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与能力
陆小曼受到的教育是那个年代非常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就是身为名媛,她可不一定是独立女性。
她享受很多好的资源,她通过社交去见更大的世面,目的往往是为了给家族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甚至可以嫁入豪门之家强强联姻,成为荣耀的勋章。
但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不一样,他在林徽因十六岁的时候带她游历欧洲,让女儿开眼看世界,也由此建筑和设计成了林徽因一生的志向和兴趣。
林长民给自己的天才女儿林徽因写信说,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到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琐碎生活,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这是一位父亲的远见和自信,而这封信的内容也成为林徽因一生的行动指南。
现在看看对我们每一个家庭其实都是有指导作用的。
林长民曾经跟他的朋友发出感叹,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你看这个字里行间,除了为这个女儿自豪,还有一位好父亲的自律和思考。
所以说富养绝不仅仅等于名校,等于物质的最大满足,等于大不了我养你这种话。
教育的境界以及父母自己的格局才决定了孩子的精气神,决定了一个家族的福报。
其次,富养也意味着圈子很重要。
那你说真正富养的圈子是不是意味着达官显贵、纸醉金迷,什么高定的包包、最新款的衣服,我都能拥有?不是。
在林徽因和陆小曼身上,我们都看到了品位和审美能力的重要。
陆小曼爱漂亮的衣服,她常常穿着奢华的服装去听戏、打麻将,赶一些场子。
这是民国的名媛们基本上都会做的一些事,她们生活的常态就是这样。但是遇到徐志摩之后,志摩对她说:“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
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得不可名状的欢喜。”
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有我独到的领略。
所以你就能理解徐志摩对于陆小曼的影响力,让陆小曼真正地意识到,这个人是懂我的,他看见了除过表面的浮华、衣饰、家世、圈子背后的那个真正的自己。
所以真正的品位是拥有一双懂得欣赏美的眼睛,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
如果家里有女儿,为她多创造条件,多读一些文学名著,比如听我们讲讲书,多培养一些不功利的兴趣爱好,学会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和事,这个就叫作富养。
我们也可以看到林徽因的圈子就是一个真正的富有的圈子。她的圈子很著名,在民国的时候,被称为“太太的客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