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思维枷锁
打开思维枷锁的步骤
1.先确定目标是打开枷锁,然后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枷锁设定了限制条件,会束缚宝贵的自由。一旦思维被套上枷锁,我们想要书写的故事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这无疑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失望。
2、“想成为的样子”才会影响当下的行动
因为,比起“过去的经验”,“未来的状态”对当下行动的影响更大。
但,说来奇怪,大部分人认为正是过去的经验造就了当下的自己,觉得是“过去的行为决定了当下的自己”。
然而,比起恪守“过去的经验”,畅想“未来的状态”才更有可能影响我们当下的行为。
人大多都是有惰性的——之前做了什么,今天也去做什么。人们总是认为过去的自己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自己,其实不然,应是将来我们想成为什么人的念头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当下的行为。
简而言之,决定了“想成为这样的人”以后,意味着同时也决定了当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动。
3.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总之,过去的经验不会影响自己当下的行为,但将来“想成为的样子”则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经验毫无用处。
如果你对之前从未学习过的人说“学习重在积累,你现在开始学是不是有点晚了?”,那他一定会失去干劲,继而放弃学习。合理的建议应该是:“先思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再逆向思考如何改变当下的行为习惯。”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在此之前自己什么都没做,所以是不可能达成目标的”。
从逻辑上来看,“无法改变过去”毋庸置疑。此外,大家也都明白“凡事要趁早,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的道理。基于以上两点,显而易见,“因为过去没做而后悔”毫无意义,“规划未来,把握当下,及时行动”才更紧要。
用语言表达出将来想成为的样子,再根据其改变目前的习惯。这句话执行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因为,开始行动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绝大多数人即便付诸行动了,也往往坚持不了多久。
4.我们该如何想象未来的自己呢?
建议是,“写出100个10年后我们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尤其要注意别给自己设限”。
只要是自己所期待的事,写什么都行。
比如。10年后你的年收入是多少呢?
10年后你有多少资产呢?你想培养什么兴趣呢?你是否为了保持健康而在坚持锻炼呢?
……
大部分人一般写到30~50个就会才思枯竭了,不过我建议大家最好硬着头皮写完100个。
等我们写完以后,回顾自己写的内容,可能会发现刚开始用心写的内容一般都是无关紧要的,反而是硬着头皮写的内容才更重要。
所以,随便写什么都行,重要的是好好享受思考的过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