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觉醒

在人类商业史上,恐怕没有一位企业家能像稻盛先生那 样,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中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受到如此之 多的人发自内心的爱戴,通过企业经营对人类的精神层面产生 过如此重大的影响。许多人将他视为传奇,称其为“经营之 圣、人生导师”。 然而,当我们阅读这本稻盛光生亲自撰写的自传时,就会意外地发现,这样 一位了不超的人物,原来居然是和我们一样 的平凡之人。

稻盛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接受的教育也非常普 通,大学毕业后入职的地是一家普通的企业。从出生到走入社 会,都毫无出众之处。⻘少年时代,每逢遺過困难,他也会像 我们普通人一样怨天尤人,抑都消沉。然而,他在后来的人生 中居然取得了如此成就。从平没的人生开局,到充满挫折的⻘ 少年时代,再到步入社会后的高潮选起,甚至屡创奇迹,其间的反差实在巨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 存在某个柳暗花明的转折点?

我认为,转折点确实存在,这样的转折发生在我们无法用 肉眼观察到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信仰的觉醒” 。年轻的稻盛在满怀希望地进入了松⻛工业后,遭遇到了残 酷的现实。他也曾经怨天尤人,满腹牢骚。然而,他最后意识 到,总是心怀不满,怨天尤人,也无法改变现实,于是决心将

全部精力授入到眼前的研发工作中去。结果,奇迹发生了。在 排除一切杂念、 专注于一项研究时,进展居然非常顺利,取得 了卓越的成果。 一直以来,自己的人生总是不如人意,但沉下

心来专注于研究仅仅半年,就取得了行业内全球项光的成果。 稻盛先生说,“我感到某种人生观在内心萌动”。这就是第一 个重要转折,年轻的稻盛开始意识到,心灵的状态影响研究成 果,也就是说,看不⻅的内心世界的波动,会影响看得⻅的客观世界。 刚刚创办京瓷时,稻盛光生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经营好企业。烦恼之余,他决定,姑且“特作为人 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費彻下去”。他说:“在 企业经营方面我固然无知,但我知道做事违背道德就不可能成 功,这也算是一种单纯的信佈。”

然而,就是这种单纯的信仰,为稻盛先生的人生带来了根 本性的转折,成了他日后成就伟业的关键,也是他后来构筑整 个利他哲学体系的原点。

这是一个最为关键的转折,是 一个历史性的⻜跃。用 “作 为 人 , 何 谓 正 确 ? ” 也 就 是 “ 是 非 对 错 ” 来 进 行 判 断 , 意味 着 要和自己的本能和秋望作斗争,意味着要放下“利害得失” 这 个当今社会既有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最为普遍的判断基准。可以说,这就是信仰的觉醒。 人是一种脆弱的动物,往往被本能和欲望所支配,往往以 自身的 “ 利害得失〞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因而对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局限性显而易⻅。但与此 同时,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又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灵性要 素,人类天然具有克服和超越自身本能的潜在能力和动力。稻 盛先生的这个转变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超越。他决定放弃 “利害得失” 这一基准来判断事物,將自己“交给” “ 正确的判断 基准”,用“作为人,何谓正确?” 来判断人生中過到的一切 问 题 。 基 督 教 神 学 大 师 保 罗 • 蒂 利 希 认 为 , 信 仰 就 是 “ 勇 于將我们自己交出去,交给某个比我们更大的存在” 的决断行为。 年轻的稻盛做出了这个决断,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开始超 越欲望和本能的束缚,展现出尼来所说的“超人” 的一面。 信仰需要经历考验。很快,对稻盛先生的考验就来了。创 立京瓷后的第 三年,正当公司將要进入快速发展期时,上一年

聘用的高中毕业生们发起集体谈判,决绝地要求稻盛光生对他 们的將来给子种种承诺和保障,否则就集体辞职。虽然经过 三天三夜的⻓谈,稻盛先生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所有反叛的员

工,辞职⻛波得以平息,但他反而彻夜难眠:“公司根基未稳, 自己家人的生活尚且照顾不及,员工们却已将自身和家庭的末 来寄托于这家不起眼的小企业。” “创办企业的根本目的到底应 该是什么?〞稻盛先生陷入了深深的苦闷烦恼之中。

