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03】疫情已经对研究生论文整体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1】陈流长

本文纯为个人解读,如与现实不符,一律以国家颁布的防疫文件为准。
今天晚上,上海新的风险管控方案出炉了,疫情管控方式大版本升级,可以理解为一个DLC。
这个风险管控方案,应该不是上海独有的,今天早上我就看见曲阜发布划分三区的新闻了。
评论区网友提醒,这个办法在其他城市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了。[doge]
三级风险管理:
(一)封控区
楼里有阳性,管控等级最高,14天,关起来,足不出户,倒垃圾拿快递志愿者代劳。
小区里其他楼连坐,7天足不出户,7天社区健康管理,应该是允许小区内活动了。
因为一个小区里有共同空间,前7天全关起来,2次核酸3次抗源。
(二)管控区
封控区小区所在街道全部连坐,成为管控区。
7天社区健康管理,原则上居家,可小区内活动,严禁聚集。2次核酸3次抗源。
(三)防范区
限制人员规模性聚集,不得跨黄浦江流动,2次核酸3次抗源。
“黄浦江”应该是上海鸳鸯锅期间独占,今后的上海和其他城市,可能会重新划分网格,规模从区到数个街道不等。
评论区网友回复:
应该是街道按网格区分(3.1阳性网格及其相邻网格7天封闭+7天监测,3.2街镇其他网格7天监测)。
以下全为个人解读:
版本更新的原因只有一个,旧版本不好用了。
奥米克戎BA2太猛了。别说原版病毒和德尔塔了,连BA1都望尘莫及。
上海已经焦头烂额做了一回大体老师了,全国都受到了影响。
目前微博上反应比较集中的问题:
(一)检测
精准抗疫无非是省成本,
比如对流动性大的(货车司机)、
接触人数多的(公交司机,快递员,小区保安)、
重要岗位的(医护)人员定期筛查。
如果这些人群里发现核酸阳性,可以尽快确认密接次密接进行核酸确认。
现在奥米克戎比原版病毒和德尔塔更隐蔽(无症状居多),传播速度更快。
以往发现一个德尔塔阳性,可能再找到几百个密接,其中几个确诊,几个无症状,拉走隔离就搞定了。
现在发现一个奥米克戎,可能已经有了几百个无症状在外面跑一礼拜搞出几十万密接了。
难道给几十万人48小时做2次核酸?上海就是被这么玩死的。
病例少可以精准流调,病例一多根本来不及。
抗疫的事情就是成王败寇,精确到一个奶茶店玩得好是抗疫典范,玩不好就成梗了能被牵头皮很多年。
张辽八百冲十万这种骚操作玩一次就得了。
老办法已经被干翻了,土办法封城玩不起,那还是出个新办法吧。
大原则还是动态清零坚决清零,这个中央真的三令五申了,不许唱反调。
最近新出的抗源检测,就是核酸检测前的第一道屏障。
原理上还是跟时间赛跑,早发现早控制,把流调的工作量拉回原先德尔塔级。
全楼自行检测,拍照上传楼组长负责。
有阳性的上报!居家待援!等防疫人员上门核酸!
别特么拿着中队长满小区问发生什么事情,还跑居委会吵架,结果把居委会一锅端。
附评论区网友意见:
抗原没大用,天津1天之内完成全员核酸,另外千万级别的城市抗原大概会有10万级的假阳性。
(二)健康码
目前健康码的流程,我看到医务人员的描述:
初筛+需要复核确认+(包括ct值)报疾控推名单才能赋码。
流调拒不配合不说地址不告知同住人不承认+或者密接次密接。
拉黑我们电话号码的人很多,还没等警察上门就跑路了。
那这个健康码系统……
今天就出了初筛阳性+健康码绿码直接火车跑回老家搞出一票阳性+密接的新闻。
另一位网友描述:
四五六线城市这两天出现了回来的病例,他听说了立刻给家里打电话让父母买菜然后别出门。
接着给在当地当官的老同学挨个打电话,描述了一下上海这个情况。
电话放下一个多小时,他们那里就出政策:全体外地回来的一律自费隔离。
太无奈了,小城市因为不入流,压根没什么病例,所以也没什么人戴口罩。
突然一个病例走走走,全吓尿了。
既然有了新办法,那健康码是不是也得调整?
上海这几天封控期间有个调整就是x月x日之后没做核酸的一律黄码。
其实早就该这样了,从来不做核酸的满地乱窜,黄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黄,密接?时空伴随?该上班继续上班。
以前可能还觉得做核酸麻烦,是过度防疫,现在经过这么一折腾,总不再过度防疫了吧?
核酸40块一次还得去医院排几小时队,人群聚集不是病毒吃大餐吗?
现在有抗原检测了吧,5块一次,小区里可以定期组织一次,工业园区也可以定期组织,自查也可以。
一礼拜没查给直接黄码,小黄人想去上班?那搞不好很多人没法上班了,自己滚去做核酸,按旷工算。
至于搞群租的,两张身份证的,多个手机号的,该管就管吧……这么多年了,顺手一起解决了吧。
大数据用起来,全国联动,童叟无欺。
(三)高危人群
老外……体弱的年老的,被原版,德尔塔,奥米克戎反复摩擦,已经死了一茬又一茬了,
剩下的精壮兄贵们当然觉得奥米克戎就是个大号流感,感冒几天就好了。
我们不一样,我们把人当人,大城市老龄化严重,经不起这么折腾。
医疗资源挤兑多可怕,2020年大家都见识过了,这几天……
封控期间,菜一时买不到,邻里之间还能对付下。
但小区里临产的大肚子,需要做血透的,放化疗的,缺胰岛素的,需要降压药的……
这些高危人群,业委会居委会街道总要做统计吧?
一旦网格封控,这些人应该怎么治疗?
去哪家医院?
备选医院又是哪家?
是不是平日就要48小时一次核酸?
别到要死要活的时候还在那扯皮没核酸报告不准入院。
(四)闲扯结束
最后暴论一下,新冠肺炎病毒总是要变异的。
我希望再出个新变种,杀伤力更弱,别说攻不进肺,连上呼吸道都攻不进,真正做到无症状,把奥米克戎淘汰掉。
那时,全球新冠疫情就该算结束了,出门也不用戴口罩,不用看健康码了,真正解放了,可以躺平开放共存了。
但现在奥米克戎还是会死人的,医疗挤兑还会害死很多有基础疾病的。
谁提躺平共存弄死谁。

