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化解零碎,课堂生辉——《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书评
一、内容简介
《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是唐爱芳和贾振才两位老师二十多年的心血所聚,它贯通小学、初中到高中学段。
不仅是一本教学生读好、写好、考好的书,而且是一本教学生会学,尤其是乐学的书。它扭转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能改变老师教得苦、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得累的现状。它打破阅读与写作的隔膜,打破教学与考试的隔膜,使孩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起提高;改变阅读教学虚浅浮空的现状,改变写作教学无序散漫的现状。
它适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老师使用,适合不是教语文的老师学习辅导孩子用,书里的许多方法也适合有辅导孩子能力的家长使用。作者因痛感于语文课堂的“碎浅散漫”现象,潜心探究二十多年,创立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也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验证的一本行之有效的书。
本书的特色在于:以写作情境驱动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阅读写作一体化,写作阅读双提升。
二、读后书评
化解零碎,课堂生辉
——《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书评
李冬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漫漫征途中,探寻高效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众多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贾振才和唐爱芳两位老师所著的《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宛如一朵教改之花,正盛开在语文学界,为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与学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成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借鉴。
绝大多数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目前正处在新旧教材与新旧高考的交错带,整本书阅读、主题性阅读、大单元教学、跨媒介阅读、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等半新或全新的课堂内容扑面而来,面对这些新名词新概念,老师们深陷其中,一时很难适应,既觉得新教材高深,又不知该如何整合资源,日常教学中往往出现今天学整本书阅读,明天学大单元教学……教来教去,费时费力,学习效率还不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作为本书的一名读者,同时也是“读写一体”的实践者与受益者,我仅谈谈自己对本书的一孔之见。
打破传统桎梏,开拓崭新局面。贾振才和唐爱芳两位老师所倡导的“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彻底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复习、练习、考试相互割裂的局面。两位老师深知阅读与写作本应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整体,而非各自为政的独立板块。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语文课上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写作情境,巧妙地通过“改写、仿写、鉴赏”三个支架推进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在写作中深化理解与感悟。在阅读经典作品时,老师会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以及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并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仿写、改写、鉴赏,随后的“出题、答题、改题”环节则进一步衔接考试与评价,打通了读、写、考、评,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课居然是贾振才和唐爱芳两位老师的“常态课”,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入领会了文本的精髓,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双向促进,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应试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吗?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令我印象深刻:“学生成绩优秀,其学习过程肯定隐藏着某种规律,我们的任务是找出这些规律,让更多的人受益。”很多老师之所以一直没能突破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发现规律的意识,没能发现规律和认识规律,更谈不上运用规律。“由技入道,以道驭技。”这一体系正是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一举破解了语文教学中“碎浅散漫”的顽疾。
教学方法多样,实践成效显著。阅读课上,老师采用置换、融合、文体转换等二十多种改写、仿写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改写仿写情境。这些方法犹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表达力。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复习课中,贾老师和唐老师更是别出心裁,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梳理各复习专题的知识结构和相互联系。同时,让学生将自己之前创作的诗文与高考试卷的阅读题、鉴赏题相对接,并尝试自己出题。这种创新的复习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本,转换角色和视角,深入把握出题思路和答题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复习课的枯燥乏味,实现了复习的高效与简洁。如果一名学生从高一年级就开始写作、修改、出题、答题,一直坚持原创到高三,“学中做,做中学”,最后将会生成一本沉甸甸的学生原创校本教材,其价值不言而喻。在这一连续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将逐步具备“专家思维”, 因为“教教材”是指只教书上的专家结论,而“用教材教”指的是通过专家结论来建立学生的专家思维,就是我们俗称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文学家一样思考”。贾振才和唐爱芳老师正是这样的践行者,学生在“读写一体化课堂体系”的指导下,将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凝结了贾振才和唐爱芳两位老师二十年的教育心血,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教育著作,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启示。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应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应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素养的创造性活动。这套体系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兴趣,也让教师从传统的“口干舌燥”讲授中解放出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实现了从“教”到“导”的转变,从而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改写、仿写等活动,不仅提升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真正实现了“乐学”的目标。
化解零碎,课堂生辉,师生共读共写,成长可见,这本书无疑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实践。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