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比6,我们输了∣从师生篮球赛看教育新视角
作者 l 谢冬萍 编辑 l 谢冬萍
原创 l 教师谢冬萍(ID:Magic_Xiedongping)
马克·吐温所言:“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平时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篮球场上那专注投篮和传球的的眼神很让我吃惊。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和几位女老师为准备几天后的六年级师生篮球友谊赛进行练习,有的女老师没打过篮球,我们六七人分两组,平时没运动的老师体力吃不消,于是我们邀请旁边球场的学生一起加入我们,师生混合组队,后来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干脆来一个师生对打,顺便可以学习对手的进球和走位等配合策略。
最终以 17 : 6 输掉比赛,可大家却都很开心,不仅球技提升,团队更团结了,分工合作,根据不同老师的特长,有的防人,有的上篮,有的走位、传球,有人补篮,各司其职,差点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看似简单的一场篮球训练,背后却藏着不少教育的新观点。
图片
01 输赢不是唯一,
体验才是关键
在传统教育观念里,似乎赢才是一切。但这场篮球赛,老师们虽输了比分,却赢得了更宝贵的东西。孩子们与老师同场竞技,获得独特体验,这种体验远胜单纯追求胜利。
比赛中那些孩子们的专注投入,比输赢更能让他们收获成长,同时他们看到老师即使输了也没有沮丧,人生不是只有输赢,还有很多精彩的生活等着我们去探索。
图片
02 打破师生界限,
促进平等交流
平时在课堂上,师生有着明显界限。篮球赛上,大家都是球员,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授课者,而是并肩作战的队友。这极大拉近师生距离,孩子们能更自由地表达想法,提出建议。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 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篮球赛提供了这样深入了解的契机,让师生关系更平等、和谐。
图片
03 培养团队精神,
增强集体凝聚力
篮球是团队运动,老师和学生一起配合,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大家互相传球、掩护、防守,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表现,懂得团队协作重要性。“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一场篮球赛,让团队精神深深扎根在师生心中,班级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图片
04 激发多元发展,
发现不同可能
不少孩子在课堂上或许表现平平,但在篮球场上却大放异彩。这场比赛让老师们看到孩子不同的一面,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多元发展可能。不能仅以学业成绩评判孩子,要鼓励他们在不同领域探索。
就像尼采说的:“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在不同活动中尝试,孩子能挖掘潜力,找到真正热爱所在。
从这场师生篮球赛不难看出,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课堂与成绩。让孩子在丰富体验中成长,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多元发展,才能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这也正是现代教育该努力的方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