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转折篇——天子守国门

文系原创首发

一国的首都建都地址并非随意选择,为什么选择那里,而不是其他地方,除了历史的原因,当然也有多方战略考虑。

一旦成为首都,就是经济、政治、军事、地缘板块的集大成者。

所以这个位置首先不能那么容易被攻破,也不能太偏僻(资源运输成本会高),对内对外都要有一定的威慑力。

1

长安,看过地图的都知道,长安地理位置真的太好了!曾经和西安的同事聊过,他们对于西安的地理位置总是能侃侃而谈,作为昔日的古都,它当之无愧是绝佳战略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曾经的陕北是水土丰美的草原,无论是匈奴还是汉军,都是其必争之补给地。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啥也没有,基本靠抢,所以经常越过长城,来到山西抢钱、粮、盐、铁等。而彼时集中贸易点基本也是在山西一带,那里是经贸往来的重要地点,也为这片区域带来了数不尽的繁荣和富贵,李渊李世民也是以太原起家。所以那时的都城在长安也就不足为奇,因为主要经济往来都是在西边。尤其是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长安更是得利于此,坐收渔利。

2

然而,随着大量人口活动的影响,良田变豪宅,曾经的陕北也不再水土富饶,而逐渐变成黄土高坡。(这怎么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破坏环境带来的反噬)

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被吐蕃霸占,失去西边的有利资源,经济来源只能向东向南转移。

中间有个插曲,隋炀帝大力修建京杭大运河。江南的粮草可以通过此运河运送到开封,再到洛阳,然后是长安。

开封由于占据交通和经济的有利条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北宋的都城。(五代十国时也有建都于此的朝代)

不过看地理位置就知道,开封位置太“南”,加上宋军事偏弱,很难守北方的领土,才经常会遭到南下的游牧民族侵扰(欺负)。

3

被蒙古族一锅端以后,元朝定都北京。这个不西也不南的位置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由于有江南的物资便利的输送,加上地理位置上是华北、东北、蒙古、海洋交汇点,北京简直就是控制海陆的绝佳位置。

不过元朝统治不长,朱元璋夺位后定都南京,但北方不能不守,他儿子多不怕,派各儿子各霸一方,统治地位得到保障。

但朱元璋之后的儿子就没那么大的能力了。直到朱棣篡位。

朱棣是个狠人,曾经燕国(北京)是他的地盘,继位后,朱棣作了个大决定——迁都北京!

地盘自己熟,加上还可以自己来守国门,放心!

由此北京的地位再次被强化!国土也再次被捍卫。


由历史可看,首都的转移并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点兵点将选出来的,从长安的北京,这是受经济规律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所决定。

然而就如作者书中提到,我们也止步于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崛起,沿海经济的发展,海上军事的发展成就了西方列强的强大。

曾经郑和下西洋时,我们的海上实力是不容小觑的,不过可惜也仅此而已,没有继续发展。

最终在晚清被英军的海上大炮打开了国门。海上终归没法再守住国门……可悲、可叹!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342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