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一个老人的谦卑与智慧
曹公写红楼,许多人物是对着写的。比如:有一个贾宝玉,就有一个甄宝玉;有一个林黛玉,就有一个薛宝钗;有一个晴雯,就有一个袭人;有一个让人厌恶的“老货”李嬷嬷,还有一个让人尊敬的奶妈赵嬷嬷。
赵嬷嬷,是贾琏的奶妈,她只出场过一次,是在小说的第16回。当时整个贾府都忙着为元春省亲,贾琏和凤姐正在一起吃饭,赵嬷嬷出场了,她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两个儿子找工作。
于是,贾琏、凤姐、赵嬷嬷一起共同用餐,这一餐饭,吃得非常有温情,就像真正的婆婆和儿子媳妇坐在一起的感觉,餐桌上有说有笑,如春风拂过,让人的内心荡起暖意。
这其中,当然是因为凤姐心情不错,欢乐起了全场气氛,然更重要的是,赵嬷嬷是一个谦卑又有智慧的奶妈,她高情商的讲话,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很舒服。
赵嬷嬷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赵嬷嬷走过来的时候,贾琏和凤姐忙让赵嬷嬷坐到炕上去,这是贾府尊重老佣人的礼节,展示了贾琏和凤姐的贵族修养。
然而,赵嬷嬷却执意不肯,她坚持在脚踏上做了。
这是赵嬷嬷对自己身份的清醒。主仆有别,任何时候自己都是下人,哪怕他奶过贾琏,但那也只是他的一份工作,并不能居功自傲。
在这一方面,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和她相差甚远。李嬷嬷因为奶过宝玉把自己举得很高,每一次到宝玉这里,都会提到类似这样的话:
不想想自己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
一个仆人,把自己的份内工作,唠唠叨叨说成是对主子的恩情,怎不惹人反感?
甭说这种主仆关系了,就是在一个家中的亲母子,如果母亲天天唠叨对儿子说,“你也不想想自己怎么长大的?我一把屎一把尿养你容易吗?现在翅膀硬了,想飞了是不是?”试试看,时间长了,儿子肯定会顶嘴,“我让你养我了?我让你生我了?”
赵嬷嬷知道,自己是过了气的奶妈,是可有可无的那一个,贾琏和凤姐尊重自己,是他们没有忘本,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可以蹬鼻子上脸。所以,她找一个小板凳坐下,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合适定位。
一个曾经有功的老人,能够不居功自傲,找准自己的位置,是非常难得的。做一个低调谦逊的长者,更值得被人尊重。每个人都有生命的高光时期,但是步入老境之后,物事皆非,若是不能放下曾经的辉煌,只能徒生怨气和戾气。
赵嬷嬷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她展示了自己的淡然,展示了老者的风骨,认清现实,不靠“想当年”过日子,如此心态,方能安度晚年。否则的话,看看红楼当中的焦大就知道,太沉浸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里,下场会很惨。
赵嬷嬷这次来找贾琏和凤姐,是有求的。她想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找份工作。
但是,他一上来就贬贾琏,这又是为何呢?
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
这不是在贬贾琏“忘恩负义”吗?当然不是,赵嬷嬷指责贾琏的话,透着一股亲劲儿,是老妈骂自己儿子的那种亲,关系不到一定份上,是不敢这么说话的。
就好像朋友之间的互损一样。如果是有距离的朋友,说话是客客气气,相敬如宾。只有铁哥们之间,才会互相贬损,揭对方短处。
赵嬷嬷就是用这种“损”的方式,传达着和贾琏之间的亲密关系。若非如此,一个仆人怎么敢对主子这样说话?
赵嬷嬷不敢损凤姐,她和凤姐没有到那种亲近关系,是隔山隔海的距离,就像很多家中婆媳之间的距离一样,所以她在损贾琏的同时捧凤姐。
“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
“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从此我们奶奶作了主,我就没的愁了。”
……
这就是赵嬷嬷的聪明之处,一损一捧之间,尽见人情世故的老练。
然而,赵嬷嬷更聪明的地方在于她的大局观。在无关痛痒的事情面前,她尽情地去贬贾琏,一旦涉及到大是大非上,他还是去维护贾琏。
因为王熙凤开起了“内人”和“外人”的玩笑:
“你从小儿奶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
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尤其对于王熙凤这样眼中容不得沙子的女人而言。王熙凤自己开这个玩笑可以,说明这个时候她和贾琏的关系还不错,她在谈笑间完成了对贾琏的旁敲侧击。可如果赵嬷嬷顺着她的话指责贾琏花心,那就麻烦了。那会让贾琏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甚至会引出一场家庭大战。
且看赵嬷嬷怎么解围的,她边笑边念佛,然后为贾琏辩解:
“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原故,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
贾琏贪色,无人不知,又给了别人好处,这是夫妻间的敏感事儿,赵嬷嬷对此轻描淡写,归结为贾琏“脸软心慈”,不动声色地袒护了贾琏。
赵嬷嬷就像是聪明的婆婆一样,平常的时候,总是站在媳妇一边,说媳妇的好,说儿子的不是。做儿媳的可不能被这样的婆婆骗了,因为到了关键时刻,这个婆婆最贴心的人还是儿子,她的真正立场和他的站队是不一致的。
谈笑间,赵嬷嬷解决了儿子的工作问题。
接下来引出了省亲的话题,当凤姐感慨自己没有造化赶上热闹的时候,赵嬷嬷提到了自己儿时的记忆,她的语言非常生动,“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话没说完,被凤姐截了过去,凤姐忙接道: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此处尽显凤姐的好胜之心,连言语上都不肯示弱。赵嬷嬷提及的是贾府的鼎盛,凤姐生怕落后了,赶快说王府的辉煌。
面对凤姐的截话,赵嬷嬷话题一转,又开始捧起了凤姐:“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这就是赵嬷嬷的灵透之处,她看到了凤姐的争强好胜之心,不露声色地恭维了凤姐的家族权势,满足了凤姐内心的虚荣。
赵嬷嬷为凤姐提供了情绪价值,也从凤姐这里得到了实际的好处,这一餐饭还没结束,贾蓉来汇报去苏州采办的事,凤姐就顺带着把赵嬷嬷家俩儿子的工作给落实了。这办事的速度让赵嬷嬷自己都呆了!再想一下贾芸求工作的艰难,就可以看出赵嬷嬷的厉害之处。
这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人,她的智慧应该来自于见多识广的人生历练。当凤姐还在纳罕甄家为什么那么有钱的时候,赵嬷嬷一针见血道破其中玄机:
“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繁华背后,不过是虚假的热闹。赵嬷嬷能够看透这一点,自然懂得人生的务实比务虚更重要,所以她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乐意抬高别人,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么高情商的老人,像刘姥姥一样,谁不喜欢呢?
亲爱的朋友,我是热爱红楼热爱诗词的春风,若有缘相聚,邀您一路同行:
点下面蓝色链接成为春风旗下会员(须首开):
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79bb6d1c
自主开通后我会接到通知,主动打赏返还200贝。如果贝不够,简信我,赠您180贝。
03经历过世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