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贸数据出炉:进出口总值创新高 RCEP合作走深走实
2022年外贸数据出炉:进出口总值创新高 RCEP合作走深走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
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
“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会上介绍,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在三季度增长至11.3万亿元,创下季度规模的新高点,四季度进出口总值也继续保持在11万亿元的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12月单月情况看,以人民币计价,12月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6%,其中出口增速由正转负,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5%,进口总值同比增长2.2%。以美元计价,12月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341.4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9%,进口总值同比下降7.8%。
受访专家表示,2022年我国外贸总体实现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成绩来之不易,但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海外高通胀、全球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增大、地缘冲突以及全球贸易摩擦等因素都将对我国外贸增长造成阻碍。为此,中国需要抓紧时间加大力度抢订单、拓市场,在企业纾困支持政策上接续发力,推动我国外贸在2023年实现适度增长。
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
“2022年取得进出口总值历史新高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也是一波三折,当前并没有摆脱压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2022年一季度出口实现了开门稳,但二季度全球大范围开启货币紧缩,俄乌冲突推高通胀、国内疫情干扰生产,使得出口增速明显回落。进入三季度后,外需出现大幅收缩,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也由8月的7.1%降至12月的-8.9%。
不过,白明认为,出口增速整体回落之下仍有结构性亮点。在全球碳中和倡导、能源供应链脆弱、国内技术迭代更新的推动下,电动汽车、光伏、电池等新能源相关产品在2023年的出口增长有望加快。
吕大良也指出,目前主要产品供需稳、优势足,2022年我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9.9%,拉动整体出口增长9.4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太阳能(000591)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出口新动能正在快速成长。根据最新数据测算,当前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分析,目前全球各国正积极推出新能源汽车引导政策,如政府补贴、低关税等,为我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黄金窗口期。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车企海外销量有望分别达到300万辆、550万辆;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海外销量有望达到250万辆。
另外,在外贸主体方面,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增加5.6%。其中,民营企业51万家,增加7%,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2.9%,占进出口总值的50.9%,提升2.3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82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6.77万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2.9%和16.1%。
吕大良指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效能的持续释放,民营企业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在2022年得到继续巩固,持续发挥外贸“稳定器”作用。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而且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活力也得到增强,2022年中部、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增长21.5%和21.2%,合计占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20.1%,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RCEP红利将加速释放
在贸易伙伴方面,2022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6.52万亿、5.65万亿和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5%、5.6%和3.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5%。
吕大良表示,202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一年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促进区域内各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同期,东盟占我国外贸比重较2021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达到了15.5%,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3年1月2日起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其中,部分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部分服装类产品等自1月2日起立即实现零关税,其他产品将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步降为零关税。至此,除菲律宾外,我国已与其他14个RCEP成员中的13个相互实施协定。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产生的政策红利将加速释放,特别是与首次建立自贸协定关系的日本,企业享惠出口规模将显著上升。在欧美产业外迁过程中,部分产业转移到东盟,将会增加东盟对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的需求,从而带动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增长。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对中亚、南亚、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将有所上升。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35年,RCEP将带动区域整体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和进口增量分别较基准情形累计增长0.86%、18.30%和9.63%,出口和进口累计增量规模将分别达到8571亿美元和9837亿美元,区域投资将累计增长1.47%,区域经济福利累计增加1628亿美元。
白明认为,RCEP刚刚生效一年,中国同成员国之间贸易发展的促进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政府部门接下来要更加透明地提供有关RCEP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则,加大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中国外贸企业也应抓住这个机遇,主动转换贸易对象,从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向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协定伙伴国为新的贸易对象,并将此作为外贸的发力点,去开拓新的市场。
保稳提质对冲外部竞争压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且有25%的概率增速会低于2%。按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的判断,2023年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更加悲观,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2.2%。
另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将只增长1%,远低于此前预测的3.4%,这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WTO指出,此前对2023年的贸易预期似乎“过于乐观”,因为现在能源价格飞涨,通胀范围更广,而且乌克兰危机没有减弱的迹象。
白明进一步分析,我国外贸正在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包括成本上升、转型升级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尤其会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承受压。在外需整体萎缩背景下,2023年国际市场“分蛋糕”之势必越发激烈。随着我国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我国外贸经济有望加速恢复。但短期的疫情波动,外贸出口的修复尚需时日,可能在中后期有所回弹,同时在2022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下,预计2023年出口增速可能前低后高。中国需要抓紧时间加大力度稳外贸,才能争取先机。
赵萍提醒,欧洲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可能会带来两种适应性改变。一是原本对化工和机电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从本土供给转向进口市场,特别是对我国化工、交通运输、新能源等产品进口需求增加,美国自欧盟的部分进口需求也可能转移到中国。2022年前三季度已经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美国自欧洲进口的化工产品占同类产品进口比重降至约8.5%,而自中国进口的比重则上升到11.5%左右。二是欧洲能源领域相关制造业外迁,中国成为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利用外资高增长背后是跨国公司调整全球市场布局,产成品返销原有市场,将扩大我国外贸出口规模。
目前,海关总署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已明确提出,2023年将促进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浙江、河南、江苏等多个外贸大省也在陆续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将“大力拓市场、抢订单、引外资”列为2023年外贸工作的主要任务。
“从商务部跟踪监测的样本外贸企业情况看,近期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特别是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但外贸保稳提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玉婷在1月12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商务部将在2023年持续密切跟踪形势,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主要开展稳外贸订单、稳外贸主体、解决企业困难三方面工作。包括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做好贸易促进工作,支持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对接洽谈;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多种形式参加境外展会,办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对境外采购商的招商招展;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指导企业用好普惠金融、稳岗就业等普惠性政策。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作者:缴翼飞 编辑:包芳鸣)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