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特吕弗《日以做夜》:巴黎拍摄的戏中戏,人生比电影更重要

这是一部讲电影的电影, 一个“片场的故事” 或者说是“戏中戏”。特吕弗在片中倾情出演导演角色,忙忙碌碌掌管着大事小事,辛苦并快乐着。

日以作夜实际上是一种摄影的拍摄手法,顾名思义,也就是在白天拍摄夜景,借此有的画面会呈现出蓝色,这也就是为什么,片中的导演要将车喷成蓝色来拍外景。要在白天拍夜景的原因有很多,从投资方和制片人的角度,多是可以省去很多夜晚打灯的成本,另外也是为了赶工期,本片中从制片人和导演的谈话就透露出片子要在短短几个星期内结束。难怪制片人大吐苦水:“现在谁还做电影?我们应该去搞房地产!我们做电影纯粹是因为热爱!”

另一方面,日以作夜的别称美国之夜,更完整的诠释了这种白昼颠倒的拍摄方式,混乱的剧组和片场,错乱的人物关系,曝光的胶片,在繁杂眩晕中前进,导演自己也坦白,最初还想享受这段旅程,可到后来就只想快点到达目的地。

特吕弗爱电影。这种深深地热爱或许本身就是《日以作夜》的存在,片中重复出现他在晚上做梦梦见小时候到电影院偷画报的场景,孤独的童年,电影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四百击》献给了安德烈巴赞,本片又献给了莉莉安和多罗西两位出色的默片女演员,时不时出现的《公民凯恩》、希区柯克、布努埃尔、戈达尔、费里尼……都是他对经典的致敬。这部影片获得了7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的,只要有足够多的好元素并遵守规则,就不缺好莱坞的橄榄枝。但我不觉得是特吕弗计谋似的故意而为之,像他在片场上对任何一个人尊重地有求必应一样,对假发的颜色、枪的尺寸、花瓶的选择等等所有的事必躬亲,都是他本人倾向的多元的成体系的写照,是乐于面向更多人群。而他“新浪潮”的同行者戈达尔,又是另一个维度的深刻,他讽刺特吕弗“白天是导演,晚上是制片人”,据说二人在这部影片后关系决裂。这并不奇怪,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巨大差别会令任何关系都无法维系。

回到影片本身,电影里拍摄的《遇见帕米拉》是法国版《雷雨》,剧情本身的人物关系已经很错综复杂了,但实际剧组里的演职人员之间交情却比这虚构的剧情更扑朔迷离。饰演母亲和饰演父亲的演员过去是一对曾经共闯好莱坞的情侣,如今这位“母亲”如同《日落大道》里的诺玛一样,神经质地哀叹失去的光阴,说自己原来在意大利跟费里尼拍戏的时候从来不背台词,只背数字。而来探班和她拍对手戏的“父亲”的竟是他年轻的同性恋人。饰演儿子的阿方斯让恋人做场记只为两人能每天在一起,饰演儿媳的则是精神曾经崩溃过的女明星朱莉,后来嫁给了她的医生。结果拍到最后,场记和特效演员私奔,朱莉和阿方斯发生了一夜情,“父亲”和同性爱人去机场的路上车祸身亡。影片结束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都长舒了一口气。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生比电影更重要,而在电影的世界里,人生也比电影要更加精彩。


特吕弗的电影是需要和值得反复观看的,很多元素生发出无尽的新鲜感并感受到全新的意义,对当今时代也多有启示。因为对电影的长久的真挚的热爱,他总能无保留地全然将他认为优秀的东西展现在电影荧幕上。

或许也可以对戈达尔对他的一半导演,一半制片人的讽刺持怀疑态度,避免使之成为他如圣殇般的枷锁。相反,或是这个行业需要他以一种更为完整的方式,而于他本人业更为自在的方式做贡献。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掠影简记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40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