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精准标尺,做好干部考察工作
干部考察作为识别、评价干部的关键环节,对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意义重大。为让干部考察发挥实效,精准识别干部,需从多维度发力,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考察体系。
明确考察标准,做到有的放矢。在干部考察中,首要任务是细化、量化考察标准。一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纳入考察范围,重点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另一方面,紧密围绕岗位需求,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岗位,制定个性化考察指标。例如,选拔经济部门干部,侧重考察其经济管理能力、市场研判能力;选拔基层干部,着重考察群众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考察标准契合岗位需求。
丰富考察方式,拓宽信息来源。单一的考察方式难以全面了解干部,需灵活运用多种考察手段。除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常规方法,还要深入干部工作一线,实地考察其工作表现。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的意见,让考察结果更具真实性。另外,建立干部考察信息库,整合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数据,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段获取干部信息,全面掌握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情况。
注重考察细节,挖掘真实表现。干部考察要关注细节,以小见大,挖掘干部的真实素质和能力。在谈话环节,善于引导谈话对象,从其对工作的具体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中,洞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实地考察时,留意干部在工作中的行为举止、团队协作表现。同时,对干部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中的表现进行重点考察,检验其政治担当、应急处理能力。
强化考察结果运用,激发干部活力。考察结果运用是干部考察的落脚点。将考察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奖惩激励、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对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存在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督促整改。通过合理运用考察结果,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考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察人员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从明确标准、丰富方式、注重细节、强化结果运用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精准识别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