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是年少的情怀
昨天下午,去观影《射雕英雄传》。
入座,我们这一场的观影者,大都是中年人。莫非,都和我一样,为了那份年少时的射雕情怀走进了影院?
有三大场景印象深刻。
场景一:影片开始,大屏幕上,首先是战争场面。这个场面很恢宏,色调也苍茫,是那种“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感觉,很抓眼球,让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画外音响起:我叫郭靖,宋人,从小就生于战乱。
我觉得,这个地方的设置不够好,如果有大雕相伴,就更能带动我们这些带着“情怀”来的观影者的情感了。
场景二:桃花岛上的桃林。缤纷的粉,到失去颜色的白。这一片桃林,很是迷人眼。
场景三:两次雨中的“点柱香”。尤其第二次,暴雨、闪电、雷鸣。很有氛围感。
说一下三个演员吧。
郭靖,83版黄日华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那种憨厚、质朴深入人心。所以,再看射雕,人们都会带着挑剔的眼光,而且会停留在这个憨厚、质朴的印象中。我认为,肖战演出了郭靖这一个阶段的层次感:为爱跋涉的;简单纯粹的;顾念兄弟的;知错能改的;无所畏惧的;心怀大义的。我是认可的。不足:邹眉头的次数太多了。我认为,郭靖没有那么隐忍。
黄蓉,翁美玲的俏黄蓉太让人喜欢了。翻拍无数次,没有人可以超越她。所以,庄达菲去挑战这个角色,怎么都不落好。再加上徐老怪的服化设计,黄蓉大部分时间是以一个抗日女兵的形象出现的,确实让大众接受无能。其实庄达菲还是演出了黄蓉的灵动的,尤其是在洪七公教授武艺的那一个场景中,美食、溪水、花衣服,和国郭靖的隔着洪七公的相视一笑,还原度还是非常高的。所以说这怪不得演员。不足:我不知道后期配音用的是不是庄达菲的原声,这个声音是拉分项,没有将黄蓉的叫娇俏灵动展现出来。
华筝:这个演员,我个人对她打分挺高的,感觉她把公主的刁蛮,还有对郭靖的爱与放,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还有三大不足。
一是情节的连贯性不够好,感觉有拼凑感。场景的转换,缺乏必要的勾连。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会有些摸不着头脑。
二是郭靖和欧阳锋的打斗场景,有点儿过多的借助于特效,打出了玄幻剧的感觉,没有常规的武侠剧的那种气壮山河,行云流水。
三是影片主旨是侠之大者,但是他把郭靖守城的情节以彩蛋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很有机的糅合在情节当中,这就削弱了主旨。还有就是为了让成吉思汗的大军撤退,郭靖和黄蓉手拉手,喊话说想要借道,就从我的身上过去。这一幕是很让人吐槽的。就我自己的观影体验来说,我没有被震撼到,反而觉得很羞耻,对,就是一种羞耻感。我没有感觉到英雄形象的高大,而是觉得这一幕就是一种赌博,郭靖在赌对方的人性到底存在几分。
当然,《射雕英雄传》太宏大了,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时间内,要把这种宏大的故事框架凸显出来,真的很难;尤其是侠之大者这个主题,拍出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也很难。
作为一个在书本文字所营造出来的快意恩仇的江湖中成长的人,作为一个对侠之一字有着很深的
脸谱情节(比如乔峰)的人,观影之后还是有小小遗憾的。
突然想起徐老怪监制的《三少爷的剑》,对标这部影片,如果,我给《三少爷的剑》打8.9分,这次的《射雕英雄传》我打7.8分。这个打分是从一个武侠迷的角度给出的。
最后,也放一个彩蛋吧:
黄蓉:那你也要保护我,否则会被雷劈的。
郭靖:放心吧,雷没机会。
老夫的少女心啊!爱情就是郭靖和黄蓉:从此,他是靖哥哥;从此,她是蓉儿。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