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03】不要再夸大儿童新冠了

【1】@庄时利和

不要再夸大儿童新冠了。
1. 在大流行初期,我们就发现新冠在儿童身上的症状轻很多。
2020年中国CDC统计了国内超过4万例新冠患者的情况,其中0~9岁患者共有416例,占比0.9%,无一死亡;如果加上10~19岁的549例患者,也只有1例死亡。
当时我们还认为可能是国内爆发期间正值寒假,孩子们都不去学校了所以感染少、死亡少。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原因发现并非如此,新冠病毒对儿童的威胁小,与儿童的免疫系统特征有关。
2. 关于儿童的「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英国有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对照研究,这个也有详细说过(O庄时利和)。
整体而言,和新冠在儿童上的症状表现轻很多一致,新冠在儿童上的长期症状风险也显著低于成年人,并且长期症状也不只是新冠病毒有,其他很多病毒都有出现长期症状的概率。
3. 中国台湾这次的数据,也可以提供Omicron之下儿童新冠死亡的重要参考。相对于老年人,儿童新冠的病死率低了几个数量级。
-0~9岁感染者65万例,死亡28人,病死率0.0042%;
-10~19岁感染者56万例,死亡11人,病死率0.0019%。
(作为参照,60~69岁组的病死率是0.23%)
另外,低龄儿童的这个病死率,还是建立在台湾儿童目前较低的疫苗接种率接触上的。台湾5~11岁儿童两针接种率仅53%,4岁以下幼儿不到5%;而作为对比,台湾18~29岁青年两针接种率高达99.8%,三针也有84%
同样的毒株,同样的人种,供大家参考。
4. 实际上,新冠只是儿童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病毒中的一种,说一个威胁比它更大的——RSV。
这个病毒的英文名字以及中文名字(呼吸道合胞病毒)并非每个人都知道,但实际上RSV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首要病因。全球每年超过3500万儿童感染RSV,约十分之一需要住院,每年约5~20万儿童死于RSV,在中国一些2岁以下住院儿童中,有三分之一检测出RSV。
关于RSV还有很多可以谈的,限于篇幅这里不多说了。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儿童所面临的病毒威胁,绝非只有新冠一种。
5. 但无论面对什么病毒,无论新冠、RSV还是流感什么的,避免感染都是首要原则,毕竟大人小孩都不喜欢生病。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某种疾病流行时避免往人堆里扎,在有需要的场合的时候戴口罩,这些都是基本的原则,
而另一方面,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也依赖于成长过程中与各种病原体的接触,缺少与病原体的接触会带来一些健康风险,比如哮喘和过敏的风险提高。无论是免疫系统的发育,还是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们都要跟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有正常的接触和互动,他们需要回到学校。
6. 除了一些物理手段保护儿童,在我见过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疾控中心的指南当中,对于儿童预防新冠的最重要建议高度一致,就是接种疫苗。
希望降低感染后的并发症风险,降低长期症状以及MIS-C风险等,接种疫苗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尤其当你的孩子是长期患有一些慢性病情况。我理解一些家长对于疫苗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仅出现在新冠疫苗上面,一个世纪以来医学界都在与各种疫苗谣言对抗,并且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疫苗。
对于儿童新冠疫苗的犹豫并不止出现在中国家长上,国外家长也有犹豫,这很正常。当大家有疑问时,不要只听网上某一个人、某一个「专家」的看法,而应当参考那些权威的指南。我在评论区放了中国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和中国台湾疾病管制署对儿童新冠疫苗的常见问答,供各位家长参考。
大家只需要思考一点,终有一天你的孩子会直面新冠病毒,你是否会让Ta 裸甲上阵?
这一天可能不太遥远。
7. 最后,说儿童得新冠不致命,这肯定是错的,但是相较于中老年人,儿童新冠感染者无论重症率还是病死率都低得多。我们不可能无时无刻守护在孩子的身边,面对那些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病原体,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护盾。

