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星球学习与总结

最近学完小红书选品的三个课时,最大的感受是“选品真不是靠瞎蒙”,得有脑子、讲方法。

第一节课讲底层逻辑时,我才明白用户刷小红书不是冲着买东西来的,而是被“场景”勾住了——比如看到别人分享“露营时用的折叠小桌板”,立马觉得自己露营缺这个,这就是“先种草后消费”。选赛道也不能跟风挤热门,老师说要找“有人需要但没多少人卖”的缝隙,比如现在很多人养宠物,但宠物车载垫的笔记不多,这可能就是机会。

第二节课实操选品方法,印象最深的是“抄作业”要抄到点子上。以前看榜单只知道看销量,现在知道要看抖音、小红书的“潜力榜”,找那些突然开始火的东西;分析对标账号时,重点去翻评论区,用户抱怨“收纳盒太占地方”,那改良款“可折叠收纳盒”可能就有市场。还有追热点别硬蹭,比如“多巴胺穿搭”火了,卖彩色发圈、手机壳就比硬推普通饰品更自然。

第三节课学筛品流程,发现“数据比感觉靠谱”。初筛用工具找搜索量高但笔记少的词,比如“租房神器”搜索10万+但笔记才5万,说明需求大竞争小;精筛时看小红书商品页的“想买人数”,比直接看销量更真实,毕竟很多人加购了还没下单。测品时先花小钱做图文试试水,数据好再拍视频,不像以前一股脑投入,亏了都不知道为啥。

总结下来,选品就像“找钥匙开锁”,得先搞清楚用户要开哪扇门(场景需求),再看这扇门有没有人守着(竞争情况),最后用对工具(数据+方法)去试,比闷头努力更重要。现在知道了这些逻辑,以后选品心里总算有谱了。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81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