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男孩征得女性同意,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同意

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

 

《混沌少年时》

网飞英剧《混沌少年时》,讲述了一个男孩杰米,因为被女同学羞辱,恼羞成怒地捅了女生七刀以致她丧命。有毒的男子气概、厌女与学校、家庭性别教育的缺失,这些元素让这部网剧迅速蹿红,收获热议。
四集分别为四场对话,前两集发生在两对父子间,杰米父子,警员父子;后两集则是男女异性间,杰米和女性心理医师、杰米父亲和母亲。两对父子无例外地缺少正面的情感交流,杰米的父亲只在杰米缺席及最后看到儿子杀人录影时才流露出慌张与悲伤,警员则在儿子提供重要破案线索时才第一次叫他“儿子”而非“孩子”。在儿子面前,父亲总是扮出没有情绪的、能搞定一切的姿态。
杰米与心理医师的对话是最精彩的一集,在两人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男孩杰米如何在霸权的男子气概的评价体系中落选进而受人欺辱,但是他对于男子气概的信仰却始终不渝。与面对警员吓尿裤子不同,面对女性,杰米展现出了前两集从未有过的男子气概:愤怒,大吼,摔打东西,对她进行威胁。
一定程度上,他和受害女孩都是这一体系的受害者——女孩被仰慕的男孩传播裸照,成为男同学们狩猎的对象;杰米被认为不够雄性、不受欢迎,只能和另两位受气包成为好友苟活。
但是,两位受害者又都以侵犯对方作为在男权体系中生存、赢得尊重的举措——女孩在社交媒体上羞辱杰米是“非自愿单身者”,杰米趁虚而入不成,盛怒之下结束了女孩的生命。

《混沌少年时》
最后一集中,杰米认罪的消息击溃了他的父亲,在母亲提到孩子有绘画天赋时,他说自己为了让杰米更加坚强带他去参加球赛,但是他在球场上糟糕的表现让他在家长中抬不起头来。他直言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自己就是在父亲的拳头下长大的。绝望的男孩家长不只剧中的杰米父亲,法国记者奥蕾莉亚·勃朗在成为一个男孩的母亲之后也手足无措。女性主义思潮发展至今,教育女孩如何摆脱性别观念桎梏、活出真我的书籍很多,但是如何让男孩成为女性主义者、拥有平和性别观念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在结合自身经验及大量调研后,她出版了《当我生的是男孩》。书中,她刨析了过时的性别观念,对于如何终结有毒的男子气概、如何对男孩进行情感和性教育,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被“霸权男子气概”推着前行的男孩

 

“不许哭。”“别那么‘娘’了。”“拿出真本事来。”“做个男子汉。”……男孩们对这些话都再熟悉不过了。自踏入学校操场那一刻起,甚至是还在摇篮里时,他们就总能听到这些陈词滥调。在家里、学校里、运动场上,甚至是在音乐短片、电视节目中,这样的话无处不在,一直跟随着他们。
调研机构凯度于 2018 年春季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35 岁的男性对于“男子汉意味着什么?”的回答是:“勇敢”(98%)、“成为最好的”(58%)和“绝不哭泣”(37%)。根据这项调查,法国的年轻男性对这些特质最为敏感,甚至比他们的长辈或同龄女性还要敏感。不过,就算不是所有男人都认同这些说法,全体男性还是被要求要遵守它。
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以“霸权男性气质”作为衡量标准来教导男孩。所谓“霸权男性气质”特指一种居高临下的雄性气质。为了忠于男子气概的刻板印象,其标准包含了一系列必要事项:警惕所有女性化的东西,保住面子,表现得强大和有侵略性,成为最优秀的,为了同辈团体的利益而压抑个性等。
从很小的时候起,男孩们就总结出了铁律:千万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软弱和窝囊。为此,他们不惜给自己套上一层伪装。由于受到男子气概规则的轰炸,许多男孩为自己锻造了一层铁甲,并学会了把自己的深层感受隐藏在铁甲之下。电视剧《亲爱的白种人》中英俊高大的特洛伊也不能幸免。在玩电子游戏时,他向自己文弱的室友解释道:“你知道吗?我们鼓励异性恋男性永不表达任何情绪。我们设法压制内心的一切,只为了能在竞技运动中将它发泄出来,脱颖而出。”