 

【2】洛之秋

今天,财新的黄雨馨、冯华妹,发出了目前我看到的唯一一份贵州车祸采访报道,通过多方消息确认车上人员来自云岩区向阳大院,询问了向阳大院周围的居民当日转运的情况,并采访到了一位遇难者“小雅”的朋友“周洁”。
让人肃然起敬的财新!真正的新闻,比金子还珍贵。

 

#贵阳市三名干部被停职检查#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再也回不来了。

贵阳人小雅是一名“90后”女孩,家住向阳大院,在这次事故中不幸遇难。她的朋友周洁告诉财新,9月17日晚上八点左右,小雅接到防疫人员通知说让收拾东西,要出去隔离几天,“小雅问为什么,工作人员说是小区下面有污染源”,白天的时候,小雅说对面楼栋已经被贴了封条。

“小雅所在的楼栋没有确诊病例,但不清楚楼栋有没有密接人员,她最多算是次密接。”周洁称,小雅和妹妹一起被拉走集中隔离,“她说整栋楼的人都被拉去隔离,很多人、很多车,阵仗很大”。小雅一开始并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儿,“说是问司机也不回答,11点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知道的说是去荔波。”

小雅给周洁发送的信息显示,大巴车当晚上十点多从贵阳出发,“穿了个蓝色隔离衣,路上不开窗、不通风”。凌晨1点33分,小雅又给周洁发消息说“坐太久了,屁股都坐麻了”。

周洁说,9月18日凌晨5点多起床后给小雅发消息,“她没回我,我以为她已经安顿好睡觉了,中午11点多又发消息,她还是没回我。下午1点半看到新闻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打电话过去电话就打不通了”。18日下午4点多,周洁通过小雅的亲人知道了她去世的消息,小雅的妹妹脚受伤,没有生命危险。目前小雅的家人已经前往荔波。

 

【3】@神圣午睡

这两天看新闻很难过。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领导们的初衷肯定是好的,都是执行中出了问题。主要原因是,基层的执行水平不行。
所以我就想啊,既然如此,那有没有可能,让聪慧英明的上面,多参与一点实际的工作呢?
比如每辆转运车上,必须有一个当地干部跟车。
而且这个干部的排序,一定要从大到小。从一把手开始,从重要部门开始。
比如今天有二十辆大巴车要转运,那么第一辆车,市长上。第二辆车,分管经济的副市长上(我不懂官场排序,反正就这个意思)。然后什么当地规委,公安部门,各个部门的一把手,轮流上车。
因为职场上,老板亲自盯着,下面干活的态度就不一样。而且这个威慑力肯定要大领导亲自上,越重要的领导,效果越好。
而且,防疫这么重要的头等大事,领导多亲自盯着点,也是必要的。
也不用担心领导不够用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防疫是最成功的,疫情是全世界最少的,绝大部分人都完全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地区都很好很正常。风险地区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干部们的数量肯定是够的。最多是,这个区域内的干部不够用了,那么临时调一些上级干部也下来,肯定也就够用了。
同时,一辆大巴车转运最多也就是几个小时。让干部们跟车,也不算是很高的劳动要求。工作态度积极的干部,一个人应该可以跟好几辆车。当然也可以鼓励干部们展开跟车KPI大比拼,这就是后续的事情了。
如前所述,我们的疫情控制得这么好,所以这种任务,都只是偶尔、短期行为,并不需要长期这么干。很可能一年之内,这种跟车也就是几次而已。很多地区可能压根就没有这种任务。
那么这个加班量,我相信每个社会人都不会觉得太过分。这可比996差远了。
车上有重要的干部跟车,很多不规范就可以避免了。就不会出现好好的政策,下面给执行歪了的情况了。
而且干部也能第一时间发现一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有利于后面更好地完善流程。
同时,隔离点也是如此。每个隔离点,甭管它被叫做什么,反正只要是个隔离点,都要保证永远有一个干部跟着群众同吃同住。当然,干部们可以轮流值班,就是也跟着一批批的群众同时解封就可以了。
这个值班的人选,同样也是从高职位往低职位排。
这个轮值任务听起来麻烦,其实比跟车更简单,耗费的人更少。因为只要有网络有电话,其实就是换个地点办公嘛,完全是没有影响的。开会啥的都可以视频会议,普通人怎么工作,干部也怎么工作。
如果以上这些,干脆再开个全程直播,那就更好了。就更加公开透明,说不定群众还会热情打赏,可以增加防疫资金。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对各方面都很好的方法,简单易行,动静不大,成本不高,收效明显。
大家觉得我的这个建议还可以吗……

