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和她的双双姐姐
我家女儿经常在念叨,“我要到杭州去,找双双姐姐”,那是她结识的一个玩伴,天天在想着对方,毫无违和感,她一直以为是她亲姐姐。如果一直在小时候该多好,鲁迅和少年闰土之间就无话不说,可长大后,会产生隔膜,“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关于孤独,关于难以跨越的阶层,在鲁迅先生笔下,似乎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了社会的进步与人际关系的平等上。但这似乎也无法改变什么。人注定是孤独的,这一孤独是无法解决的,温暖不能,血缘也不能。最亲近的家人在一起也消解不了孤独。闰土被现实磨圆了棱角,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少年时他讨厌父母那样卑躬屈膝,长大后的闰土活成了他小时候讨厌的人,成为了他父亲那样“守规矩”的中年人。年少时的我们,很多时候成为小伙伴的,更主要是志趣相投而不会考虑家庭背景、父母的社会地位、家里的经济情况等等。少年的心里,没有成年人的负担和顾忌,大家都是天不怕地不怕没心没肺地活着。当两个实力悬殊的人交往时,注定弱的一方要小心翼翼,因为他只能祈祷强者一直在“大发善心”。但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无法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就是人心,因为后者是会变的。这样就造成,弱者永远没有安全感,而强者往往也不会顾忌弱者的情绪。包括当今社会,同性朋友如此,异性朋友也是如此,一旦这种畸形的关系确定,就注定一方要迁就另外一方,当迁就的这方,再也没有资源去迁就的时候,也就预示着这段感情的结束。故乡,儿时玩伴,亲情,都是一个人最记挂,羁绊的东西,也是人最柔软的内心,不能因为长大,有了身份不同,贫富差距,就让可悲的厚障壁永远分割二人,虽然闰土喊他老爷,鲁迅离开那天闰土还来送鲁迅离开,后来还寄一点青豆给他,鲁迅也时常提起他,送他家具,这才是人最真实的一面吧,就算生活压垮了你,不可失去真情。
![](https://www.techfm.club/wp-content/themes/CorePress/static/img/loading.gif)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948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