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棋的飘逸第一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棋往往由于身处其中,受局势影响,往往受到当前对方走棋的局势上思想上以及关注上影响,造成局部的认识,形成非全面的思考,往往造成走出一些只是改变局部的棋甚至看似是好棋的棋,但是从更大的战场看往往可能不太好,甚至形成败笔。不信,进来看看。象棋大师也有走眼的时候!
图1)

如图红方炮打红车同时瞄准底相,由于底相无根造成逃车后打象将军回吃车,就是说红方怎么走都要丢掉一车,那么这种局势是如何'造成的呢?
让我们回放跟随局势的发展看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图2)

如图2是2013全国个人赛孙博对战徐天红的一盘中局形势,由于上一步黑平士角炮,现在轮到红方走棋。
车二平三(吃卒捉炮),炮7退1。
大略观察一下局势红方左翼进炮封车压缩黑车活动空间,红方处于主动地位。右翼红车先出黑车未动,现在过河攻击对方。就是说从左右两翼看,红方都是处于主动状态。
车三进二(捉士角炮)士4进5。
由于红方处于主动的出击整状态,加上这两个回合不断突击前进,黑方防线不断被压缩,子力不断后退,造成河沿卒林宫顶多处点位丢失,虽然没有丢失子力但空间不断被压缩,形式上是被动的。
正是由于这种形式的发展,红方产生乐观心态。
兵三进一,车9平8(黑车晚出终究还是出,在红车平移转战捉子的时候,黑车得到出动的机会。)
兵三进一
图3)

如图虽然红右路车压制黑双炮在狭小区域内,但是炮是一种特殊兵种,借力打力,子力多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出击,一炮飞出打击对方。不是有车看守就使炮不能动弹了,也不是前面有子力直接接触就行动不便了。
前面回合中黑平士角炮起到遏制红马通过肋道前进的作用,加上黑车主动放弃外翼,被黑车占领,这样造成红右路马难以正进的情况。基于此情况红方选择了进兵。但是由于前期不断前进造成错觉以为己方完全在左翼形成压制之势,调兵的路上变得肆无忌惮。直接进兵到了红马防控区域。
4……车2进3(一大换小,去除红兵一个外援)这是红方敢于进兵的一个倚仗。
5车八进六,炮7进2形成图1局面。
思考为什么形成这种局面?从下棋者心理角度分析,红方形势大好,对局面估计过于乐观,全面压制红黑方子力,难免产生轻敌心理。试看红兵即使前进到此,又能如何,下一步内移则黑炮打红肋道炮,外移则红车前面的黑炮打红马,不能造成黑的实质伤害。红后方相无根是个缺陷,忙于进攻的红方也没有考虑分配步数来巩固,一直忙于进攻。
再一个从局面看,红方忽略了黑进车砍炮,这种以大换小消除外援的反击。
具体自己下棋时候,向红方这种两个马都是前进无路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早早考虑解决前进道路问题。不然早晚出问题。
左马被压制,右马左正进右正进都受到对方攻击。
接着原棋继续跟进学习。
这一回合是战略的转折点,原本红攻黑守,现在红方右翼车被消灭,战场空虚成为了黑方反攻的方向。
车八退二(预备接应右翼,上一会回黑兑车造成红方右翼区间局部无车),炮5平7(攻打无根马相)
马七退五,车8进8(由于红方底相无根所以上一步马不敢炮走出退马窝心保马的棋,黑方再派一员大将设法切断红马联系,现进车卡象眼下一步平肋道既能切断双马联系又能捉炮一举多得。)
图4)

马三进四(红方为什么走马三进四呢?因为在如下图)
图5)

在这里红方看到了右翼这个战场形势,红方弱点底相还是有根的,要想无根对方需要平车肋道,假设对方平车肋道,吹炮打马马炮那么就是黑炮打底相攻击呗。
如何化解呢?
假设形式发展是我方先上一步马,那么红黑双马形成互攻,炮能够打底相,对方如果换马当然没有底部威胁。如果平车卡象眼攻击底相则平炮相前接受黑炮攻击,那么躲避黑车对红炮的狩猎外还能抵消黑炮对底相的攻击,考完美!所以走了进马邀兑的棋。
就是说这个战场内是能够化解黑平车的后续攻击的。可是战场外扩考虑到红车的时候一切就不一样了。
红方的策略是建立在红车保护红马在河沿的基础上成立的。可是黑方把红车考虑在内作为打击目标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
8……黑方没有平车而是进3路卒威胁红车!
红如果平车吃卒则位置产生变动,黑跳马中路正好踩踏红车,后面不论红怎么走黑都跳马相位下一步挂角将军。后续黑方车马对红马炮得子得势。
———
回顾红跳马这一步不好,产生的原因是只是看到局部战场,没有考虑对方不接受邀兑情况下也没有以外之招。没有想到己方车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原本黑方单独避免兑马也没有问题,红有时间反击。但通过进卒改变车位后形成进马踩车先手棋,迫使对方把部署分配给车上,造成步数浪费,不能在其它地方分配步数。黑方形成先手连先手,红方必然付出代价才能缓解。
红方看到这步进马中路的棋还有还有其它招式解救吗?
时间倒退假设红方不进马邀兑,那么走哪步棋比较好?
局中红炮没有发挥作用一直是被攻击的对象,红害怕的是右路马和底相被攻击。试想如果平炮左翼,那么黑切断红马联系就需要平车肋道,此时红方红炮能够退一步打车发挥战斗力!红方足可缓解危机形成抗衡之势。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