 

 

 

【4】@宝树

最近跟一个美国的朋友聊了聊天,问了下目前美国的疫情情况,未经许可不便搬运原文,简述要点如下:
一个多月前朋友全家感染,卧床休息两天,没去医院,自然痊愈,似乎无后遗症。
朋友是初次感染,身边的亲友没有重复感染的。
社会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日常看不到多少疫情的痕迹,只是街上还有一些人戴口罩。
居家办公的人明显增加。
医院正常运作,医生泰然处之。
朋友认为,新冠疫情严重程度已经和流感差不多了,但日常仍稍需小心防范,最好每年打疫苗。
朋友当然也有自己的倾向性,但从客观角度探讨一下:
即便不再是肺炎,但病情很可能仍不下于流感,而不是打几个喷嚏的“小感冒”。你要做好几天卧床的准备(可能是全家)。而即便病到这个程度,仍然不必去医院。
朋友认为和流感差不多,可能没有核对数据,感染的人数可能和流感接近(以每天10万计,一年约3700万)。但以疫情大幅回落后的新冠日均死亡人数,每年也得在10万人以上(按日均300-500计,大概是10-18万),高于往年流感死亡人数数倍(每年3-5万)。不过,因为流感死亡的估算差别非常大,按某些算法也许能比较接近。
但无论如何,在社会生活层面上,这个死亡数量不足以造成明显区别,所以社会是可以正常运作的。当然,这只是朋友的主观感受。而且也是经过两年疫情多次爆发,死者百万之后的结果。
当然,我也好心地没有告诉他,十年以后,美国人会死掉一半,丧失大多数劳动力这个恐怖的真相。[并不简单]

 

 

【5】@艾伦在上海Alan

一位贵阳母亲和两个孩子的隔离记录,请大家耐心看完:
作为一个母亲,我虽然非常气愤,但我尽量理性客观的将我的遭遇和大家分享,让大家更清楚的看到贵阳疫情防控管理的糟糕、混乱和不负责任。是的,我和我的孩子们(一个2岁,一个4岁) 被转运隔离了,而且是和阳性患者同车转运的…… …… ……

 

 

