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松石图》构图艺术

清代渐江的一幅《黄海松石图》。
此幅构图将黄山峭壁置于一侧,右有一高一低两处石笋,各自孤立,本来难以形成构图上的呼应,但最下一株松树弯曲下垂的松枝,恰好将石笋与主体连为一体。中间一株松树主干向上,与峭壁的整体气势相融合,枝干却下探。与石笋和下方的松树相照应,既增加了变化又免其孤立。而更妙的是崖上的一排松树,其中一枝下垂作招手之态。以松树的顾盼多姿使构图上下紧密连结,平中见奇。黄山多松但却未比恰好如此,这完全是既观物又观我。“悟万物之生机”之后,有秩序的物我相融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国画构图在对物象的表现和画面构成上高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其实,其他画在构图上也都一样,既观物又观我,对物象的表现和画面的构成同样可以适当的主管取舍甚至变化,随心意搭配。
曾经画过一张乡村钢笔画,看上去比较整齐,略显沉闷,这时,把其中的一根电线杆略略倾斜一点,画面就流动活泼起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