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野蛮”老师的经验分享,听完收获颇丰。

自从柳老师通知了写作干货分享的活动,我就扳着指头开始算日子了。今晚八点早早地守在群里,等待写作大咖—封锁野蛮老师的到来。

虽然自简书注册以来,我日更也快有100天了,但还是未达到比较好的状态。最大的难点就是感觉没有素材可写,经常拖到半夜,为了日更而日更。

封锁野蛮老师是即将退休的高中语文教师。业余喜欢码字,简书优秀创作者,多次被伯乐推荐上榜,经验丰富。听完了他的分享,收获颇丰!

趁热打铁,整理思路,听完课我就马不停蹄的写复盘作业啦。

01,日更素材从哪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推荐参加简书的日更活动,至少100字以上。

①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写起。

可以写祖辈,父辈的故事,写以前的岁月回忆,写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成长历程。

比如写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要多和他们攀谈,了解他们的过去。可以写一写父母是怎么认识的,怎么互相了解的,怎么恋爱的结婚的,以及我们出生后的小时候的故事。多倾听,多思考,注意细节,加上感情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写身边的人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尽量不要写悲观的,不好的事情,多写积极向上的,比较光彩的事。发送到网络上的公开写作,最好是能带来正能量的,给人以积极的暗示。

②从生活当中提取素材。

比如去买菜这个事情,就适合不同的人去写。为什么要买这个菜呢?想吃这个菜是因为什么呢?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可以从蔬菜的起源、种植、发展来写。喜欢研究美食的人,可以从菜系、做法入手。对营养学比较感兴趣的人,可以从年龄、味道、营养价值方面入手。

③从工作中提取素材。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工作中喜欢的事,为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事,为什么不喜欢,如何从排斥到圆满完成任务这样的过程,也值得写一篇完美的文章。

④来源于书本、网络、甚至闲坐聊天而来的素材。

比如观察南来北往的人,根据他们的穿着、长相以及走路的步伐快慢,猜测他们去哪里,要干什么,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还可写天空的颜色、树上的鸟雀、树下的蚂蚁、路边的小花小草等等,可参考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很多可借鉴、模仿之处。

⑤好的文章要多读几遍、再加以仿写。

如鲁迅的《阿Q正传》,读第一遍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会鄙视阿Q,而读到十几遍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多读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喜欢什么样的作者,就可以去模仿他的文章。

再者,以前读过的书、古诗,如今再次想起,有了不一样的心境,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即是一篇完美的思想散文。

02,如何坚持日更?笔耕不辍?

每天坚持写,简书写作的好处是,可以随时修改,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笔耕不辍。对早期的事,以现在的年龄和心境,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或思考,可以再写。还有读书要多问为什么,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他死的时候喊的口号是: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如果是现在的年代,他还会这么喊吗?

很多优秀的作品是根据小故事、歌词演绎而来,善于写小说的人,可以从中获得灵感。比如刀郎的歌词,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

03,如何写出优秀文章,能被伯乐推荐?

尊重平台规则。散文至少2000字,小说至少3000字,错别字要低于5个,不能丢字漏字。

关于错字,尤其要注意“的”、“地”、“得”的用法。

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举例,文章有深度,有厚度,但如果放在伯乐推文的话,是不会被推荐的,因为字数不够。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扩展到2000字。


听完封锁野蛮老师有趣有料的经验分享,真叫一个豁然开朗,前路光明。以前觉得很难的素材寻找,现在发现跟炒菜一样有配方。

写作不是端着文艺范儿憋大招,身边的人和事,生活起居,每天的琐碎,书中的故事,甚至是蹲菜市场旁边听摆摊大妈唠嗑都可以是写作的来源。

通过一番总结,我得出一个结论:“把生活嚼碎了,就可以吐出文字。”

写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只要我愿意坚持,相信一定能有所收获!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17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