彼 得 • 德 鲁 克 说 : “ 信 仰 需 要 经 历 绝 望 。〞 经 过 反 复 的 痛 苦 恩考,稻盛先生还是依照自己遵从的“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一判断基准,对公司的经营理念进行了修正,将其从 “让 自己的技术问世” 变更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朴素的利他信仰帮助稻盛先生战胜了自我的局限性,将他自己所秉持的判 断基准落实到了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之上。可以说,这个企业 理念的确立,为京瓷日后的巨大发展莫定了根本基础。从此, “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一判断基准,开始以“利他” 的面目

呈现出来。由此,稻盛先生的哲学信仰基本成型,并开始进 一 步向纵深发展。为了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营造命运共同体,将新的企业 理念落到实处,稻盛先生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索,创造出了“阿 米巴经营” 的方法,即通过將公司划分成多个独立核算的小组 织,并辅以相应的会议制度和人事评价制度,让部⻔负责人 成为经营者,让全体员工都主动参与到经营活动中,从而创造

高收益,为全体员工的物心幸福打下坚实基础。稽盛先生说: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 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是京瓷的经营理念,而阿米巴经营则

是作为一项制度,将这 一理念具体化的经营体系。”这是从世界观到方法论的一个⻜跃,稻盛先生开始将自己 的哲学思想落实到企业的组织和制度层面,用具体的制度、机 制、工具、方法等来推动价值观的渗透和共有。利他哲学由此 变成了系统性的制度行为。这意味着,稻盛先生开始从一个自我觉醒的人,进一步蜕变为一个王阳明所说的 “撞钟人”。稻 盛先生在自己的企业里,通过组织和制度,渗透利他哲学,帮 助全体员工自我唤醒,在工作中体悟和践行 “利他” ,在收荻

物质和精神幸福的同时,创造了高收益,为社会、为人类做出 了巨大贡献。

京 瓷 在 成 ⻓ 过 程 中 , 收 购 过 T r i d e n t 、S y b e r n e t 、 雅 ⻄ 卡、 AVX、Taito 等多家企业。有人认为京瓷是依靠积极的M&A

(企业的合并、收购)来实现规模扩大的公司,但稻盛先生说: “事实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未曾主动地去展开并购。 我的想法很单纯,因为受人所托,所以想努力去帮助对方的员 工,而且,我十分珍视这种相過的缘分,仅此而已。” 在企业 并购方面,稻盛先生所秉持的,也是其 一贯的利他信仰。不仅企业的并购战略如此,在京瓷的产品战路、市场战路、人才培 养、组织架构、制度建设等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渗透和反 映着稻盛先生的利他信佈。现实的结果是,京瓷的员工在不断共有利他哲学、深入开展阿米巴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挑战新的 领域,产生新的创意,让京瓷从一家以泥土为原材料的街道小 厂,成⻓为员工人数超过7 万的、全球精密陶瓷行业首屈一指 的企业。1983 年,稻盛先生应京都的中小企业家的请求,创办了盛 和塾的前身一—盛友塾,开始向年轻的企业家们传授自己的哲

学。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意味着稻盛先生的利他哲学开始从企 业走向社会。截至2019 年,全球的盛和整在册墊生(加入盛 和塾,追随稻盛先生学可的企业家被称为“熟生” )已经超过

