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执念的深渊与转念的救赎

人们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何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而普通人成佛却要经历很多磨难?

这句话揭示的真理就是:真正的魔性不在于曾经犯下的过错,而在于无法转念的执着。

魔性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它让人陷入自我认知的牢笼,将世界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对立。

在《哪吒》电影中,哪吒的"魔性"在于出生就被他人强加标签。当所有人都说他是魔,他便以魔的姿态对抗世界。这种对抗不是源于本性,而是源于无法转念的执着。

陈塘关的毁灭,执着于龙王所为,也执着于把“龙宫砸个稀巴烂”,不去思考表像背后的可能,当然看电影的我,也觉得是龙王干的。才说偏见是一座山,很难跨越。

现实生活中的魔性,往往披着"正确"的外衣。就像那些主张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撞了白撞"的言论,表面上是维护交通规则,实则暴露了更深层的暴力倾向。这种思维的危险性在于,它将规则置于人性之上,用冰冷的逻辑取代了同理心,忘记了“行人有错,但罪不致死”的基本人权。

真正的文明社会,应该是在规则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用极端的方式惩罚错误。

转念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救赎。

《金刚经》中的"善护念",强调的正是这种思维的灵活性。当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就能突破执念的束缚。

这不是对原则的背叛,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就像那些放下屠刀的人,他们的转变不是懦弱,而是超越了简单的对错,看到了更广阔的人生图景。

在这个充满对立的世界里,真正的修行不是标榜自己的正确,而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

当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能够反思自己的局限,魔性的执着就会自然消解。

这不是对现实的妥协,而是对生命更深层的理解。

毕竟,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无数灰色地带中,寻找共存的可能。

转念,才是魔性的救赎!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2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