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宦官到指鹿为马,赵高凭何手段弄权?他有何阴谋算计?
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秦朝宛如一颗短暂而耀眼的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秦朝的兴衰历程中,有一个人物的身影始终无法忽视,他便是赵高。作为秦始皇身边的近臣,又得宠于秦二世,赵高凭借着自己的阴险狡诈与贪婪成性,在秦朝的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不仅将秦朝的朝政搅得乌烟瘴气,更加速了这个庞大帝国的灭亡。
赵高(?—前207年),祖籍赵国,出身于赵国王族的远支。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对他不甚公平,赵高的父亲因罪被判处宫刑,赵高兄弟几人也未能幸免,一同遭受宫刑后,成为了秦国王宫的奴隶。身处腐朽的宫廷环境,赵高目睹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心中却滋生出了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他渴望有朝一日能摆脱卑微的身份,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
为了实现这一野心,赵高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领。他深知秦始皇对法制的重视,于是投其所好,开始潜心钻研法律。凭借着过人的聪慧和不懈的努力,不久后,他便熟悉了诸多刑狱案例,名声逐渐在宫廷中传开。秦始皇听闻赵高能力出众,精通刑狱法令,便破格提拔他担任中东府令,兼行符玺令。这一任命,让赵高从众多太监中脱颖而出,不仅掌管着皇厩车马,还获得了自由出入宫廷的特权,成为了宫廷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秦始皇对小儿子胡亥宠爱有加,赵高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便挖空心思地去接近、讨好胡亥。他每日与胡亥形影不离,对胡亥的要求百依百顺,很快便赢得了胡亥的欢心。后来,秦始皇让赵高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这对赵高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倍加珍惜,尽心尽力地侍奉胡亥,不仅赢得了胡亥的信任,也博得了秦始皇的好感,为他日后操控胡亥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频繁出巡天下。作为主管皇帝车马乘的“中车府令”,赵高每次都随驾出行。为了取悦秦始皇,他精心安排出巡的车队,规模庞大,浩浩荡荡。同时,他还要求各地进献名贵特产,而自己则趁机中饱私囊,大发横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会稽(今浙江绍兴),随后沿海北上至琅邪(今山东胶南),丞相李斯、赵高一同随行。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大儿子扶苏为人忠厚、正直,曾因直言劝谏秦始皇而被派往上郡监督军队。小儿子胡亥则善于迎合秦始皇的喜好,深得宠爱,此次出游他请求跟随,秦始皇欣然应允,其他儿子则未能同行。
当巡游队伍行至沙丘(今河北平乡)时,秦始皇突然身染重病,且病情迅速恶化。临终前,秦始皇意识到皇位继承问题的紧迫性,便命令赵高撰写诏书给公子扶苏,让他“把军队交给蒙恬,与灵柩在咸阳会合,并参加葬礼”。然而,诏书尚未发出,秦始皇便溘然长逝。
赵高心中暗自盘算,他深知扶苏为人正直,对自己的贪暴卑劣行径颇为厌恶。一旦扶苏即位,自己必将失去现有的权势和地位,重新陷入贫困卑微的境地。于是,一个大胆而邪恶的阴谋在他心中悄然成型:扣下秦始皇给扶苏的遗诏,篡改诏书内容,拥立胡亥为太子,从而实现自己攫取更高权势、地位和财富的野心。

当时,丞相李斯鉴于皇帝在外地驾崩,且尚未确立太子,为了防止天下大乱和众皇子争位,决定封锁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放置在一辆可调节温度的车子里,每日照常送水送饭,还安排一名太监坐在车内批阅大臣们的奏章。然而,李斯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一举措却为赵高实施阴谋提供了可乘之机。
