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三》有感

卓老师用心良苦,布置了作业,让大家阅读沈从文《三三》这篇小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可以写自己的感悟,也可以谈其中一个小点,不过,建议从写作手法去思考,从构思去分析,从主题去感悟。

恰好今天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把这篇短篇小说看完了。

看沈从文的作品,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之后他的作品,我每次都读不进去。这次应卓老师的要求,才去看这篇短篇小说。看完后,就浅谈几点吧!

第一、小说里的首尾呼应

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首)

水闸门的闸板已提起,磨盘正开始在转动,母亲各处找寻油瓶,为碾盘轴木加油,三三知道那个油瓶挂在门背后,却不做声,尽母亲各处去找。(尾)

小说开头,写了女主角三三是杨家碾坊里的独生女儿,即便爸爸在三三五岁时就去世了, 她的生活也并没因此有过什么不幸。因为爸爸留下的杨家碾坊,她的生活算是衣食无忧的。

相比较那些失去爸爸,家里就等于失去了劳动力,母亲艰难生活把孩子抚养长大的,而孩子过早独立懂事,帮妈妈干活贴补家用的,其实三三真的要幸运得多。

而小说末尾处,也是以一个人的死亡收尾的。这人是城里来的病公子,因为年轻,村里的总爷家管事先生,就开了几句他和三三的玩笑话,就让三三对这位年轻公子,产生了朦胧的情感。

此时的三三,已经15岁了,在农村,已经适宜婚配了。(小说背景是湘西的一个偏僻的小村落)

病公子死了,母亲的生活恢复了如初的平静。三三的心,却已经乱了。大概是她第一次看见了死亡。也是第一次萌动的恋爱,悄然夭折吧?

第二、对三三的个人解读

三三这样灵性的女子,我是太喜欢了。她15岁,没读过什么书,可那种天然纯粹、自然不做作、任性俏皮的模样,却总是活灵活现。就像少女时期的我们,喜欢和人作对:你让我这样,我偏不,我偏要那样。

她爱做梦,第一次遇见城里来的病公子,因为总爷家管事先生开了几句她和病公子的玩笑话,开过了就忘了,别人也没把这话当回事儿。事后病公子对她也没有别的表示,但她却当了真,对病公子产生了不一样的,懵懵懂懂的情感。

这其实很符合小女孩的那种情窦初开。情不知所起。

事后她还把这玩笑话讲给了妈妈,没想到母女俩都做了去城里的梦。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玩笑话,也有她们对城里的向往,也有周围人对城里的各种描述。

看完我其实只觉得好玩儿,觉得很真实。这就像是我们,有时候看了一本书,或者一部电视剧后,然后就突然梦见自己成了书里笔下的人物,或者穿越进了电视剧里,和剧里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故事。

她才15岁,正处在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年龄里。她满脸的胶原蛋白,天然去雕饰,一动一静中,就美得让人惊心动魄。

附加一点: 三三和妈妈的感情真的很好。有时候是妈妈会听三三的意见,有时候是三三听妈妈的意见。两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说,就连做了去城里的梦,都会拿来互相讲。

这种母女关系,其实是我很羡慕的。

暂且这两点吧!

城里少年的死亡,也象征了城里都市文明的一种断裂。三三做了去城里的梦,也象征了三三对都市文明的一种憧憬。最后城里少年死亡了,这个梦也戛然而止了。大概也预示了,作者的一种隐忧吧?像三三所生活的这样的故乡,这样天然诗意,依山傍水的纯朴山村,这种梦想的乌托邦,还能存在多久呢?

其实不管这样的乌托邦,能存在多久,它始终存在沈从文的文字里,存在向往这种乌托邦的人心里,这就足够了。

另外,文字里依然有沈从文细腻的情感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都很精彩。就不一一说了。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40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