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问题上的君子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简单粗暴讲就是我尊重您并且愿意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依据求证,不盲从附和,而小人只求跟风一致,不一定要讲原则和有自己的见解,关系相处方面也不见得和谐。在选人录用方面,我和朋友也存在着重大分歧,仅在理论、方法、经验上的不同,即便鄙人不是君子,最起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提供建议。

    我和朋友不同属一个系统工作,他是某单位分管行政总务、组织人事方面的副职,我俩在公开招聘的原则上不存在泄密,在岗位竞争中更不存在利益冲突,基于长达二十年的友好交往及其本人以“广纳建议”的方式提出问询,于是展开一场较为激烈又无伤大雅的论证。事情是围绕朋友那里急需招聘一名办公室副主任来分担公文写作、资产管理等方面工作。

    此前,朋友烦恼了一个多月仍未物色到合适人选,由于他代表管理班子行使最终决策权仍未能交出满意的答卷深感压力重大,而他的下属办公室主任负责筛选简历和通知笔试面试等环节,通过以上可知:应征者不尽人意,招聘者尚有不足。

    先谈一下主观方面,招聘者尚有不足。从一沓简历里首先看到办公室主任大笔一挥决定哪些简历可否进入下一环节的批语,其中约四份学历、职称、经验非常接近的简历被评定为不符合招聘条件(连面试的机会也没有),原因是行政管理经验不足。我当时的内心和右手仿佛以千斤顶的动能提起简明扼要的数页A4纸材料进行对比,朋友所属的单位是代理某项服务的公司,而这几份简历上体验应聘者有从事生产、劳务、农业的单位,但共同点是负责过行政总务(包括财务、文秘、档案、安保等兼容)年限达七年以上,其中有两位中级职称。耳朵边再次响起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就大胆地作出以下疑问和假设,尽管不应谈论影响别人家的上下级关系,但涉嫌在大是大非的原则上只能寸土不让。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朋友,请问你和办公室主任是否就此事项做到亲力亲为了,先不要说日理万机和公务繁忙,这里以事论事仅仅招人的问题。尤其那“御批”似的行政管理经验不足,敢问何谓行政管理?若单论独立学科的行政管理学,最早由西方形成学说推向社会大众并成功传入中国,在1887年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奠定该学说的基础,尤为经典的观点: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1926年怀特出版《行政学导论》后,学界一直公认为世上第一本该学科书籍,内容核心是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那么我的疑问是,任凭你3至3000人的单位组织也好,也敢轻言决断行政管理是什么?相关经验又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呢?

    激发我的怀疑是,朋友你或办公室主任是否受到哪方面指示的压力,是的话也不难办,于朋友而言大可再将学历、职称、经验等门槛再提高一级来敢于顶住压力,要不妥协就直接改成内部培养、内部推荐、内部竞岗,甚至转调空降,哪怕人才引进也可以。如果是他下属个人方面的问题,那就一问该名办公室主任能否大概略懂行政类专业,二问其是否心胸狭窄恐防将来的副主任会超越自己而刻意过滤信息,三问其会否存在腐败问题另有纳贡的“意中人”,四问其曾否有不服朋友在某方面的领导管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匹配和弹性(功能、数量、时间、薪资、地域等弹性)是人力资源必须平衡的两个目标,换句话说,以上实例大可不必对有关素材一票否决,或者以个人喜好否决。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通过纸上谈兵找出关键文字、数据先通过面谈交流和情景模拟,再结合笔试、专家论证、背景调查等方式加以印证,至于这里就别跟我扯人力成本等费用问题,单项还不够你们报销接待的费用,哪怕无业绩促成的接待。多年前考了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也在两所“211”院校分别进修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上也很多年了,不在行伍带兵也很多年,无法达成“知人善任”,但“传不习乎”却是终身受用。

   不说话就不会容易得罪人,浅显的道理,我倒是选择了得罪人的话,回归这个招聘问题的本身,他们不懂专业还好,证明还懂得利己(岗位稳定安全即可),可怕的是不务正业和别有用心,酝酿成损人不利己又误人前程的愚钝恶果。西方有关管理学说尚不足200年,而我们的先贤囊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语》距今约2500年,不论东西方思想文化之高低,既尊重和吸收先进西学,同时亦要有传承和创新在中用的文化自信。如果朋友引用诺奖得主海明威的话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学会闭嘴”,那么我只能以“巧言令色,鲜矣仁”回怼,所幸这二十年来彼此和而不同。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827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