赵高扣下诏书后,立即找到胡亥,密谋劝他篡夺皇位。胡亥虽然内心也有继承皇位的欲望,但他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对能否掌控局势心存疑虑,因此犹豫不决。赵高见状,便巧舌如簧地诱惑胡亥:“如今皇上驾崩,诸公子和蒙氏兄弟都不在身边,大权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只要我们三人齐心协力,一切皆有可能。你要知道,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制服别人与受别人制服,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啊。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时机稍纵即逝。就像商汤、周武王杀了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仁义;卫国的君主杀了他的父亲自立,人们也都称颂他有道德。”在赵高的一番蛊惑下,胡亥最终答应了他的提议。
随后,赵高又去找丞相李斯商议。李斯出身平民,早年在楚国做过“郡小吏”。他曾因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和仓库里的老鼠不同的生存状态而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自身。”正是这种对名利的追逐,驱使他不断努力,最终位至丞相。赵高见到李斯后,直接挑明了自己的意图:“您自己想想,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深谋远虑比得上蒙恬吗?德望比得上蒙恬吗?和扶苏的交情比得上蒙恬吗?我赵高入宫二十多年,还从未见过秦朝功臣和退位的丞相有封地传给子孙的。如果扶苏即位,必定会重用蒙恬为相,到那时,您恐怕只能落得个只身还乡的下场。依我看,不如拥立胡亥为帝。”赵高的这番话软硬兼施,直击李斯的要害。李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向赵高屈服了,长叹一声道:“我愿意一切听从你的安排。”
赵高、胡亥、李斯三人达成一致后,便开始精心策划。他们先是假装接受始皇的诏命,宣布“命令丞相立胡亥为太子”,接着又伪造了一份遗诏,诬陷扶苏“与将军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十几年,未能开疆拓土却损失士兵众多,无任何功劳,反而屡次上书诽谤我的方策,因不能解除监军职务回来做太子,日夜怨恨,扶苏为子不孝,赐剑自杀;蒙恬为臣不忠,赐死”。诏书封好后,派使者送往公子扶苏处。扶苏为人忠厚老实,见到父皇的诏书后,悲痛欲绝,没有丝毫怀疑,便自杀身亡。蒙恬则对诏书的真实性心存疑虑,不肯自杀,请求复诉,最终被革职囚禁在阳周的监狱里。

太子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拥立下,顺利登上皇位,史称秦二世。赵高一跃成为郎中令,全面掌管宫中警卫,成为了胡亥身边最亲近的决策者。按照朝廷的传统,皇帝每天要多次视朝,听取大臣奏事并审阅奏章、作出批示。然而,秦二世胡亥只知贪图享乐,胸无大志,没过多久便对这些繁琐的政务感到厌烦,于是将朝政大权交给赵高处理。
赵高深知胡亥的喜好,为了迎合他,每天进献歌伎、舞蹈、鹰犬等供其玩乐,还矫旨让各地的郡守县令进献花石树木、珍器古玩。他还唆使胡亥沿着当年秦始皇东巡的路线出巡,美其名曰继承始皇的遗志,实则是为了满足胡亥的虚荣心和自己的私欲。此次出巡,队伍规模庞大,“弥山遍谷,辇道相属”,极尽穷奢极欲之能事。
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秦二世的奢侈糜烂,让赵高更加肆无忌惮。他凭借手中的权势,到处横行霸道,明夺暗抢,疯狂盘剥百姓。只要老百姓家中有他看中的东西,他便会指明强取,甚至不惜拆墙拆屋。若有人违抗,便以对皇帝“大不敬”的罪名治罪,致使无数人家倾家荡产。而他则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大肆挥霍,在咸阳城里修建富丽堂皇的府邸,府中堆满了金银财宝、奇珍异物;在咸阳城外广置庄田,修筑园林,生活奢华至极。
