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100年》读后感

《东吴100年》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一个多月,正好这个月孩子们寒假又过年的,太忙了没时间静心来读,到今天总算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握中悬璧,他本名霍信男,是一位专注于两汉、三国、两晋及南北朝历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握中悬璧擅长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解析历史事件,其著作往往能够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他查阅大量资料,佐证详实。

《东吴100年》是握中悬璧的力作,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孙氏崛起、争霸天下、建立帝业、走向灭亡。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图景中,东吴始终处于某种微妙的位置。它既不像曹魏那般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似蜀汉高举正统大旗。在《东吴100年》中,握中悬璧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东吴历史画卷。

从孙坚创业开始,到东吴政权的兴衰更替,再到最终的灭亡,本书以时间为轴,以人物和事件为核心,详细记录了东吴百年的风雨历程。

孙坚作为江东基业的奠基人,以其过人的胆识和勇武,在乱世中崭露头角。他不仅平定了黄巾军之乱,还多次击败董卓等强敌,为江东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孙坚的英年早逝,使得江东基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孙策接过父亲的遗志,以更加果敢和决绝的姿态,迅速扩张江东势力。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结交了一大批豪杰之士,如周瑜、张昭等。在孙策的领导下,江东地区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政权结构,为后来的东吴帝国奠定了版图基础。

孙权继统大业后,虽少了些冲锋陷阵的锐气,却尽显守成之君的沉稳与睿智。他广纳贤才,礼聘周瑜、鲁肃等豪杰。周瑜,这位羽扇纶巾的儒将,绝非《三国演义》中那般气量狭小。他雅量高致,精通音律,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赤壁一战,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少敌多挫败曹操锐气,为东吴立下不世之功,是东吴崛起的擎天巨擘。鲁肃,心怀大略,早早就为孙权定下“榻上策”,谋定江东百年发展蓝图,一生周旋于孙刘之间,竭力维持联盟,以和为贵,为东吴营造稳定外部环境,是东吴战略布局的幕后推手。陆逊,一介书生却能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挽东吴危局于既倒,彰显出惊人的军事韬略,他的沉稳、隐忍与关键时刻的爆发,成为东吴后期的中流砥柱。

赤壁之战是《东吴100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决定三国鼎立格局的战役中,东吴与刘备联军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军队。周瑜、程普等东吴将领以火攻之计大破曹军,使得曹操北归无望,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也完成了从创业到稳固江山的关键过渡。

然而,东吴的辉煌并未能持续太久。世家大族势力膨胀,顾、陆、朱、张等名门子弟虽为东吴输送大量人才,却也在朝堂之上争权夺利,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政治生态渐趋复杂、腐朽。孙权晚期,东吴政权逐渐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交织之中。

后来孙皓在位期间,以其残暴的统治和荒淫无道的行为加剧了东吴政权的衰落。他不仅大肆屠杀忠臣良将和无辜百姓,还沉迷于酒色和享乐之中。最终,在西晋的强大攻势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无力回天,只能无奈投降,结束了百年传奇。

合上《东吴 100 年》,那一段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历史画卷仍在眼前徐徐展开,书中所描绘的东吴政权从草创到鼎盛再至衰落的百年历程,承载着无数的智谋较量、热血豪情与命运跌宕,令人心潮难平,陷入深深的思索。

读罢,让我深知在历史洪流中,顺势而为、广纳贤才、团结一心是成就大业的根基,而内部的腐朽、短视的决策则是衰败的祸源。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总结学习,以便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好地成长。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51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