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读书笔记—40

第三卷、俄罗斯教士
一、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
人物简介
①修道院里最忠实于佐西马长老的四个人:
司祭约西夫神父 、佩西神父、司祭米哈伊尔神父、修士阿菲姆神父。
②阿菲姆神父—出身于最贫苦的农户,几乎不大识字,平素举止安静、沉默寡言,性格最驯顺。佐西马长老永远对他怀着异乎寻常的敬意。俩人在四十年前在俄罗斯各圣地云游。当时佐西马长老刚在一个贫穷而不甚著名的科斯特罗马修道院里初次开始隐修的苦行,不久以后,又随同阿菲姆神父出外云游,为他们的贫穷的科斯特罗马修道院募化基金。
③母亲与女儿丽萨维塔—从高山村来向佐西马长老祈福并捐赠出了六十戈比。要求长老把钱捐给比她还穷苦的人,最后,这钱通过修道院里的波尔菲里赠给一个有子女的寡妇,她家被烧毁后只能出外行乞。
内容梗概
阿辽沙焦急不安、心情痛苦,他生怕见不到佐西马长老,但当走进长老修道室的时候,他惊讶了:长老正坐在安乐椅上,脸色虽衰弱疲惫,却显得愉快而振作,在客人们簇拥中,正在同他们安静地闲谈着。
佩西神父对长老的许诺坚信不疑,“在还没有同你们,同我心爱的人们再畅谈一次,看一看你们的亲切的脸,再向你们吐露一下我的真情以前,我是不会死的。”聚拢听长老最后一次谈话的,是多年来最忠实于他的四个朋友:司祭约西夫神父、佩西神父、司祭米哈伊尔神父,修士阿菲姆神父。
长老询问从高山村带女儿丽萨维塔来的那位母亲捐赠的六十戈比,是否按女主要求,把这钱捐给比她更穷苦的人。波尔菲答复捐给了一个家被烧毁且带着子女只能出外行乞的寡妇。
阿辽沙走到佐西马长老面前,向他跪下,哭泣。长老微笑着安慰他,意思是距离哭还早。长老问阿辽沙是否见到了对他叩头的那位哥哥,也就是阿辽沙的大哥米卡。阿辽沙说怎么也找不到大哥时,佐西马长老便命令他可以把一切事情都扔下,次日再找。他进一步说明自己对米卡叩头是因为他即将遭遇大苦难。佐西马长老补充说,他一生中只有一两次看到过这样的脸色,它显示了一个人整个的命运,后来居然都应验了。“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
长老向阿辽沙指示“你要知道,我一生有许多次在暗中为你的容貌祝福。你应该离开这里,到尘世中去像修士那样生活。你会有许多敌人,但他们也会爱你的。生活将给你带来许多不幸,但你会为此感到幸福,并且还使别人也祝福生活”。
佐西马长老继续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原来,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亲眼看见17岁的哥哥死去了。后来,他渐渐深信,哥哥在自己一生的命运里就像是一种上天的指示和感召,假如没有他,自己也许永远不会当修士。到了暮年,这一切似乎又重现了。阿辽沙与哥哥的脸虽有一点点近似,可在精神上像极了,以致有许多次把阿辽沙当作自己的哥哥。在生命将终时,这种提醒和感召,又神秘地来到了的面前。长老为此高兴。
阿辽沙记录了长老与访客的最后一次谈话。有些内容是几天后的追记,里面也许还添加了他曾与长老交谈的内容。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