 

 

【2】@冬菇抱团

一个男同学向我倾诉,说自己最近看了一本小说,故事里有一对非常优秀也非常恩爱的夫妻,因为婚后婆婆的刁难而产生一些隔阂,最后分开了。这个故事看得他很伤感,看完不由慨叹再真挚的爱情也逃不掉现实生活的折磨。
一直到跟他聊完这个话题我都不敢相信,这部让他如此感慨爱情的小说,竟然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他从这几个女人的故事里看不到欺骗,看不到诱奸,看不到家暴,看不到精神虐待,看不到一切男权的丑恶,却看到了许伊纹和钱一维那“真挚的爱情”被婆婆的刁难给击垮了。

 

 

【3】王家卫选出的一些影史佳作

streetlight-yellow:《大河之歌》(1959年,印度) 《大树之歌》,迷魂记(1958年,美国) 《精疲力尽》(1960年,法国) 《小城之春》(1948年,中国) 《小早川家之秋》(1961年,日本) 《精舞门》(1972年,李小龙版) 《羞耻》(2011年,英国) 《孩童姿势》(2013年,罗马尼亚) 《美国往事》(1984年,美国)

 

【4】D2O___ 

一个泽莲丝姬18年的采访节选,那时候还是演员。
原采访非常非常的长有一个半小时,这里选了其中一段信息量很大的,关于他回忆自己以前给各国政要(包括普,梅,亚努科维奇等人)表演的经历,以及他对此的态度。
虽然只是八卦闲谈,但看完只想给泽子点播一首舞女泪🚬
感谢俄语大拿鲨鲨帮忙翻译。
原采访链接:O网页链接

 

 

 

 

【5】洛之秋 

这个月我读完了一本书,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很惭愧,她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我压根没想过去读她,我认为口述史不是文学作品,我认为瑞典人给她奖是为了政治表态,因为要抗议俄国兼并克里米亚......
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傻子,我错过了阿列克谢耶维奇七年,我直到最近才偶然间打开她......这是怎样的文字啊,这是怎样的复调啊,这是怎样的见证啊,这是怎样的诗啊.......
我如饥似渴地读,贪得无厌的摘录,我不敢想象她为什么能在街头采访到那么多诗人——尽管这些人的身份只是家庭妇女,锅炉工,退伍老兵,非法移民,劳改营囚犯的遗孀,但他们一张嘴说出的话就有一种魔力,常常让你停顿下来反复细看,确认这到底是录音机采访文字稿,还是特意写成的诗......
后来我懂了,这是一个神奇的土地,是不可想象的苦难滋养出来的人,锅炉工是莫大哲学系毕业的,退伍老兵会排队去买阿赫马托娃.....

