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困境,绝不只是对赌失败这么简单

华语影坛和乐坛都有着一位姓周的跨时代流行巨星。

他们站在各自领域的山顶,都开始遇到了岁月所带来的瓶颈。

乐坛的周杰伦,虽然每每发新单曲都能引起轰动,但歌曲口碑已经大不如前,每年一张专辑的美好光景已经不复存在。

影坛的周星驰,他的困境似乎要更加难。

2020年6月18日,港媒曝周星驰将抵押位于香港太平山顶,市场评估价超过10亿的超级豪宅,原因可能是“对赌”失败;另一方面,周星驰还被前女友于文凤追讨7000万佣金。

这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不禁要问,曾经在电影市场所向披靡的星爷,到底怎么了?

他为何会走到如此境地,未来还能否重建辉煌?

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回归到电影上面。

①周星驰需要钱

王晶说,周星驰是为钱拍电影而已。据说王晶拍《千王之王2000》的时候,周星驰要了不合理的超高片酬,也难怪王晶会有这样的想法。

有评论认为,周星驰自小家境贫寒,他对赚钱这件事一直很在意,所以导致他嗜钱如命。

不过,身为富豪的周星驰却从不炫富。

在狗仔队的镜头下,他一直都是深居简出,座驾经常是一辆自行车。

如果是一个爱财之人,怎么不弄几台豪车,搞几件名牌西装金表,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呢?

恐怕,周星驰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与其说周星驰喜欢钱,不如说,周星驰需要钱。

因为拍电影这件事,需要烧钱。

随随便便一部《新喜剧之王》,成本都需要好几千万。

更别提需要做特效的《西游》、《美人鱼》系列。

多少导演因为自己手上没钱,受尽了投资方的气,难以拍出自己心目中的成品。

就说《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胡波,如果他是一个富二代,又何必理会王小帅的意见,自己砸个几千万来拍就行了。

混迹影坛30多年的周星驰,又怎会不明白电影是一种商业形式,绝大多数人投资电影,目的是要赚钱的。

想遇到刘德华给钱给宁浩,自己爱拍啥拍啥这种情况,是极其罕见的。

就算遇到了,也只能是低成本,说不定还要像宁浩那样自己贴钱进去。

周星驰的电影充满奇思妙想,什么《少林足球》、《功夫》,乃至是家庭片《长江七号》,都绕不开一件事,做特效。

他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得有足够的成本。

要有足够的成本,又不想投资方指手画脚。

要么找到愿意砸钱的合作方,要么自己开影视公司。

以周星驰的地位,他完全能够像克里斯托弗·诺兰那样,让华纳这样的电影公司心甘情愿给个一两亿美元,给予彻底的创作自由。

只可惜,中国电影工业尚未发展到好莱坞那般境地,一部高投资电影往往要多个投资方合力才行。

那周星驰就只有自己开公司这一条路。

早在1989年,周星驰就有自己开公司的计划

他成立星炜有限公司(现彩鹰控股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1993年,他又和人建立起了香港彩星电影公司,可惜开山之作《大话西游》系列票房惨败,彩星影业出师未捷身先死。

周星驰对电影的“控制欲”有目共睹。

还没正式当导演的时候,他就经常在片场改戏。

郑佩佩说《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就是周星驰导演;黄一山说拍《逃学威龙》周星驰就会改剧本;李力持说周星驰身为演员却抢着做导演的事情,合作的时候经常吵架。

在1993年TVB的一档访谈节目,黄霑就跟周星驰说,别人说你拍戏的时候,连导演和监制那份你也抢着做喔?

周星驰就回答说,很多时候剧本差啊,逼着你要去想更好的。不是说拍不好会死,只是基于想电影能好一点,观众能看得开心点。

可见,周星驰对电影的态度与王晶完全不同。

他在乎自己的作品,他个人有一定的艺术追求。

那么在片场严厉,苛刻,就是他很自然的表现和作风。

想要自己的电影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必须拿到对电影的绝对掌控权。

做导演是不够的,如果够的话,胡波就不必轻生了。

所以像王家卫、姜文这种“NG狂魔”,就与人开公司,使得自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反正最后能过审就行。

周星驰也不会例外。

1996年,他卷土重来,又搞了一家新的电影公司,也就是星辉影业。

这次他就顺利多了,《食神》、《喜剧之王》都票房过千万,星辉影业站稳了脚跟,也令到他可以做更多的资本运作。

2005年,周星驰希望能上市自己旗下的公司,这样他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减轻​电影的票房压力。

