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02】杂论||随便说说(37)

前些天,偶尔看到女儿写的一篇日更文。大意是说,“为了检验闺蜜与她之间的感情,她在那个只有10多个人的闺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急事,能谁先借我500元?”

有几位平素关系挺密切的闺蜜,什么话都没问,就直接给女儿转了钱。有二三位问了句“转W信还是支F宝”待女儿给出确切回答后也几乎秒转,也有几位问“是不是遇上什么难事了”一类的问题后秒转账,还有二三位闺蜜担心女儿的信息被盗,让女儿发一条语音后也很快转了钱……由此女儿得出结论,“我的闺蜜们待我还是蛮好的。”

当然,这钱肯定是不能收的,因为这仅仅只是一个测试。所以在测试后女儿将钱都退还给了她的闺蜜们。

不过,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孩子这样的做法,很不妥。因为这样做,无疑会消耗与朋友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感情。说直白些,这“情感”吧,就相当于存放在银行里的存款,用一次便少一次。如果全部都完了,真当出现什么急难愁盼的重大事情时,就束手无策了。

当然,在这个事情中,也能看到让人欣慰的细节。现在这个社会并不安全,各种各样的诱骗活动层出不穷。在“熟人”“朋友”发起转账等相关信息时,先确认后再转账,可有效降低各类诈骗发生的概率。

这倒让人想起了前不久发生于本区域内的两起相对比较典型的诈骗案例。被骗的都可以算是我的同行,一个在公立学校工作,另一人在私立(民办)学校工作。可不知怎么回事,这两个先后中招了,其中的一位被骗了二十几个W……OMG!这是什么样的智商,才能被骗子玩得团团转?很多时候我真怀疑,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出现在我们这个行业中?

而且就因为这样的案例一经公开,社会上对我们这个行业的诟病就更多了。在公众眼里,既然都能被人家骗了这么多的钱,那至少说明这个职业是一个挺能赚钱的行业……也难怪别人会这么想啊!

很多时候,面对那些破绽、漏洞百出的骗术,只要稍微长个心眼,就不至于上当。楼道里张贴的那花花绿绿的“防诈骗宣传资料”,内容大而全,平时多看看、多想想……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有效,但应付劣等的骗术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在我看来,悲剧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发生,唯一的根源便是“欲望”,为“贪图小利”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在痛恨骗子的同时,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骗子虽然可恶,那些被骗的人,同样不值得同情!

大课间30分钟的时候,唠唠叨叨的烦了这么一些,就当作是今天的日更文吧!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97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