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毕飞宇说,许多读者喜欢读单篇的短篇,却不喜欢读短篇小说集,这个习惯就不大好。其实,短篇小说是要放在短篇小说集里头去阅读的。一个小说家的短篇小说到底怎么样,有时候,单篇看不出来,有一本集子就一览无余了。好的短篇千姿百态,而在单篇与单篇之间,又有它内在的、近乎死心眼一般的逻辑。

这一番话,让我久久沉吟,闭着眼睛在肚里盘点,蓦然,我近期研读过的鲁迅的短篇,忽然排着队般向我走来,它们带着一种逻辑的必然,在我眼前左摆右摇,闪转腾挪,将它们内在的神秘在这种摇曳中,星星闪烁般透出,直达心底,瞬间点亮迷蒙的思绪:你来如此!

我才发觉,上中学时为什么怕鲁迅了。那时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前二怕,慢慢适应也就罢了,唯独这周树人,着实令人头大。究其原因,除了对那个时代不甚了解之外,最关键的还是适应不了先生那斧辟刀削的文风。并不是说他老是握着匕首与举着投枪,而是他那精练的语言以及一些意象。想想看,十来岁的嫩脑壳,委实承载不了其中厚重的份量的。况且,还都是单篇,缺乏一种系统性,有盲人摸象般蒙圈。所以,那时囫囵吞枣、叫苦连天实属必然。

如果细读先生的集子,境况就两样了。一头扎进去,久了,就会适应先生的文风以及他独特的语言和独特的句子结构,从而扫清阅读的障碍。进而理清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感受其思想的深邃性与形象性。这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中,非常的清晰。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通过对狂人内心表白的描写,用象征主义手法,在黑沉沉的暗夜点燃了一只熊熊的火炬,照亮了封建礼教丑陋吃人的狰狞面孔。狂人夜晚睡不着,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德道义仁”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但如何吃,尽管这篇小说也多有所指,比如狼子村佃户说吃恶人的心肝,狂人怀疑自己要被吃和大哥吃了妹子等,可毕竟是一种抽象,仅仅是通过狂人的臆想,发出悚目惊心的呐喊,尚不足以引起特别的关注。可在随后的几个短篇中,就把这种抽象具体而形象化起来,就不得不让人警醒了。

估计鲁迅也意识到,光有《狂人日记》这种抽象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这种抽象以具体形象展示出来,才能引起疗救的注意。正如他在《呐喊》自序里所言,“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于是便有了《孔乙己》、《故乡》、《祝福》、《风波》、《药》、《阿Q正传》……

我们沿着《狂人日记》的脉络,顺藤摸瓜,孔乙己被科举制度吞没了,一件长衫直到现在,人们仍在议论是脱还是不脱。祥林嫂让封建礼教害死了,那临死时的眼珠间或一轮,足可见“仁义道德”的吃人。闰土在“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的日子里,由一个鲜活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木偶人,而且这个木偶人与阿Q一样,浑身都充满着奴性。一声“老爷”,吐纳出千百年来国人的奴性的呼喊。阿Q在三次过堂时不让下跪不由自主的下跪,折射出历史传承的奴性的身影——这都是礼教的幽灵已浸入血管,流布全身,入骨入心。还有七斤、七斤嫂、九斤老太,华老栓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那样的无奈,那样的愚昧,那样的卑微,那样的让人触目惊心······

其必然的逻辑,全都是《狂人日记》的延伸,而这些人物,却是对《狂人日记》的精准诠释,它们合在一起,组成了鲁迅小说的总分总之构成,如一座山,沉甸甸压在人们的心头,百多年来,仍然感受到它那时轻时重的份量。

这就是如毕飞宇所言,读短篇小说集子的妙处。它会让人们读完之后,将一个作家的思想以全方位的画图展现在眼前,进而更准确把握每一篇每一部的内容,由全面到局部,由局部到全面,如此反复,汲取有益的营养,提升自己的写文水平。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521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