《混沌少年时》

 

被勒令要表现出强硬、好胜和有支配力的同时,男孩们还夹杂在两条相互矛盾的规则之间。一方面,我们要求他们听话、冷静和用功;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表现得像好学生,他们就会被同龄人列入黑名单。“当你还是个男孩的时候,你不能屈服,你得坚强,要顶得住一切。否则,就有失去社会地位、被逐出男子汉队伍的风险。由于害怕被嘲笑甚至被骚扰,男学生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有些人能毫不费力地融入这种男子气概的模式并引以为傲,剩下的人则会试图与那些像他们一样不符合传统男人味的男孩们(如“怪咖”)交朋友。
但最终,很多人都会做出转变,塑造出一个虚张声势,甚至鲁莽任性的“假我”。而惩罚并不能让他们停下来。为了证明自己不“娘”,他们会挑战老师的权威,捅娄子,互相看不顺眼就打架;会贬低女孩;初中一毕业,他们就会不戴头盔去飙车,灌酒、抽烟。如果需要,他们还能徒手爬高墙。在男子气概的攀比中,违规和暴力仍然是两大主要的驱动力。
这种攀比并不会随着青少年时代的结束而终止。在他们的一生中,这种对男性化的迫切需求会持续构建其男性气质。

《混沌少年时》

终结有毒的男性气质
1.让男孩与情绪重新连接先允许男孩哭泣吧。看起来这只是个小细节,但事实上,哭泣才是基础!“哭是有必要的,它有益于我们的健康,能舒缓我们的情绪。从允许哭泣开始,我们才能进一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用语言表达他们的痛苦。”
我们要鼓励男孩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精神病学家塞尔日 · 赫菲兹的回答是:“想想我们对待女孩时自然而然的行为,对待男孩也要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要带着同理心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你是不是因为对朋友发了脾气而感到难过?”“你是因为被训斥了而感到生气吗?”“马上就要见到你的朋友了,你开心吗?”我们用语言表达得越多,孩子就越有分享感受的能力。
我们要教男孩认识自己的种种感受。可以告诉孩子他(或我们)会经历的情绪的名称。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参考一些以情绪为主题的书籍或游戏,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愤怒、悲伤、喜悦、恐惧……“通常,我们不会深入探讨男生的情绪,生怕会因此让他们变得太情绪化。其结果却导致了他们对此缺乏认知,不懂得如何辨别自己的感受。”塞尔日 · 赫菲兹说。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他们的情绪乱作一团,那么能够表达出来的就只有痛苦、愤怒或冲动了。

《混沌少年时》

我们要告诉男孩不要畏惧自己的情绪,经历不同的,甚至有时是不愉快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担心和慌张。“比如说,他们不应该仅仅因为被某种攻击性情绪所支配,就憎恨自己,甚至为自己感到羞耻。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察觉到这一点,并在之后试着将其转变为更具建设性的东西。”塞尔日 · 赫菲兹继续说道。是的,要让孩子们知道,暴躁、愤怒和焦虑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不必为此感到羞愧。
我们还要帮助男孩建立起自信。在调研过程中,社会学家西尔维 · 艾拉尔发现,对男子气概的强硬要求抵抗最强烈、也因此付出最多代价的那些男孩,都拥有“非常强大的情感和心理根基”。我采访过的许多专业人士都告诉了我同样的事:那些受到尊重、获得支持且能够活出自我(而不是做我们希望他成为的人)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太容易掉入有毒的男性气质陷阱。2. 培养同理心,拒绝支配欲
旧的男性模式要求男性拒绝一切形式的感受,导致男孩们牺牲了情商并加速了其支配欲的形成。必须承认,这可能不是构建平等和谐世界的最佳基础。
与这种性别歧视的教育相反,我们需要从根本逻辑和观念上做出改变。我们想把什么样的价值观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我们所认为的最优者,是拳头最有力的人,还是向别人伸出了援手的人?我们是否认为关心他人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品质,还是一种人人都能在其中获益的品质?在这个超级竞争肆虐的世界里,关注、照顾他人,有同理心和乐于分享,都是值得所有人重视的价值观,并不仅对女孩来说是这样。我们要培养男孩们的同理心。“即使在今天,我们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方式也非常不同,这种教育方式造就了男孩不那么善解人意并更好斗,女孩则更被动和富有同情心。然而,这种情况也将滋生暴力,强势的一方会夺取另一方的权利。”吉勒 · 拉齐米博士如此解释说。他支持了妇女基金会于 2018 年春季发起的宣传活动“# 我的儿子会成为一个男人”(#TuSerasUnHommeMonFils)。

