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
生命的重量是希望
—读《35公斤的希望》有感
卢换瑶
这学期,担当者公益捐赠给我们班的图书角里有一本书是《35公斤的希望》,书的题目和封面深深吸引了我,当我轻轻合上《35公斤的希望》,仿佛看见格雷古瓦站在教室的窗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课桌边缘的木屑。这个被留级两次的男孩,总让我想起自己在数学题前抓耳挠腮的模样。他说"学校的气味让我肚子疼",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原来不是只有我害怕面对那些永远算不对的应用题。
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他讨厌学校,那里的气味让他头疼,老师和同学都嘲笑他,体育课就是他的噩梦。回到家,爸爸妈妈总是吵架,爷爷是他唯一的支柱,爷爷的储藏室是让他感到最幸福的地方。留级两次的他,没有学校愿意收留。可是他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在生命的历程中,他也总会遇见生命中的玛丽老师,她快乐地工作并把这种快乐带给每一个学生。对于这个在学校里备受打击的差生多多,她这样来评价:这个男孩子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般的手指,敏感的心灵,将来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在老师心目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除了玛丽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多多的爷爷—老莱昂,他给了多多那么多的理解和包容,那么多的希望和力量。在爷爷的储藏室里,多多可以自由自在的创造,在那里他自信而从容。
书中最震撼我的画面,是格雷古瓦在体育课上攀绳的场景。他的手心磨出血泡,汗水模糊了视线,却依然一寸寸向上挪动。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去年校运会上,我在400米跑道上跌倒后又爬起来的瞬间。原来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孩子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都是相通的。当格雷古瓦最终抓住顶端的绳结时,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内心的掌声。
合上书本,我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男孩画像。他瘦弱的肩膀上,似乎真的承载着35公斤的希望。这让我想起老师常说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花期"。也许我们不必急着和别人比较,只要像格雷古瓦那样,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认真生长,终会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就像他在信中写的:"我不是很胖,我有35公斤的希望。"这份希望,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生命礼物。
《35公斤的希望》正如每个人心头的太阳,温暖着别人,照耀在每个人的心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希望,无论多少公斤,都一样美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