【6】@nikorr

飞机上戴耳机听了前半程,旁边两人实在太吵,说了一路。实在受不了,取下耳机听他两聊天,整理资料如下。
男女方应为石油能源从业者,上下级关系。
女方多次谈到华能和大唐——之前跟华能的人拉了群聊业务,被大唐知道了,所以很生气。
前几天大唐人来北京,大唐高管未去赴他们公司的宴,而是自己吃烧烤去了。
并且跟神华也有联系,重点批评了神华在新能源领域不求上进,不跟他们合作。
公司应为能源民营企业,因为看中了一个陕西的项目,是三峡集团在谈,他们准备等谈崩了趁虚而入。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也看中了一个电站业务,但对方只跟国企合作,他们不愿意出50万礼金,所以电站没跟他们合作。
另外,该公司国际业务貌似也不少。因为多次提到智利的某个矿,女下属还悄悄问男领导,要不她把尼日利亚的那个项目送给某总。卡塔尔也有好几个电站业务可以介绍的。
女方应该是家世和自身条件都比较优越,因为“她父亲安排下,自己本来是去中信证券的,但因为艺校的学历不够,没成”。(看了眼,应该是15-20年前毕业的艺术生了)
但是,女方坚信自己的婚嫁起步门槛是中石油总公司副总或者地方分公司一把手。
男方应该也是条件非常优秀,飞机的你侬我侬时刻,女方觉得为了他,即便不结婚也没啥,因为把男的看透了。
男女双方平时在公司见面不多,因为每次女方见男方的时候,工作能力强的女方都把项目推进了一大步。并猜测男领导在跟其他几个总打太极(为什么不是打扑克)。
男上司有家庭有女儿,但是女方义无反顾的跟他在一起了,并在飞机上相互约定,如果万一不行,就“六十岁了再一起私奔”——这时男方抓住了女方的手紧紧放在胸口。(动作太大,所以我瞟了一眼,但男方的T恤太旧,胸前肋下部位已经破了个洞🌝)
女方说自己还为男领导写了一首歌,以铭心志,并轻唱了一段。这次极有可能是两人第一次来厦门,因为都没去过鼓浪屿。女方说下机后自己要换一套好点的衣服,去见完合作公司后,再一起同游鼓浪屿。(在飞机上穿的celine假衬衣,字母缝线都崩了好几处)
这时候女方唱起了澳门的《七子之歌》,男方也跟着唱了后面几句,最后两人一起在飞机上合唱了歌曲的高潮部分。(是真的唱完了大半段歌曲)
虽然我也不明白鼓浪屿跟澳门的歌曲有啥联系……
最后,男方疑似昨晚做了许诺,这次要给女方买几个包,总价值十万元。女方提出明天要去买包,男方说得先把卡上的钱还了才行。但还是答应了这次来厦门一定买。
总结如下:
1,嘴太大的员工出差,公司企业应该报销头等舱机票,不然飞机前后三排都会知道公司内部机密业务以及人事关系,经济舱太挤没隐私。
2,女人对付男人最有用的还是买包。因为男方听说这次要买十万块钱的包时,身体明显抖了一大下,我坐旁边震感明显。
特此说明:我不是故意偷听的,因为说话声实在太大,我本在听刘老的播客,逐步加大音量后,头皮被震得发麻,才中断听讲来听他俩的情话。
(为避免地图炮,也不愿在此泄露口音归属地)

 

 

【7】@胡锡进

昨晚几位年轻人与老胡吃饭,其中一个女生是老胡的前同事,社评助手,她和先生一起来的,两人都是90后,他们的孩子刚刚出生。男生在国企工作,席间我才知道,他下个月就要外派常驻。那个国家会是哪?是刚果(金)。
我对这个男生有肃然起敬之感。他说,他们公司在刚果(金)有矿山,他将在那里工作三年。他说,我们国家海外资产大多都在第三世界、甚至是穷乱国家,因为好资产早就被西方占光了,他们只能去西方人不愿去的地方开拓。
女生说,先生把外派的事情一告诉她,她愁得几天睡不着觉,全是担心:那里的动荡,疾病……胡思乱想。男生说,他一直安慰妻子:他外派的所有时间都在矿山,那里有武装保卫,也能躲开疾病。他下个月就将出发。
我很感慨,我想起自己33岁时外派前南斯拉夫,采访波黑战争。如今老胡老了,但年轻一代成长了起来。他们在走向陌生动荡的远方,在谋生的同时客观上拓展了中国国家利益,一路上经风雨见世面。我想起这些年在世界各地见到的中国国企和民企的海外经营者,他们绝大部分都很年轻。还有一些商贩,才二十几岁。和我们年轻时比起来,他们更自信,身后的祖国力量也更强大。他们在参与把中国推上更高台阶。
衷心祝福这批走在中国扩大利益最前沿的年轻人有很精彩的青春挥洒。真想重回30岁,加入他们的行列。

 

 

