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被塞了一嘴马粪的焦大,你会更了解平凡的自己

不知诸位看官是否与我有同感,最近可观之书、可看之剧越来越少,甚至几乎就没有。我等草民,生在尘世中,日日艰辛,只为糊口。惨淡如此,不敢奢求,我们只想在睡前的片刻闲暇,能翻几页好书、看几眼好剧,从烟火人间中体会温馨、从芸芸众生中感受不凡。但进入眼帘的都是啥呢?

电影、连续剧、戏剧、书、文章……反正不管体裁是啥,所演绎的内容究其实质不是“广告”片就是“宣传”片。而且,此类作品一经问世,不管你爱看不爱看,都会有一堆捧臭脚的言论出来。总之,就是好,不好也要说好。

不好也要说好的东西,自然没人愿意看。身为现代中国人,不但精神内耗,还精神无聊。故而,捧着手机,甘作短视频拥趸的人越来越多。做饭、装13做小资、聊养生、灌鸡汤、打鸡血……都能成为视频素材,反正就算瞎说八道,也无所谓,只要有流量,不耽误带货,就是成功者。实在没啥整的,就把每天的吃喝拉撒传上来,也有人看。而许多智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更是深受喜爱,可能是由于不受世俗熏染,全凭真实,反成新鲜。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现代人为什么要评出“四大名著”。因为,不但笃定了前无古人,也更确定了后无来者。所以,不会有什么更好的作品出现了。如果要领略中国的文学的高峰,就看“四大名著”吧。

最近,我处于失业状态中,正是百无聊赖,就翻出了《红楼梦》,准备再细细品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但这一次,不想说林妹妹,我们说说宝哥哥吧。

宝哥哥所处的年代,最有出息的事莫过于当官,最有正事的人就要刻苦钻研考试技能,期望能通过考试当上官。这年代氛围,好熟悉呀,我们不喜欢,宝哥哥也不喜欢。他是个“孽根祸胎”,非但自己不去谋求功名,还把以读书求取功名为业的人叫作“禄蠹”(一心想当官的蛀虫),且最厌恶谈“经济学问”。

宝哥哥不愿与贾雨村这样为官做宰的人相交,却整日在闺阁里与姐妹、丫头们厮混。但他并非热衷男女之事,就是单纯地喜爱女儿、尊敬女儿,而且不分贵贱。他是府里的爷,可是对袭人、晴雯、紫鹃、鸳鸯、平儿这些丫头们,却甘愿做小伏低,考虑周全。在为秦可卿送殡的路上,在村庄里偶然遇见个庄户人家的二丫头,他都恨不得随人家去了。做官的印丢了没关系,给姐姐妹妹的新鲜玩物却万万丢不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座右铭——“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宝哥哥为什么就这么喜欢女儿呢?其实,他喜欢女儿的深层次原因是厌恶功名,而之所以厌恶功名,则是因为厌恶为了功名而做下的种种行为。那个时代,功名是男人的专属,与女人、更确切地说是未出闺阁的女儿基本无缘。

功名,是皇帝、是当权者给的,人人都要稀罕。如果不稀罕,皇帝凭什么维持自己的地位与权威呢!宝哥哥不稀罕功名,其实就是不稀罕皇帝老儿,就是在反抗皇帝老儿手中的强权。但他这种反抗,只能背后散布一些负面言论,并不敢当面作对。

当然,皇帝,宝哥哥是见不着的。但皇帝在贾府有代言人呀,就是那些稀罕功名的人。整个贾府,除了心有灵犀的林妹妹,所有人都希望他走功名路线。就连云妹妹都劝他,“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面对此情此景,宝哥哥不是抬腿就走,就是讥言讽刺。但不同于别人的劝谏,贾政作为他的父亲,作为对他而言最权威的存在,在督促他读书、走“正道”上,很有些雷霆手段,见面就骂,甚至抄家伙就打,时不时地就布置作业。但宝哥哥每次面对父亲,都垂手立站,虽有想法,行动上也得服从,不敢拍案而起。

如果就反抗精神的彻底性而言,宝哥哥真的不如贾府里的一个仆人,这个仆人就是焦大。

焦大,宁国府中的奴才。从尤氏口中得知,这焦大也曾是个好奴才。他小时候曾陪贾家太爷(贾珍的爷爷)出兵,把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而且,拼了命地对主子好,偷了吃的,给主子,宁可自己挨饿;得了半碗水,也紧着主子,宁可自己喝马尿。救了主子的命,主子对他也曾另眼相看。但奴才终归是奴才,太爷死后,到贾珍、贾蓉当家做主之时,已经不太拿他当回事了,而底下的奴才们更是捧高踩低,也欺负他。

曾经付出,却没有回报,焦大一忍再忍。终于,在三更半夜,得知了将要被派去送秦钟之后,他爆发了。

焦大先骂了宁国府的管家赖二不公道、欺软怕硬,总把不好的差事派给他。贾蓉又跑出来,拿着主子的款儿训斥他。他又反骂贾蓉忘恩负义:没他焦大,哪能有贾家如今的富贵,再要多言就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如此藐视主子,不等贾蓉动手,小厮们就坐不住了,把焦大拉到了马棚里。可焦大还是不服,又骂贾珍是畜生,并道出府内秘闻——“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闻听此言,小厮们顿时魂飞魄散,立马抓起一把马粪,堵住了他的嘴。

就这样,焦大的拍案而起,以一嘴马粪而告终,虽然勇气可嘉。那没有勇气的宝哥哥呢,最后,应该是遁入空门了。

按说,一部“好书”,就应该高唱精神,歌颂主义。但《红楼梦》却不,所有反抗的人,最终都被塞了一嘴“马粪”;所有不愿意妥协的人,只有遁入空门。而这个“空门”,却并非什么名寺古刹,而是要与赖头和尚和坡脚道人为伍。“贾”宝玉,此人只应天上有。书中,那个比照贾宝玉而真实存在的甄宝玉,听说,长大后就向世俗妥协、归于凡尘了。这应该就是甄宝玉被现实塞了一嘴“马粪”后的觉悟。

不能觉悟的人,不凡的都遁入空门,平凡的就只能带着一嘴“马粪”,穷困潦倒而终,这就是无奈的现实。

《红楼梦》是写实的,而“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这世上,没有什么比现实更震慑人心,更发人深省。写实的《红楼梦》是一部傲视凡尘的书。自由、爱情、正义、善良……甚至《老人与海》中的永不服输,放在《红楼梦》面前,都太幼稚,都不够看!

在《红楼梦》的现实里,我们可以隐约看见平凡的自己!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872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