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大历史(二)
在古敦煌的地理范围内还保存了大量石窟群,如莫高窟、东千佛洞、榆林窟、西千佛洞、五个庙、旱峡石窟、下洞子石窟、碱泉子石窟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的全貌,其中莫高窟最为出名。
公元366年,乐僔请人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自此之后,往来的僧侣纷纷在乐僔窟的旁边开窟造像,莫高窟就这样诞生了。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大多数政权的交替让敦煌艺术与不同文化互鉴融合,持续迭代,但在明朝嘉峪关封闭,敦煌被抛弃,敦煌艺术遭到了三百余年的断层。清代中期,开始继续开窟造像,但此时佛教衰败,开凿的多为道教洞窟,呈现出民俗化的特点。
在1900年,藏经洞的发现让敦煌再次举世瞩目。藏经洞珍藏了405年至1002年的各类文物5万多件。其中包括佛经、绢画、文书、律令、户籍、方志、星图、医书等各种图文资料,还有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但当时藏经洞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当地官员的重视,王道长只能继续看管。直到1907年英国斯坦因的到来拉开文物陆续流失海外的序幕: 1斯坦因用14块马蹄银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24箱经书、5箱绘画和丝织品;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来用极少的银两骗走6500卷写本和大量画卷;1911年,由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组成的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买”走了400多卷文书和2尊佛像;1914年,斯坦因再临莫高窟,又带走5大箱经卷;俄国人奥登堡率团剥走一些壁画,拿走了几十身彩塑,还带走了莫高窟南北二区洞窟中清理发掘出来的各类文物,以及在当地收购的文物,装满了几大车,共计一万余件;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粘取莫高窟第320、321、323、329、335等窟的唐代壁画,还劫走了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一尊。至此,藏经洞的绝大部分文物都流失到了海外。看到这里,没有一个中国人能不痛心这些瑰宝的流失。
守窟人王道长为千夫所指。但是在那个时候,连朝廷都不重视,我们怎能把所有的锅让一个小人物王道长背?国强,国民强,才能保护我们自己的东西。国弱,列强们就能轻易拿走属于我们的东西。
文末想感谢保护敦煌艺术的艺术先辈们,是他们的坚持,让敦煌艺术得以最大限度保存,也感谢开展敦煌学的古学家,是他们的努力,让世界知道,敦煌是我们的,敦煌学不是日本的,是世界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