【8】@王老虎寻鲜记

今天看到两则关于槟榔的新闻,想起了一段往事。
有一年坐游轮环游南太平洋,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初到阿洛陶和腊包尔,看到几乎人人都在吃槟榔,和在霍尼亚拉街头见到的不同的是,他们还配着一根绿色的表面有些粗糙颗粒的东西一同嚼,而且吃前还要蘸一种白色的粉末,咀嚼半天,从嘴里吐出猩红的汁液,然后看到他们是一种很满足很过瘾的表情。
槟榔以前吃过。但像在这里这样,嚼着槟榔,配着胡椒梗,再蘸着石灰粉的吃法,老虎还是有些心理障碍的。
后来才知道,这种绿色条状物是胡椒梗,而那白色粉末是石灰粉,凭借以前学过的各种化学知识各种烹饪知识,始终搞不懂这三样东西混合起来究竟有何奥妙让当地人趋之若鹜,乐在其中。
本来想尝试一下。可以前在长沙试过一次槟榔,那种呛人和让人似有窒息感的经历让我心有余悸,只好作罢。不过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在瓦努阿图连卡瓦这种胡椒树根磨的,这辈子喝过的最难喝没有之一的东西我都尝了,确实应该尝试一下。
不过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了,卡瓦是一种胡椒蕨类植物的根做的,这个胡椒梗……应该也是同一植物,这种胡椒蕨类植物是联合国批准种植的一种有镇定麻醉作用的植物,卡瓦就是喝上让人有酒醺之感,那这胡椒梗也会有此作用。
明白了。
或许是当地人他们这种吃槟榔的时间长了,他们的牙齿和牙床都沾染了这种猩红色,当他们冲你打招呼咧嘴一笑时,颇为让人吓一跳。

所以不尝也罢。

 

 

【9】滨口龙介:我一直以低成本拍戏,而我过去的作品 某程度上也反映出制作上的难处。但是,我没有一套电影是在被强迫的情况下拍摄的。为了能一直拍下去,我必须按情况在许多方面作出妥协,但我尽力善用限制,拍出最具妙趣的电影,我一直朝这方向努力。

当你观看我的前作,会留意到一些我明显重用的主题,你几乎能确切地指出我一路上如何寻觅、开辟自己的道路。顺着时序来看,会看出渐进的轨迹,每一套电影都影响着下一套。然而,我的新作不一定比旧作好,每套都有它的不足,但每套皆拥有一些我只能在当下捕捉到的事物。

回顾过去总是令人尴尬,但我觉得我的前作中,是有些元素值得我重新评价。谈到《欢乐时光》之前的作品,我都不太敢说你会享受观看它们的体验,但我保证,只要看了两三套,看得越多,你就会有越多发现。我认为这些作品代表了我的学生时代,那段光阴尽管难捱,却永远是我的欢乐时光。

 

 

【10】#英女王葬礼举行# 女王骑马戎装照。

 

侧鞍[思考][思考]中世纪女子骑马时只能侧坐。如果像男性那样跨坐骑马(比如圣女贞德),会被认为是男扮女装、是女巫。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有男妆跨骑的画像,但以西方“女德”的标准来说,直到20世纪仍然是用侧鞍 

 

 

 

【11】@曾经的四个人2022

叙利亚出土世界最早的农村-12000年前,较之前提前2000年

 

 

【12】反西化歌

 

【13】@迷惑行為大賞:??? 

 

 

【14】财小僧

今天我听某银行负责汽车抵押贷款的朋友说,他们现在只接受车龄10年内油车申请,和车龄1年内电动车贷款申请,而且只限两三个品牌。
我问对电动汽车条件为啥这么苛刻,他说绝大多数三四年车龄电动汽车二手市场估值只是原价的两到三成,车商不愿收,银行不敢收。

 

 

【15】亨利·大卫·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1849)

 





 

来源: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
https://www.techfm.club/p/353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