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深陷困境,出路在哪里?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在巴东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走廊驻足时,空荡的病房与零星走动的白大褂形成强烈反差。这个为迎接新生命而存在的科室,此刻更像一座等待复苏的荒芜花园。去年全县仅接生900多个婴儿的数字,而这里也只接生了一大半,曾经无比繁忙的地方在消毒水气息里无声诉说着产科寒冬的凛冽。要知道县医院以前的分娩量一年都是在1000人以上,现在一年才几百人。
而中医院产床空置率超过八成,第一个季度分娩才20多个,妇幼保健院单日接诊量不及城市医院一个诊室,今年以来才分娩6个,这些数字不是简单的业务报表,而是县域医疗体系在时代浪潮中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逐渐稀落,县域医疗机构的生存根基正在动摇。巴东三家公立医院的妇产科医生们,如同守着即将干涸泉眼的守井人,不仅要面对科室运营的入不敷出,更在医疗资源碎片化的迷局中艰难突围。
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多人的医护团队,每日守着不足半数的床位使用率,这种场景在湖北山区并非孤例。从荆楚大地到齐鲁之乡,基层医院正经历着相似的阵痛: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抽走了疑难病患,人口结构变迁掏空了基础医疗需求,专科化发展遭遇生育率断崖式下跌的当头棒喝。
但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宜兴市组建的医疗集团让分散的专科力量拧成一股绳,荆州胸科医院整体搬迁至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而实现资源涅槃重生,这些成功案例如同暗夜里的航标,为困局中的县域医疗机构指明方向。
在近年来合并的专科机构中,妇幼保健院是最常见的身影,而众所周知的是在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的当下,产科服务关停已经成为浪潮,大量无法自行转型的妇幼保健院寻求庇护,借助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度过危机,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当单打独斗难以为继,抱团取暖便成为破局之道。设想将巴东三家公立医院的妇产专科整合重组,妇幼保健院的孕产服务优势、县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中医院的产后调理特色就能形成完整服务链。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要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框架下,让中医把脉问诊的细致与西医精准医疗的效率产生化学反应。
医疗集团的组建如同在激流中筑起联合堤坝,既能抵御大医院虹吸的冲击波,又可汇集涓滴资源形成诊疗合力。被整合机构这种双向赋能恰似中医讲究的“君臣佐使”配伍之道。对于牵头医院来说,整合后,部分专科可能得到增强,缓解区域内部竞争压力而增强对外竞争优势,留住更多本地外转病人;对于被整合医院来说,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医疗和管理水平可以得到快速提升,弥补过于专科化医院存在的短板,更深远层次的,可能会改变当地的医疗格局。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当县域医疗航母成型,不仅能留住本地外转患者,还可辐射周边形成区域医疗高地——就像潍坊乡镇卫生院通过医疗集团培育特色专科那样,让基层医疗机构在保持烟火气的同时焕发新生机。
集团化办医或是大趋势,不同医院的整合,抱团发展,既避免了过度内卷,又有利于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统筹解决区域内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还有利于不同医院间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1大于2的整合效应。
当然,这场变革绝非坦途。不同等级医院的文化融合如同调和百味中药,需要现代管理制度作为药引,更需要构建价值认同的精神纽带。但看着巴东医护人员在空荡病房里依然坚守的身影,我们坚信:当分散的火星聚成火炬,县域医疗的春天终将穿越寒冬,在资源重组与制度创新的土壤里破土重生。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或许正是中国基层医疗凤凰涅槃的必经之路。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65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