但他的计划被香港联交所否决,之后只能通过注资其他公司,完成了自己的“上市梦”。

另外,他的炒房等其他商业运作越发频繁,当时的女友于文凤就是在2002年起担任他的财务顾问。

据媒体报道,于文凤和周星驰约定,她可以获得除税后利润的10%作为佣金,最后她应得的佣金共计8000万港元,周星驰自己在电影之外的投资赚了多少,可见一斑。

有了更多的钱,周星驰也可以拍成本更大的片子,才有了做大型特效的资本。

就算一部电影亏了,他还能有电影之外所赚来的钱,来弥补损失。

否则,他的每一部大制作都是如履薄冰。

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更随心所欲地拍电影。

对电影热衷而执着的周星驰,需要取之不尽的钱,来支持他的电影事业。

如果他是一个想要名利之人,当年和好莱坞合作的时候,他只要委屈一下,等进军海外,成了国际巨星,就能事半功倍。

只是,他要的不是名利,他要的是至少能让自己满意的电影。由于好莱坞模式注定他不能拥有足够的创作自由,很快,他便和好莱坞一拍两散,回归拍真正属于自己的戏。

拍电影有风险,其他商业投资更是如此。

可能周星驰没想到的是,在经济环境不佳的时候,他的电影,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金能力。

中国电影不再是喜剧的天下

周星驰能够崛起,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风格独特,且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观众爱看喜剧片。

80年代、90年代称霸香港电影市场的“两周一成”,周星驰是喜剧担当不多说。

周润发的《赌神》系列有不少的喜剧元素,成龙的动作片更是可以称为“动作喜剧”。

喜剧就是香港电影卖座的法宝。

等内地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率先占据主导的国产片,是喜剧。

首部破10亿的,是《人在囧途之泰囧》,接着《夏洛特烦恼》、《唐人街探案》等作品纷纷成为爆款。

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喜剧之王”周星驰当仁不让。

《西游降魔篇》《美人鱼》称霸春节档,即便没有了星爷出演,“周氏喜剧”的魅力依然丝毫不减。

这也令到周星驰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创造更多的利润。

2016年11月,A股上市的公司新文化收购了周星驰的一家私人公司PREMIUM DATA ASSOCIATES LIMITED(简称PDAL)51%的股权。

为了在这笔交易中获得更高的收益,周星驰签下了一条对赌协议。

根据2017年1月新文化披露对外投资有关公告显示,周星驰承诺,从2016年至2019年,PDAL公司需实现合计不低于10.4亿元人民币的扣非后净利润。

没达到的话,周星驰要出钱填补。

2017年,周星驰监制的《西游伏妖篇》口碑差劲,却也卖了16.49亿元票房,一切还在掌控之中。

2018年,周星驰没有新片,但只要下一年《美人鱼2》能成,目标还是可以完成的。

就在这时,两个突如其来的变化,直接将周星驰推到了困境之中。

第一,是《美人鱼2》的制作进度缓慢,来不及在2019年春节档上映。

可是对赌协议摆在那里,周星驰只好冒着被骂的风险,自己亲自导演《新喜剧之王》,以小博大。

第二,是内地市场风向发生了转变。

2018年春节档,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逆袭一众喜剧片成为票房霸主;

暑期档,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力压《西虹市首富》夺冠;

国庆档,悬疑片《无双》力挫开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妈》

三大档期,喜剧电影都输得心服口服。

在观众越发注重电影口碑和品质的时候,通俗却缺乏深度的喜剧电影失去了竞争力。

国产主流电影,就这样取代了喜剧,成为了市场宠儿。

如此一来,征战2019年春节档的《新喜剧之王》就失去了几年前的市场优势了。

《流浪地球》强势登顶,赶进度制作的《新喜剧之王》却连其他几部喜剧都比不过。

虽然6.24亿的票房已经赚了钱,但周星驰已然失去了对市场的统治力。

他的收益大打折扣,对赌条约失败。

所幸,他在电影之外还有着其他投资,抵押房产可以帮助他弥补损失。

试想,他之前不那么努力赚钱,他的电影事业势必会受到影响。

正是由于“贪财”,他才能仍然有余力去制作出,至少令自己满意的好电影。

③审美疲劳,创意枯竭,前路艰难

经济环境不好,电影市场告别了喜剧时代,这些都是让周星驰陷入困境的外部因素。

更令他头疼的问题应该是,观众对他的电影风格开始有审美疲劳的趋势,他的创意从新奇有趣,变成了老套情怀。

《长江七号》之后,周星驰就离纯原创越来越远。

《西游》系列让人想起《大话西游》《新喜剧之王》直接就是翻新《喜剧之王》

纯原创的《美人鱼》,所用到的搞笑桥段也并没有太多的惊喜,令电影打破票房纪录的,是相对同档期电影更好的质量,更是饥饿营销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美人鱼2》是周星驰接下来的重点项目,但这部电影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首先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的国产片质量都比之前有了不少的提升,没有超越前作的口碑,周星驰无论在哪个档期都是很难取胜的;

其次是续集魔咒。续集电影是有粉丝基础,有票房保证没错,不过要成为爆款,却并非易事。

《战狼2》那样的续集,真的只是纯属意外罢了。

或许《美人鱼2》会成为周星驰这个金字招牌的分水岭,星爷必须要拿出前所未有的惊喜,才能有机会重建昔日的辉煌。

万一失败,周星驰电影或将骤然陨落。

当然,只要星爷愿意,他还有一个起死回生的必杀技。

那就是重出江湖,当演员。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326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