模拟:打开帆书听《韧性》、完成微习惯、吃两个煎蛋、满足的舔舔嘴唇、带上手环和腕巾、穿上跑鞋、9点出门、沐浴在晨光中、新鲜空气、茅洲河边、水波荡漾、人很少、向陌生跑友打招呼。
潜在问题:早上醒来有些困,就再睡一会儿,十点跑也行;天气阴沉,气温低,醒来就把被褥叠成豆腐块,不忍再打乱;微习惯用时多,倒计时15分钟完成。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