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回归育人本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走过40年历程,见证了我国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在2025年春节前夕,中国科协出台新规,明确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加全国赛。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是对赛事规则的调整,更是对科技创新教育本质的回归,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深刻认知。
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过早参与全国性竞赛容易导致揠苗助长。一些家长和学校为了追求竞赛成绩,让低龄儿童过早接触超出其认知水平的科研项目,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新规的实施,为低龄儿童卸下了不必要的竞赛压力,让他们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健康成长,在适合的年龄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制造"神童"。近年来,一些低龄参赛者的项目水平远超其年龄段的认知能力,背后往往是家长的过度参与和商业机构的包装。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初衷,也助长了教育功利化的倾向。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净化科技创新教育环境,让青少年科技创新回归育人本质。
教育改革需要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教育更需要建立科学的发展体系。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设计适合的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改革。让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尊重教育规律,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让科技创新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沃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