 

 

 

【6】来自戴锦华老师的事实暴击!

 

【】互联网就像一个黑海,所存在的信息只为那些知道这些信息存在的人而存在。

 

【7】人间观测员费米米 

听说过遗愿清单,却很少听人说“反遗愿清单”。
分享网友的19条反遗愿清单:那些他们绝不会去做第二次的事。
1. 露营。离开我舒服的正在还贷款的家,去鸟不拉屎的郊外,睡在地上,和150个陌生人共用洗手间。
2. 自驾。只有我一个人开车,最可恶的是已经开了三天了,最后还必须要把车开回去。
3. 蹦极。我跳下去的那一刻,满脑子都是“这可太蠢了”。
4. 去昂贵但是挤死人的游乐园。是的游乐园听起来很梦幻,但是每个游乐项目都要排队一个小时,你会觉得这一切都为了什么。
5. 借钱给朋友。绝不。
6. 通宵达旦地工作。不值得,特别是在你老了以后,熬夜一次需要一周来修复。
7. 买小一号的衣服。总觉得“等我瘦了”就可以派上用场,但是从来没穿过。接受自己现在的身材!
8. 坐热气球。也不知道远方的美景和下一秒高空摔死哪一个来得更快。
9. 花很少的预算去旅行。睡在8个人一件的青年旅舍里忍受别人的鼾声?现在我更喜欢舒服的酒店,吃特别的食物,不因为没钱而错过一些独特体验。
10. 去南极。冷到无法呼吸,贵疯了,整个体验胜在特别,但绝不会再去第二次了。
11. 和直属上司谈恋爱。上班见面下班见面,约会的时候不经意就会聊到工作。
12. 独居。可能是我太胆小吧,而且我更享受和好朋友住在一起。
13. 自己做饭。我很羡慕有时间有能力做出漂亮的便当的人,我尝试过但是总是失败,我并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14. 宿醉。我讨厌酒精,它不会让人快乐,它让我想暴打昨天的自己。
15. 去夜店。真的,很吵。
16. 和不熟悉的人吃饭。我宁愿一个人在家啃披萨。快乐。
17. 飙车。说实话你们不觉得很危险吗?我想活着。
18. 养宠物。对不起我很爱我的狗,但是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养。
19. 马拉松。非常,没必要。

 

 

【8】路尘_把名字改短

目前为止WSJ+Bellingcat放出来的全部细节:
中毒症状发生在3月3-4号的晚上,中毒者两边有出入,WSJ说是阿布(俄)和“至少两名”乌克兰谈判小组高级代表,包括克里米亚鞑靼议员Rustem Umerov,Bellingcat说谈判是阿布(俄)+另一名俄罗斯企业家,以及乌方的克里米亚鞑靼议员Rustem Umerov,现场还有第四个人,会面地点是基辅,当天谈到3日晚上10点,之后参与者到基辅一间公寓里休息,当晚更晚的时候开始出现症状。
WSJ描述症状是“红眼,持续的痛苦流泪,脸上和手上脱皮”,Bellingcat表述是“眼睛和皮肤发炎,双眼刺痛”,第二天早上好转,后来的一周内逐渐消失,并且即使在事情发生之后阿布还是决定继续参加谈判,随后从利沃夫前往伊斯坦布尔。按WSJ的说法,他们不确定是谁发动了袭击,但是怀疑是莫斯科强硬派想毁掉谈判。
此后谈判继续进行,而Bellingcat目前负责人Grozev组织(Bellingcat说是他们有一个专家受邀参与)了调查,WSJ说知情人士表示专家目前无法确定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还是电磁辐射攻击(electromagnetic-radiation attack)造成的,有经验的德国法医小组赶到的时候痕迹已经微弱到无法判断。Bellingcat直接说化武专家倾向于相信是化武造成的,the result of international poisoning with an undefined chemical weapon,微波辐射(microwave irradiation)的可能性低。
因为参与者急着赶往伊斯坦布尔参加下一轮和谈,所以在利沃夫的采样不充分,影响了后续分析。双方没有异议的一点是剂量太少,不是为了杀人,只是一种警告,可能想吓走参加和谈的人(只是猜想。
Bellingcat提供的细节说当天出现症状的三个人在之前几个小时里进食的东西只有水和巧克力,参与谈判的第四个人也都吃了这些东西,但这个人没有症状。泽连斯基也在那前后跟阿布有会面,但是泽连斯基没有任何中毒症状。
另外就是一点可能有用的背景信息,阿布这两天被确认一直在帮忙参加和谈和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然后下一轮谈判是在伊斯坦布尔明天早上。不知道这个消息放出来以后还怎么谈……
就汇总一下消息,我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事情的逻辑在哪里……