胡亥曾向赵高询问如何既能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又能永远统治天下。赵高为了实现自己独揽朝政的目的,趁机向胡亥提出“灭大臣而远骨肉”的策略,企图铲除异己。首当其冲的便是与他素有嫌隙的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兄弟在秦始皇时期深受宠爱,蒙恬在外担任军事要职,蒙毅在朝内出谋划策,被人们称为忠信大臣。赵高曾因犯罪被蒙毅依法判处死刑并革除宦籍,虽然后来秦始皇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的官爵,但赵高从此对蒙氏兄弟怀恨在心。此次,他趁机向胡亥进谗言:“我听说先皇帝早就想册立您为太子了,只是蒙毅一再劝阻。他明知您贤明却故意拖延,这是对您的不忠,也是对先帝的迷惑。依我看,不如把他杀了。”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囚禁在代县,随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他。接着,秦二世又派使者前往阳周,对蒙恬说:“你的过错很多,而你的弟弟又有大罪,按照法令要连累到你。”蒙恬深知自己无罪,对使者说:“从我的祖先到子孙,在秦国立功立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统军三十万,虽然身遭囚禁,但凭借我的势力完全可以背叛朝廷。然而,我知道即便必死也要遵守节义的道理。”他用历史事实极力劝谏秦二世,但使者只是奉命行事,不为所动。蒙恬无奈之下,长叹一声:“我何时得罪了上天,要无罪而被处死啊!”最终吞毒药自尽。

蒙氏兄弟死后,赵高的权力进一步巩固,他将矛头转向了朝中的大臣和诸公子。在他的阴谋策划下,无数无辜者惨遭杀害,其中有十二个公子被斩首,十个公主被车裂,“相连坐被杀者不计其数”。
秦二世在赵高的唆使下,横征暴敛,暴虐无道。他不仅大修阿房宫,还下令修筑直道和驰道,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赵高为了进一步控制胡亥,防止他与其他人接触,便劝胡亥说:“皇帝天子的尊贵在于使大臣只能听其声音,而不能睹其容。”胡亥本就没有主见,便采纳了赵高的建议,从此深居禁门之中,大小事务都与赵高密商决定。
然而,赵高的心中始终有一个隐患,那就是李斯。李斯深知沙丘之变的内幕,只要他还在,赵高的阴谋就随时有泄露的风险。同时,李斯对赵高日益骄恣的行为也颇为不满,两人的矛盾逐渐激化。于是,除掉李斯便成了赵高的当务之急。
到了秦末,统治阶级的腐败、官吏的苛捐杂税、豪强的敲诈勒索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了。六国旧贵族也趁机纷纷响应,反秦的战火迅速蔓延。

面对严峻的局势,李斯心急如焚,一心想找机会与胡亥商议对策。然而,胡亥深居宫中,他连面都见不到。赵高得知李斯想见二世,便假装关心地对李斯说:“现在关东的强盗越来越多,陛下却不发兵剿灭,还忙着修阿房宫、打猎游玩。您为何不劝谏一下呢?”李斯无奈地说:“我早就想劝谏陛下了,但陛下深居宫中,不坐朝廷,我想说也没机会啊。”赵高假意答应为李斯引见。
此后,赵高故意在胡亥拥娇妻、挽美妾、尽情享乐之时通知李斯求见。李斯不知是计,慌忙赶去,却每次都被拒绝。如此反复几次,胡亥终于被激怒了:“平常我有空的时候丞相不来,我正玩得高兴他却偏要来奏事,这不是故意和我过不去吗?”赵高趁机诋毁李斯,诬陷他纵容儿子李由与陈胜勾结,密谋造反。
李斯看穿了赵高的诡计,上奏书揭发赵高:“赵高本是个卑贱之人,不懂道理,贪心不足,求利不止。他的地位权势仅次于君主,私欲极大,实在是危险。”同时,他还进谏胡亥,希望能减轻劳役赋税,停修阿房宫,以平息民怨。然而,胡亥不仅不听,反而为赵高辩解道:“赵高以忠诚得进,以守信立世,我认为他是贤能之人。”在赵高的挑拨下,李斯最终被囚禁入狱,后被判处五刑,在咸阳市执行腰斩示众,他的父母、兄弟、妻子三族之人也都惨遭诛杀。
李斯死后,秦二世封赵高为丞相。至此,秦朝的政治大权几乎完全落入赵高之手,朝廷上下大小事务皆由他一人决定。赵高的威权达到了顶峰,阿谀奉承之徒纷纷前来投靠,他的家中车水马龙,冠盖如云。那些富商大贾也络绎不绝,争相贿赂他。

赵高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国家的经济事务横加干涉。他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借公肥私;同时,他还鬻官卖爵,大肆聚敛财富。在他的影响下,秦朝官场形成了“官由贿成”的不良风气,而且贿赂必须丰厚,否则难以谋得官职。赵高不仅将自己的弟弟赵成、女婿阎乐等亲信委以要职,还把与他经济往来密切的商贾之人也安排到重要岗位上。短短几年时间,赵高便成为了富可敌国的大富翁,他的爪牙们也跟着大发横财,而国家的财力却日益薄弱。
