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2:人生若只如初见
《浮生六记》的第1章就是闺房之乐,沈复说,看人家《诗经》都把描写男女情爱的《关雎》放在第一篇,所以自己也要这么做。
这只是一个托辞而已。当人生到了暮年,回首往事,能让自己摧心断肠的,唯有芸娘一人而已!于是,沈复坐在摇椅上,摇啊摇,那些初相见的美好也渐渐浮上心头……
芸娘原名陈芸,是沈复舅家的女儿,是沈复的表姐。生而聪慧,刚呀呀学语之时,听人念了《琵琶行》,她就会背了。但是芸娘家境很不好,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只有母亲和小弟两位至亲,家中一贫如洗。当陈芸稍稍大些的时候,她就负担起家庭的重任,一家三口都靠着他做针线活过日子。
有一天,芸从书中看到《琵琶行》,因为已经会背了,她便一个字一个字地比照着认,居然学会了认字。真乃神童也!
在刺绣闲暇的时候,陈芸又开始学习写诗,还写得挺好,像“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今天的高中生都很难创作出来。
沈复13岁那年,跟着母亲回外婆家,见到了表姐,表姐并不是绝色佳人,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这描写挺像《红楼梦》中贾探春的模样。然而,陈芸的相貌里有一个大缺点,其两齿微露,非佳相也。
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在少年沈复眼中,表姐芸的美自有一种缠绵之态,让人销魂。
及见到陈芸的作品,沈复彻底被征服了。这个姐姐,才气逼人,少年心中希望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更何况姐姐本就和自己两小无猜。但沈复这小子心思也藏得很深,他在内心揣摩,姐姐才气太高了,会不会福泽不够深呢?
沈复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在多年之后被印证了。陈芸终是薄命女,死于人生的盛年。我猜想,在陈芸死后,沈复反反复复想起的就是“情深不寿、慧极必夭”这8个字儿,再回想起最初的心思,终把一切悲剧归为“命”字。唯有如此,他才能稍微释然。
沈复一定是家中挺受宠的孩子,并且家庭环境比较宽松,因为他敢于“要”。他果敢地对自己母亲说:“如果你要为我选媳妇的话,非芸姐姐不娶。”这是何等掷地有声的语言!13岁的男孩子,已经有了非谁不娶的激情和选择。今天社会,恐怕31岁的男人都做不到。
想一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一个受宠的孩子,可是在他们那样的一个等级森严的家族中,他不敢争取自己想要的。当晴雯被贾宝玉的母亲粗鲁地带走时,贾宝玉眼睁睁地看着,屁都不敢放一声。这是家庭的区别呢,还是孩子性格的原因呢?
沈复的母亲也非常喜欢陈芸这个小外甥女,因为这个女孩的性格看上去温柔和善,又那么能干,小小年龄就用自己的女工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更不用说,这还是自家亲兄弟的遗孤,作为亲姑姑的,怎能不怜惜呢?她当即脱下手中的金戒指,作为沈复和陈芸的订亲信物。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相比那些历经千辛万苦又不能走在一起的恋人而言,他们幸运至极。
订亲之后,两人见面并不多。这为爱情制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又熟悉又陌生的爱情是最好的,像淡淡的薄云,未满的明月,含苞欲放的花朵,树头青红的果实,一切处于半满状态。
直到洞房花烛夜,揭掉红盖头,两人相视,嫣然一笑。肩并肩地吃晚饭,沈复偷偷地在桌子下面握住芸娘的手腕,女孩的手怎么如此温暖润滑呢?沈复的心中像有一只小鹿乱撞般怦怦直跳。
伴娘在旁边催促他俩早点休息,沈复挥手让她关门离开。这以后的时光,只有两个字儿——销魂。
沈复玩笑地探手轻触芸娘的胸怀,感到她的心怦怦直跳,于是附耳问她说:“姐姐的心为什么跳得这么厉害?”芸回眸一笑,沈复全身酥软,纵横云雨,忘却日月。
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一次云雨,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可能是甜蜜的,也可能是羞耻的。标准在于灵与肉是否统一。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潦潦草草的第1次。说不清是给了秦可卿呢?还是袭人?总之,不是林妹妹。
童话如果到此戛然而止,那一定有一个美丽的结尾:“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沈复和陈芸呢?他们,亦不过是芸芸众生,生活才刚刚开始。
亲爱的朋友,我是热爱红楼热爱诗词的春风,若有缘相聚,邀您一路同行:
点下面蓝色链接成为春风旗下会员:
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79bb6d1c
自主开通后我会接到通知,主动打赏返还200贝。如果贝不够,简信我,赠您180贝。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