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让影片充满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什么是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源自法国建筑学概念,原本意思为组合和构成。

将其运用到影视领域,就是指镜头的组合和拼接,使画面超越单独存在时的含义,创造出新的意味,达到调动观众情绪、引发观众思考的效果。

蒙太奇更高级的用法是在时空的重组上。时间上可以将几秒钟的镜头延长到几分钟(比如绑架故事里救援者赶路和人质快被撕票的画面来回交替,达到营造紧张感),也可将千年的时间进程缩短到几秒钟(《2001太空漫游》中猩猩抛骨头,落下变成飞船,表现了人类的发展历史)。

蒙太奇的历史发展

蒙太奇的发展与三个人的贡献密不可分: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大卫·格里菲斯以及苏联蒙太奇学派。

在电影业的早期,影片都是采用是静止的单镜头,用如今的眼光来看有点无趣。直到1896年的一天梅里爱发现了新大陆。他在播放自己样片的时候,发现原本画面中的马车变成了灵车,研究后得知是拍摄中设备出现了故障,而拍摄时恰好有一辆灵车经过。就是这次意外,电影中增加了了分解和组合的概念,打破曾经的一镜到底。 虽然有了新发现,但电影依旧是舞台式的表现形式(机位固定)。

直到1903年,美国导演鲍特在电影《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中,革命性地将不同时空的镜头拼接到了一起(室外救火队员与室内待救灾民的画面交替剪辑),从此开辟了更灵活的电影叙事。

但真正使电影走出戏剧美学束缚的人物,是大卫·格里菲斯,他在影片《党同伐异》中,史无前例地将四个世纪、不同地域的故事交替叙述,最终汇合到同一主题。由格里菲斯开创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模式沿用至今。

后来苏联蒙太奇学派(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将蒙太奇总结和规范化地进行了阐述,将蒙太奇提升到了电影美学理论的高度。相比与蒙太奇叙事,苏联学派更注重将不同的画面碰撞出新含义。比如爱森斯坦导演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当中最为经典的“敖德萨阶梯”桥段,用压迫感十足的平均每分钟22个镜头向观众展示了沙俄的残暴和平民的无助。   

蒙太奇的分类

蒙太奇根据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叙事蒙太奇(用于交代情节、事件)、理性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用于表达寓意),而在这三大类下还有许多分支。不过其中比较常用的当数连续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对比蒙太奇、重复蒙太奇以及隐喻蒙太奇……

电影中的蒙太奇示例

①连续蒙太奇

它是指沿着单一时间线,根据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它的表现形式简单 、直接。

《僵尸肖恩》片段

②交叉蒙太奇

为了打破叙事的枯燥,将同一时间不同场景发生的不同情节快速、频繁地交替剪辑在一起,且不同情节之间相互关联,但最终汇合在一起。

《逃离德黑兰》片段

③对比蒙太奇

它是指通过镜头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强烈对比,来传达导演的想表达的寓意。

《寄生虫》片段

④隐喻蒙太奇

它是将不同形象进行并列组合,并且含蓄地进行内容表达。

《西北偏北》片段

⑤重复蒙太奇

它通过短时间内快速重复形象达到迅速抓住观众眼球,从而刻画人物、深化主题。这也是广告的惯用手法。

《穿普拉达的女王》片段

蒙太奇可谓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影片表现手法,其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这种“非闭合”的技术要想掌握好并非易事,除了模仿影片中已经用过的,还需要跳出条条框框进行创造。

不过蒙太奇作为一种表现工具,也只是工具而已。拍出来的画面抓人眼球、引发深思,深化主题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核心。

我想,要学会灵活地使用蒙太奇手法给影片增色,一是要习惯于思考叙事的逻辑。比如讲故事首先要把基本的时间线理顺,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起承转合的设计,最后才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剪辑。二是要善于发掘万物之间的关联性或者相似性。比如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多在脑海里搜寻和联想与之相似的画面或场景。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218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