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稼先弥留之际发声:“30年后,人们会记住我们吗?”

01 

1958的一天,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年轻女教师许鹿希,下班回到家里。

像往常一样,她一边放挎包,一边轻轻地喊着爱人的名字:“稼先,稼先”。

屋子里静悄悄地没有回声,爱人邓稼先并不在家,也许他在加班,或者有其他事情还没回来。

许鹿希没有在意,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邓稼先却一直没有回来。

丈夫就这样消失了,许鹿希一边忙着家庭和工作,一边等着邓稼先回来。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这一等竟然就是28年。

邓稼先去了哪里?他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许鹿希在心里想了无数次,却始终没有答案。

这时候她突然想起,1958年8月发生的一件事情。许鹿希至今仍清楚的记得,那天邓稼先回家比平时晚了点。

一向开朗健谈的他,那天却是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

回家后,邓稼先甚至连陪孩子玩的心情都没有。他匆匆吃了几口饭,一个人沉默地坐了一会儿,就上床睡觉了。

然而直到深夜,邓稼先还在翻来覆去没有入睡。

妻子许鹿希按奈不住问道:“你今天怎么了?”

邓稼先久久地望着窗外面当空的月亮,突然坐了起来,他轻轻地拉起妻子的手说:“我要调动工作了。”

许鹿希以为丈夫是从这个科研单位调到那个单位,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

后来,许鹿希说:“稼先给我一个回信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

他说也许这都不行。

于是,两人手拉着手聊起往事,聊到了十几年前,国家备受侵略者蹂躏、日本的飞机肆无忌惮轰炸的情景,往日的情景或许触发了他。

过了一会儿,邓稼先突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第二天邓稼先像变了一个人,从不喜欢照相的他,带着妻子、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这是他想留给亲人的纪念。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全家福,一张分别前的合影,年轻的妻子,不知道丈夫要去去哪里?要去做什么?

她本以为,分开可能是几个月,最多也许就是一年,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这匆匆一别就是整整28年聚少离多。”

“要是有来生,我还是要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这是麦叔听过的世间最让人动容的情话,这也是邓稼先去世前,对爱人许鹿希说的最后一句话。

02

之后的一天,邓稼先走了,妻子许鹿希感到一种莫名的伤害。

因为,除了丈夫那些简短的话,没有一个人给她解释什么,丈夫就这样活生生地从身边“消失了”。

其实,许鹿希哪里知道,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的无悔选择,不仅对她和家人是一种伤害,即使对邓稼先本人,也是一种伤害啊!

他的一切都将不告父母不告妻儿,没有个人的行踪,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朋友随便交往。

工作成绩再大、功劳再大都将无人知晓,一辈子都不会看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无闻!但是,为了自己的祖国,邓稼先认了,宁愿伤害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1964年10月6日,冲天的蘑菇云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当时北京城是一片欢腾,眼看着国家越发的强盛。

许鹿希一家人也是激动万分,只是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消失已久,远在千里之外的邓稼先,与这个伟大的时刻有着怎样的关系。

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和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严济慈是好友。此时,严济慈来许家做客,许老拿出报纸对严济慈说:“谁有本事能把中国的原子弹搞出来啊?”

严济慈哈哈大笑:“这就要去问问你女婿了。”

两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笑而不语。

03

谁能想到,这个造出中国第一个原子弹和氢弹的人,7年前还是一名留美研究生。

1947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顺利地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物理系。

他的导师荷兰人德尔·哈尔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邓稼先很自然地也做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

闻知消息,邓稼先激情满怀,当即朗读了一首长诗:当一场暴风雨过后,祖国已迎来灿烂的黎明……我们就要回到你身边,祖国啊,母亲……

第二年8月,只有26岁的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作“娃娃博士”。8月29日,他与一百多名学者一起,历尽艰辛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8年后,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

钱三强幽默地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

“大炮仗?”

从事核物理研究的邓稼先稍一沉吟,马上明白国家要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邓稼先似乎还没有从吃惊中回过神来。

当钱三强谈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之后,邓稼先全都懂了。不过,这项工作之艰巨、自己后半生将为此付出的代价,一切的一切,在当时他都不得而知。

邓稼先从许鹿希身边消失的时候,邓稼先34岁,许鹿希只有30岁,幼小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在许鹿希的记忆中,邓稼先几乎从未休过探亲假。

他的工作保密性太强了,而且当时纪律十分苛刻、严格,他不能多说,许鹿希也不能多问,甚至同事都不能来家里,免得出事。

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以及什么时候回来许鹿希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的时候,一个电话,汽车马上就在楼底下等着,警卫员一来就马上走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情难独钟,奋斗这一生

04

邓稼先要比许鹿希年长4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在长大后,情浓意浓顺其自然走到了一起。

邓稼先与许鹿希两人都是知识分子加学霸,邓稼先是留美博士,而许鹿希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医学系。

当年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更是得到所有亲戚朋友的祝福,在大家看来,他们在一起那可谓就是天作之合,无比般配。

两人婚后的生活十分甜蜜,在我们印象中科学家都是很死板的,但是邓稼先却不同,他是一个浪漫的理科男,他热爱生活,充满生活情趣。

一有空闲,他会带妻子去听音乐会、看京剧,两人犹如神仙眷一般,十分恩爱甜蜜。

不久之后,他们生下了一对儿女,男孩叫平平,女孩叫典典。一家四口过着平平淡淡的小日子,这或许就是很多人想要的平淡幸福生活。

许鹿希抚摸着那张,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全家福,一等就是28年。不过,她几十年无怨无悔的等待没有白费。

1986年,《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了邓稼先的事迹,她终于明白丈夫执行的是绝密任务。

许鹿希满怀希望一家人可以团圆时,噩耗传来了,邓稼先在体检中被检查出了直肠癌晚期。

邓稼先先后做了两次大手术,三次小手术,即便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束手无策。

许鹿希悉心照顾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她拉着邓稼先的手一刻也不想分离,可是天不遂人愿。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邓稼先要求再去看一眼天安门。望着长安街的车水马龙,他问:“30年后,​人们会记住我们吗?”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62岁。

邓稼先把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祖国。

在他离世的这些年里,许鹿希思君如故,她只能在梦里与爱人相见。

家里的陈设一如既往,邓稼先的东西都标上了年代和使用日期,连他坐过的沙发一直都没换……

许鹿希为了纪念丈夫邓稼先,先后走访100多个邓稼先生前的同事和战友,写出邓稼先先生的传记,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敲好是28年。前28等待,后28追寻。

邓稼先走了,走的那么急,许鹿希等待的时间那么长。那些寻寻觅觅的日子里,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是她仿佛能感觉到丈夫就在她身边​。

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儿女情长,而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邓稼先以身为国,她以爱为家。一个国士无双,一个巾帼英雄。

34年过去了,许鹿希回忆最多的是和邓稼先骑着自行车,女儿坐前面、她抱着儿子坐后座,一家四口去父母家吃饭、逛公园。

如今邓稼先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路走好,国士无双的邓博士,全民族的脊梁。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文|石墨杨   编辑|小麦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401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