15000 人,熟生企业的员工人数更是以百万计。稻盛先生所构 建的利他哲学,已经成为整生们共同的信仰。1985 年,稻盛先生为了降低日本国⺠的通信费用,毅然决 然地冒险挑战通信事业巨头。在正式沙足之前,他在⻓达半年 的时间里,反复地打心自问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从 起点开始,就彻底践行自己的利他哲学。结果,尽管起步时处 于绝对的不利地位,甚至一度面临绝境,但就是在利他哲学的信 仰 和 信 念 的 支撑 下, 稻 盛 先 生 创 办 的 D D I 后 来 而 居 上 , 最 后 兼并了另外两家竞争对手,成为日本第二大的通信公司KDDI o 稻盛先生说: “在通信领域,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一无所 有。如果我在这个领域内挥动令旗,取得成功,就能证明哲学 的威力。仅仅依靠哲学,真的能够成就这么巨大的事业吗?设立DDI ,用自己的后半生进行挑战,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证 明哲学这个唯一的武器的力量。” 事实胜于雄辦,哲学信仰的 力量再一次得到了验证。2010年,日本航空宣告破产,应日本政府的再三请求,稻 盛先生临危受命,重新出山,着手拯救这家亚洲第一、全球 第三的航空公司。稻盛先生当时已年近八十,对航空业一无知,而日航又被认为是一家极度官傣化、早已积重难返的企 业 , 有 人 甚 至 将 其 称 为 “ 魔 ⻤ 的 殿 堂 ” 。 对 于 日 航 的 重建 , 社 会典论一片看衰,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其负面消息,几 乎所有人都认为,重建根本就无法成功, 日航必定会二次破 产。就是在这种情况 下,稻盛先生秉持无私的利他精神, 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重建工作中。奇迹发生了,仅用了 一年时 间,日航就从史上最大的亏损泥潭中挣脱而出,创造了史上最 高的利洞,这个利洞还是当年全球航空业的最高利润。而且, 即使在日航重新上市,稻盛先生卸任后的今天,其利润仍然在 全球航空业界遙遙领先。稻盛先生说:“日航重建,是我54 年经营人生的集大成之 作。” 当仔细观察整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稻盛先生 洪定出手拯救日航时所揭示的 “ 三条大义” ,还是不从日航领 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抑或是不顾年近八十的高龄,在重建过程 中带病讲课、亲临一线、身先士率的姿态,以及重建成功后迅速急流勇退的义举,无不是其利他信仰在重建过程中的具体体 现 。 所 以 , 从 根 本 上而 言 , 日 航 以 不 可 恩 议 的 速 度 和 强 度 得 以 成功重建的奇迹,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信仰的奇迹”。 纵观稻盛先生的一生,从一个平几的孩 子,历经充满失败 和挫折的⻘少年时期,在步入社会后逐步觉醒,成就伟大的事

业,成⻓为全球企业界乃至人类社会的精神领袖。这个过程实 际 上是 一个信仰不断觉醒、不断深入、不断获得实证的过程。 保罗• 蒂利希说:“信仰作为终极关切,乃是出自整个人格之行为。它发生在个人生活的中心处,囊括了个人生活的全部因 素。” 前述的稻盛光生的种种成就,以及他创立“ 京都关” “ 大和之家”、 支持各种公益慈善事业等种种利他的行为,追根溯源,都是源自他所信仰的利他精神。 稻盛先生通过勤香的工作和恩考,领悟了人生的真理,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而持久的 深远影响。他为当今商业社会的芸芸众生找到了一条脱俗入圣 的光明大道,即通过心怀善念,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普通 人也 可以“ ⻅道” 、“ 修道” 和 “ 江道” 。 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来感悟 人生的真理,获得利他的信仰。 虽然我们身处斗室,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和稻盛先生一样,通过全身心投入眼前的工作,深 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稻盛先生所说的那个“ 真我” ,打开 一 片全新的天地。通过这种看似艰苦的修行,个人所能获得的 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有精神上的巨大升华。再进 一步说, 人为了更崇高的目的摒除自己私利私欲的过程,就是⻢斯洛所 说的“自我超越” 的过程,这会带来“高峰体验”,即一种难 以言表的、极致的幸福状态。

稻盛先生告诉我们,“ 工作对人具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工作具有克制欲望、磨炼心智、塑造人格的功效。工作不 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工作可以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我 相信,当我们怀抱利他之心,克服种种困难,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时,所能收荻的不仅是物质的回报,更有精神的 升华和信仰的觉醒。

今值此书重新翻译出版之际,感谢东方出版社为此书出版 所做的努力,感谢盛和熟的各位同人为实践和推动利他哲学的 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更要感谢稻盛墊⻓本人数十年如 一日,了无私心的言传身教。衷心祝愿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从稻盛先生的人生历程中荻得启示,从稻盛先生的文字中获得力量, 通过全力以赴投入眼前的工作,唤醒自己内心的真我,明心⻅性,走上利他自利,收获物心双幸福的人生道路。

译者导读 信仰的觉醒

曹寓刚 2019 年7 月26 日

于上海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98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