然而,赵高的权欲和贪欲是永无止境的。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夏,项羽在巨鹿击败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投降。八月,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密谋造反。但他担心群臣不听从自己的指挥,于是想出了一个试探虚实的办法。他将一头鹿献给秦二世,却说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你错了,怎么能指鹿为马呢?”赵高随即问在场的大臣们,这究竟是鹿还是马。大臣们畏惧赵高的权势,多数人回答是马,也有少数人坚持说是鹿。赵高暗中记下了那些说鹿的人,随后便假借罪名对他们进行惩处。从此,大臣们都对赵高唯命是从,看他的眼色行事。
秦二世见赵高指鹿为马,心中十分震惊,以为自己神经错乱,便找来太医占卜。在赵高的授意下,太医让秦二世住进上林苑斋戒,后又移居望夷宫,每日只顾游玩打猎,不再过问政事。
赵高认为时机成熟,便与弟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一起谋划杀死胡亥的计划。他们趁着望夷宫守备松懈,由赵成作为内应,阎乐率兵闯入宫中。阎乐杀死卫令和警卫士兵后,直逼胡亥的卧室。胡亥惊慌失措,试图指挥左右反击,但无人敢出战,侍卫们纷纷逃散。只有一个年幼的宦官没有离开,胡亥焦急地问他:“你为何不早告诉我赵高要谋反,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宦官惶恐地回答:“正是因为我不敢说,才活到今天。如果我早说了,现在就不能跟随陛下了。”

阎乐提着剑闯入卧室,指着胡亥说:“你骄恣无道,滥杀无辜,天下人都反对你,你自己看着办吧!”胡亥对赵高还抱有一丝幻想,拱手请求阎乐:“我可以见见丞相吗?”阎乐拒绝道:“不行!”胡亥又说:“我愿意让出天子之位,封我一个郡做王,可以吗?”阎乐不予理会。胡亥继续请求:“那封我为万户侯呢?”阎乐依旧不答应。胡亥无奈地说:“或者让我和妻子、儿女做普通老百姓?”阎乐冷冷地说:“我是接受丞相的命令,替天下人杀死你,你的请求再多,我也不敢向他汇报。”胡亥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末日来临,在阎乐的威逼下,抽剑自杀,年仅二十四岁,在位仅三年。
秦二世死后,赵高迫不及待地抱上皇袍上殿,企图自己做皇帝。然而,大臣们没有一人前来祝贺,他的皇帝梦瞬间破碎。无奈之下,赵高只得立胡亥的侄子子婴为秦王。子婴深知赵高的险恶用心,明白他立自己为秦王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日后必定会铲除宗室,自立为帝。于是,子婴暗中制定了铲除赵高的计划。
赵高要求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王位。斋戒期满后,赵高派人请子婴接受王印,登基即位。子婴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好亲自去请。赵高一进入斋戒宫殿,子婴便下令埋伏好的卫士将其刺杀,并诛杀了赵高的三族。臣民们听闻赵高已死,无不拍手称快,争相庆贺。
赵高在秦宫二十多年,凭借着弄虚作假、弄权不止、贪欲无度,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他发动了两次宫廷政变,陷害了无数无辜之人,严重扰乱了秦朝正常的政治制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他不仅首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更以“指鹿为马”的恶行,成为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代名词,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遗臭万年。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