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胡地生活之贪玩又叛逆

李家虽然数代久居胡地,但他们一向以自己身上的汉族血统为傲,他们并不看重对湖人文化及血统的认同,更看重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归属感而。而功成名就,荣归中原的心愿时时刻刻萦绕在每一位李家子孙的心中,所以他们认为有责任了解大唐文化,并进一步的发挥这种文化,而达成这种理想,就必须熟读诗人先贤留下的书籍。

但在这远离中原的异地,大唐的文化气息微薄,圣人先贤的著述更是难觅。一般汉人家族的子弟也难有博古博通古今诗文的条件,多半是一家之主,就自身所及的丁点儿记忆,教孩子们认认字,念些简单的诗文,如此而已。

但是李客却不同,他虽然忙于经商,却是个饱读诗书的人,无论多忙,他都会读书练字,到各地去搜索书籍。

李白出生的那一年,唐朝还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大唐尊奉道教,而佛教同样盛行不衰,特别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佛道二教特别注重修行,而道教更是擅长吐纳和炼丹之术。人烟稀少,与世隔绝的西域绿洲。成为修行者的世外桃源。因此,许多高人异士为了规避凡俗,不惜跋涉千里,来到塞外隐居。

李客因博识和在道教方面的雅好在当地十分有名,而他收藏的道教经典藏书更是吸引了一批高人义士。李家经常高朋满座,前居西域的修行者、云游四海的名士,甚至获罪潜逃的罪犯等都是李客的座上宾。

李客对待他们都是一视同仁,并关照他们的饮食起居,为他们排解疑难。李家食客最多时曾达上百人,而这些江湖人士的重义气,讲信用。感恩图报。也给了李客很多帮助。

李客经营的事业庞大,已扩展到西域各地,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满足,他的最大愿望是能够返回中原。因此在众多门客中,李客对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中原学者最为看重。这些人不但是他闲暇时清谈的伙伴,还被聘为教习,教导李家子侄们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白从三岁起就被要求每天必须花几个时辰学习。他坐在书桌前,用带着乳音的稚嫩腔调念着那些他还不明其意的诗文。在那时的李白比较年幼,他不是摇头晃脑的东看西看,就是念着念着就闭着眼睛睡着了。

李客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他对李白要求十分严格,每天都有规定的功课进度,没有做完就不能玩耍,甚至不许睡觉。李客在李白的课业上严厉督促,月娃则以母亲的慈爱化解父子二人的冲突。每当李白犯错时,月娃就会替儿子求情,但倔强的李白却从不为减少一些责罚而主动承认错误或自觉接受惩罚。

平日月娃会教李白认字,有时也会教他一些突厥的文字。在私底下,母子二人常以突厥语交谈,虽然李客曾明令禁止在家装说突厥语,但是李白还是常和母亲在暗地里以突厥语亲切的闲话家产谈天说地。他看得出,母亲对突厥文化的钟爱,就如同父亲对中原一切事物的崇拜一样,这是合情合理而不相违背的。所以他不认为私底下已突厥与与母亲交谈是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正因为这一层想法的驱使,他才一再的违逆父亲的严令。

李克想尽一切办法,使族中子弟多读诗书,以及今后能更深入的学习中原文化。可是,他的努力并没有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令李克百思不解的是,与诸子百家、金石子集和古圣先贤相比,子侄们更喜欢武艺,无论他如何督促,都改变不了他们对骑射和嬉戏的热衷。更令他不安的是,子侄们也和当地的胡人一样,开始粗声粗气的说话,大口大口的饮食。这些和胡人相同的生活习惯令旅客寝食难安。最后,李客坚决提议,要带着他的族人一起返回中原。

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李家中子侄的这些变化完全是环境使然,他们生活在湖地,若要求他们不被胡化,是无法达成的。也难怪李客,返回中原的念头无时无刻不在他脑中萦绕。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357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