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36)两块钱逛北京

我们来北京走时匆忙,没带什么生活用品。我的口袋里只有一块擦鼻涕用的花手帕。

我和姐姐当时都有个扎头发用的玻璃丝编的随身小包,大小只可以放一本语录。我们都叫它语录包。联想现在的手机包,很有一种熟悉感。

姐姐是比较有心的,她带了一个布书包,里面有一个尼龙丝网兜,还有一个搪瓷杯子。

觉得还需要有块肥皂,洗脸洗头洗洗手绢内衣什么的。我俩去逛商店,觉得肥皂有点贵,于是花了四分钱,买了一块方形的碱块。居住所有脸盆,洗头的时候把碱块放热水里,让它融化一会儿再提出来,碱水洗头洗的很干净。洗衣服也如法炮制。

感觉都来北京了,回家时怎么也得给弟弟妹妹们带点稀罕的零食吧。我们去了位于东单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大楼里聆郎满目的商品让我们看的目不暇接,但只能是看看,怀揣不到2元钱的我们,到了卖糖豆的地方,花了两角多钱,买了几种花样的糖豆,花钱不多,但是看上去花花绿绿,并且这种糖豆是济南看不到东西,算是买个稀罕吧。

我和姐姐又到了天安门广场。有好几个摄影点,摄影师取好景,拉起绳子圈好地盘,给大家拍照。两寸见方的照片,一个底板三张照片,四角钱包邮到家。

很多人在摄影师圈起的绳子之外排起了长队。姐姐说,咱们也拍一张。我有点心疼那四角钱,说不拍了吧?姐姐说:必须拍,咱们得留个纪念。

现在想起,幸亏有姐姐的坚持,我们才有了这张宝贵的照片。

我们两个站到摄影位置,手捧语录站好。太多的人看着我们,我不敢抬头。于是摄影师不住的说:那个小的抬抬头,那个大的低低头。

拍完照留下地址我们就走了。回到济南不久,照片就给我们寄过来了,那个年代的人都很诚信。

那时的北京城,因为没有太高的建筑物,长安街显得很宽阔,前门和前门前面的楼门也都在,古老的建筑高大威严,让人崇敬。

有一天宿舍举行了活动,参观清华大学。我怕冷没去,姐姐自己去了。

还有一天组织我们去地坛公园听报告,作报告的是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大使,他们揭露了印尼的反华暴行,具体的事情记不得了。只记得听着听着天上飘起了雪花,我们遵守纪律依然坐在公园里继续听。

一天我和姐姐闲来无事,我俩就坐上了27路公交车,一直坐到终点,想看看北京的郊区。终点站是左家庄,已经远离市区了,我们跟着公交车在终点站一个像农村大院的院子里转了一圈,又跟着公交车回来了。

这几年有好几次机会去北京,感觉北京楼盖高了,档次却降下来了。也不想逛街了,全国各地都一样,都是高楼林立,熙熙攘攘,一个个的商店,密排在街道两旁,却没有了想进去看看的欲望。

很怀念六十年代的北京,高大的门楼被微风吹过,那么的让人神往那么的神秘莫测。而现在,很多宝贵的门楼都被宽阔的马路和一座座高楼取代。

姐姐带来的两块钱,路上买了一角钱一斤的煮地瓜,在北京买了一个拖把头,一个陶做的泡菜坛子,买了一小包各色糖豆,买了一块碱块,拍照花了四角钱。等到我们回济南时,还有几角钱。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4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