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ine的法务职业生涯
前言
Seline在北京一所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开始了法务职业生涯。学生时代的场景,和工作中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学生很难体会工作人的状态和心情。为了更好适应职场,或帮助自己做出职业选择,有必要提前了解工作场景的知识和所需技能。
公司制度入门
和起初设想的不一样,Seline的工作不是想象中的审核合同,或其他与法律直接相关的工作,她的工作内容是根据领导布置的,这也许是国企的特点。由于部门内做制度工作的同事即将退休,Seline接手了制度工作,从头开始学习。可以说,法务生涯是从制度工作开始的。
工作前两个月,处于学习和适应环境的阶段,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工作。在此期间,Seline写的东西常常被领导改的“面目全非”。第一次看到领导改过的文件,被领导成熟的文风和周全的考虑震惊了。就这样不断从领导阅改过的文件学习,提高了写作能力。
简单说,在工作的前半年,工作主要围绕制度管理,兼顾很多很杂的工作。比较杂的工作包括写通知、发通知,写党建活动的新闻稿,写汇报会的会议纪要等。当然,复印打印、内部流程办理这些琐碎工作自不必说。
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和领导、同事上上下下地沟通,体会到了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说白了,就是与人打交道、说话的能力。
转角遇到法律
工作半年左右,Seline终于撞到了法律这颗大树。
公司与一家外国公司合作一个大项目,法务部门在Seline来公司之前就已派人员参与。突然的一天,领导让她加入工作组。参与项目后,接触了全英文的合作协议,做了多次汇报会的材料,也参与了公司内部讨论会。
说一说项目协议,协议大致可分为业务、商务和法律条款。法律人员如果懂业务,审阅协议会轻松很多。协议中的法律条款,多为协议中常用的条款,初次接触不明白的话,可以比照我国合同法来看。
但是,Seline认为,掌握合同法基本原则即可,因为有些涉外项目不一定适用中国大陆法,该项目即适用香港法。香港法虽属于英美法系,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合同法精神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高大上”的上市业务
Seline在面试前,曾读过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了解到公司的一些情况。入职后,经常晚上在食堂看到一群年轻的男女生,后来才知道他们就是券商。公司上市是一件大事,法务部门当然也参与其中,一直派员负责此事。
工作半年有余,因为偶然的机会,领导让同事将上市的一些法律文件发给Seline,与香港律师的邮件也抄送,这样她慢慢了解上市的事。
其实,她的专业很接近经济生活,同学喜欢去做资本市场法律业务。她也曾想过,但最终没有入门。这次,借公司上市,对资本市场法律业务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上市要求企业有一些必备制度,例如信息披露制度,关联交易制度,上市律师需要帮助企业制定这些必备制度。对于企业的一些事项,律师需要出具法律意见书,提供给监管机构。由于未直接参与,具体的操作Seline并不太了解。
最后,想说说律师的薪酬。说到薪酬,公司聘请的香港律师,以及大陆顶尖律所的合伙人,均按小时收费。价格的话,这些优秀的律师工作几个小时,就挣到了Seline一个月的工资。当然,这些费用还要分摊到律所或者其他成本上,也并非全归律师。但是,仍然可以说,顶尖律师收入是很可观的,这就是专业的力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