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身临其境的财商教育
嗨!我是井蛙读书,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
因孩子上学引发一系列思考后,想要通过教育类书籍阅读分享帮助更多人避开我走过的弯路。
为了更好地分享书中精髓,近段在进行读书写作专业学习。
有教育或读书写作方面需要的书友,可点井蛙读书关注我的简书发文,或许对您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一起读书吧!

大家好!
今天继续分享这本关于压岁钱的财商教育书,《压岁钱的游戏》。

作者陈景清,一位有着管理、金融、心理方面实战经验的作者,2010至2020十年间投资年化收益率超20%。
这本书是作者以一个投资人身份,写给孩子的9堂财商课,我准备用4至5天时间分享完,今天是分享的第三天。
在序言部分,作者明确了“压岁钱游戏”指的是自己和女儿的金钱游戏。
因为,大部分未成年孩子的经济来源就是压岁钱。
实践出真知,书中第5到8章讲的就是理财的实践培养,是作者与女儿在真实理财过程中涉及的财商知识。
01
钱会生钱吗?
钱当然可以生钱,不仅可以钱生钱,还可以借助复利指数级增长。
不仅钱可以借助复利效应钱生钱,做事方面也可以通过复利效应快速精进。
在钱生钱的复利道路上,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这需要克服“我们喜欢及时反馈的天性”。
拓展到知识领域,明天一点点的进步也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书中,作者除了通过设定相对高的回报率,让女儿通过从爸爸处获得回报,体验复利效应外,还通过让女儿用有限的零花钱选择性购物来培养自控力。
真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首先,富不过三代,是人类财富发展历史上的普遍现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书中着重从通货膨胀的角度讲了为什么富不过三代。
想要让财富实现复利效应,需要实际获利为正。
否则,数字上的增量很可能抵不过购买力的下降。
所以,家族传承必须是财富与使资金增值的能力都有,特别是使资金增值的能力。
财商就是让资金增值保值的能力。
02
房产是资产吗?
房产是否为资产,要看它是不是可以带来收入。
在与女儿讨论是否卖掉别墅的过程中,作者悄无声息地与女儿探讨了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我们可以想要的东西很多,但不是所有想要的都买得起、值得买。
所以,先要辨明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然后,在想要的中适度购买。
书中,作者从别墅与商铺的投资价值开始,为女儿讲了投资回报、供需关系与价格、房屋与商铺的功能、商业地产投资的复杂性、住宅的适用性、住宅的用途及特定条件下被当成商品等方面的投资常识,一步步引导女儿思考资产问题。
03
“体验店长”活动
通过“体验店长”活动,让孩子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初步思考企业该如何经营,思考一件商品或一项服务,真正的成本都包含哪些。
①店铺成本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
以作者联盟茶店为例,房屋租金、人员工资、水电费、装修、税费、宣传资料费、茶具、茶叶成本等。
②定价要有策略
例如定价9.9元和定价10元,相差只有0.1元,却会让人觉得只有几块钱。
③提升销售额有讲究
价格文章太初级,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④幸存者偏差告诉你
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
04
“炒股”是游戏还是投资?
之所以,有些人觉得是游戏,是这些人想通过买股票赚快钱。
买股票赚快钱的投机属性就大了,就像是做游戏一样。
决定股市中投资与游戏属性的,是持股人的心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投资要趁早,这样才能早日赶上复利的高回报期。这里的早不仅是投资时间要早,更是学习股票投资知识的时间要早。
选股要有准备,要知道自己想买什么、能买什么、买的是什么。
股票投资还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这里提一个概念和一个行为:损失厌恶心理和理性的越跌越买。
损失厌恶心理——多用来表现人们对于即时损失信号的具体情绪反应,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当面对等价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多数会对损失产生更大的反应。实验证明,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等量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理性的越跌越买——如果认可自己所买股票对应的公司价值,如果公司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变化,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内在价值更大了,但是公司的股价却下跌了,此时正确的做法不仅不要卖出,而且应该是持续买入,越跌越买。
股票投资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需要选股,
、选择买入时机、选择卖出时机。
当然,也不要使用财务杠杆,避免被迫卖出股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您和孩子的财商教育有所帮助或启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