 

 

【9】胡锡进 

中国进口部分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引起争议,大家知道,老胡曽强烈支持过中国国产疫苗与辉瑞疫苗的竞争,今天我来说说网上出现的新争议。
首先我认为,一些人因美国出了上百万死亡病例并且继续每天出很多而怀疑辉瑞的Paxlovid没那么“特效”,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不过也要看到,辉瑞这款口服药在国外被广泛用于临床,国家批准它进口,一定有依据,一些人即使不信辉瑞,但对卫健委会对中国人的健康负责,应该有信心。也许Paxlovid的“特效”率的确没那么高,但国家引进它,至少说明当下没有更好或者得到证明是更好的选择。
还有人争论:美国对中国充满敌意,怎么可能把真正的好东西给中国?他们卡中国芯片的脖子,为什么要把新冠特效药给我们?甚至有人怀疑,辉瑞卖中国Paxlovid,就是要害我们。地缘政治造成中美巨大互不信任,但把政治互疑直接移用到Paxlovid上,这太简单了,是极端化的。中美一年7千多亿美元的贸易量,如果我们放任自己这样怀疑下去,认为美国卖中国的都是破烂货乃至害人货,这样的思维肯定不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
还有,抱怨Paxlovid很贵,一盒要2300元人民币,只够服用5天,也就是一个疗程,和在美国卖差不多贵。辉瑞允许一些国家卖仿制的Paxlovid,却把中国市场排除了。很多人指责辉瑞黑了良心,也指责支持进口这款药的人是向美国输送利益。
老胡认为,2300元的辉瑞这款口服药确实太贵了,我非常支持那些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辉瑞降价的主张,从长期看,如果中国大规模使用Paxlovid,降价必须发生。另外中国药企需加大发力,尽快将国产新冠特效药推向市场,要看到,国产药的竞争也是促辉瑞降价的关键筹码之一。
同时我还想说,上海等城市紧急输入辉瑞高价药,这是临时举措,而且经过了国家的审批。这一波疫情来的很急,感染规模突然扩大,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紧急进口一些辉瑞药物无可厚非。
进口几万盒辉瑞的Paxlovid,这样的临时举措不会对中国医保体系的正常运行形成打击。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如果中国1亿人服用Paxlovid,就要把中国的医保吃空了,但这样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中国有100万人感染,就很吓人很吓人了,国家现阶段不会允许那样的局面出现。更何况不是所有感染者都需要服用Paxlovid,现在的临床实践是有基础病并且可能成为重症的感染者才给服用Paxlovid。
要看到,进口几万盒Paxlovid,我们的议价能力是很弱的。它们没有比在美国卖得更贵,要稍微便宜点,这种情况已属不易。如果我们一年用几百几千万盒,议价条件将完全不同。但我们愿意有那么多病例吗?还有,国产新冠特效药比疫苗研制速度慢很多,最大原因恐怕也是国内病例太少了,中国厂商投入巨大研制费用,无法在国内市场得到回报。不像疫苗,几乎所有人都要打,积极性不一样。但这是个战略问题,国家需要下大力气推动。
中国最终是会调整防疫策略的,有我们自己强劲的新冠特效药,这是最重要的未雨绸缪。

 

【10】于赓哲 

 

 

这些天读了不少校内外学位论文。疫情已经对研究生论文整体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学习受影响,查阅资料受影响,心情更受影响。还有对未来就业的惴惴不安感。尽管不乏佳作,但整体质量的下降还是明显的。
如果是理工科还得加上个实验受巨大影响。

 

【11】@阑夕: 希望以后网络求助可以形成一个规范:发微博时顺手签份协议书,承诺不在事情得到解决后反过来责备参与转发的网友为自己添了麻烦。

 

 

本期浮世汇来自 【喷嚏优选第214期】新西兰纽仕兰4.0g蛋白质全脂纯牛奶、天虹牌原味巴旦木仁 提供支持

 

 

 来源: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
https://www.techfm.club/p/2828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