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的真实历史

《洛神赋》最早叫《感甄赋》。但这《感甄赋》中的“甄”字,其实是鄄城那个“鄄”字的讹写。

当初曹植分封在鄄城,就是现在山东菏泽的鄄城县。所谓感鄄,就是对他自己受封鄄城,无所事事的感慨。然后写了几百里之外的洛神,是因为曹植当年刚到洛阳朝觐过哥哥魏文帝曹丕,随即又渡过洛水,返回鄄城。哥哥对他的猜忌让他忧愤,回到封地又让他落寞,汩汩流淌的洛水提醒他生命易逝,满天的云霞又让他浮想联翩,就在这样复杂的心境之下,一位美丽而缥缈的洛神出现在了诗人笔端。洛神虽然美丽,却不能和君子结为连理,不就象征着曹植才华横溢,却被哥哥曹丕猜忌,抱负不得施展吗?这才是受封于鄄城,也受困于鄄城的曹植最深沉的感慨。

所以赋里头那个美丽的洛神不是别人,其实就是曹植自己,是才高八斗的大文人运用了屈原香草美人式的写法,把真实的自己掩藏了起来。可是,鄄城的鄄字和姓甄的甄字字形相似,所以在传抄过程中,就传成了《感甄赋》。这个错误一出来不要紧,人们立刻从美丽的洛神联想到了美丽的甄后,随即脑补出一段才子佳人的动人传奇。传到唐朝,连大学者李善都信以为真,干脆把它写进书里了。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虽然有情有趣,但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蒙曼女性诗词课·哲妇》阅读笔记10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957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