《混沌少年时》

在吉勒 · 拉齐米看来,如果希望男孩能够向他人敞开心扉,懂得尊重他人,我们就必须先通过抵制暴力教育来为他们树立榜样。“小男孩的成长很不易。我们更有可能对他们动粗。我们期望他们更好斗,甚至期望他们对自己的遭遇做出暴力的回应。”他对此有所洞察。这位专业人士长期致力于消除针对妇女和儿童的暴力行为,他一直强调“不打孩子”和“不羞辱孩子”的必要性。但拉齐米也承认:“父母不会为此感到愧疚。我自己就是一个父亲,我知道抚养一个孩子有多难。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认同这种行为,重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然而,他也在提醒我们注意日常的教育暴力所造成的伤害。这里所说的暴力不只是拳打脚踢,还有恶毒的话语。

他说:“当我们对一个孩子大喊大叫,并不断重复‘你这个废物,你只会做蠢事’ 时,我们不会意识到,这是非常暴力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 · 科恩(Lawrence Cohen)在他的著作《游戏力》中就指出,被困在男子气概束身衣里的男孩们不仅与他人隔绝,也与自己隔绝,一旦成年,他们就会发现,如果不以暴力、竞争或征服的关系为前提,很难与他人建立联系。与其让男孩们被这些有害的刻板印象所吞噬,不如邀请他们参与一些能促进表达、交流和协作的趣味活动。“同情心、情商和仁爱,都是从亲密关系中学习来的,而不是来自书本或是道德说教,”他在书里写道,“它们也能从游戏中习得。”在创意游戏中(与绘画、戏剧、音乐相关的游戏),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交流;在多人游戏中(人数非常多的游戏),要注重其互助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嬉闹游戏中,则可以允许他们有肢体上的接触。最要紧的是,要教会男孩们在竞争力和吸引力之外与他人以及自己建立联结。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男孩们的同理心,而不是支配欲。我们要给男孩们提供做自己的可能性,而不是强迫他们遵照一成不变、极其僵化的男子气概模式成长。

《混沌少年时》
3. 终结男子气概的规则
让我们停止用男子气概的规则轰炸男孩。那些规则促使我们鼓励一个小男孩“像个男子汉一样”去战斗,但是一旦他流泪,我们又会(多少有点儿温柔地)责备他的这种行为。当然,我们斥责他时并没有什么恶意,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责备会深深地影响孩子。这些言论引导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适应男子气概模式,因为这是他作为男孩以及未来作为男人受到尊重的唯一途径。请允许他们远离这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男子气概模式。让我们记住,这种模式并没有写在男性的基因中,而是社会构建和对男孩们长期洗脑的结果。为了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反常的局面,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按照目前的标准,有上千种活出男人味的方式。即便某人不那么阳刚,他依然可以做一个“真正的”男人(且是异性恋男人)。
你可以是个超级迷人的型男,可以喜欢鲜花,讨厌战斗。总之,就是要向男孩们展示做男人的正确方式不止一种,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男性气质的表现方式。摆脱男子气概的束缚不仅是在重新思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还能让男孩自由地做自己,充分成长。

 


链接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607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