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人生》:对《诗经》从声音去解读
刘华杰的《博物人生》中,谈到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去解读《诗经》。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当时里面的词都是可以唱出来的,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歌词的摘抄本。
但流传到今天,我们已无法听到当年的歌声,只能从这些文字当中去揣摩去想象。
其中的开篇就说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按照宋代郑樵在《通志》中的说法:
若不识睢鸠,则安知河洲之趣与关关之声乎?凡雁鹜(wù,鸭)之类其喙褊(音扁,狭窄)者,则其声关关;
鸡雉之类其喙锐者,则其声鷕鷕(音咬)。此天籁也。睢鸠之喙似凫(fú,野鸭)雁,故其声如是又得水边之趣也。
意思是像大雁、野鸭之类的鸟,它的嘴巴长又窄,叫声是“关关”;而像鸡之类的鸟,它的嘴巴是短而锋利的,叫声则是“遥遥”。
如果没在水边、湿地听到过水鸟鸣叫,很难体会到这两句诗的奥妙。
雁的声音我们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鸭子“呱呱”的声音,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声音就类似于“关关”声。
但鸭子蠢呆萌的形象与男女恋爱好像很不搭边。那是因为我们没见到水边体态修长的鹬类,这才是最接近原型的鸟。
另外,郑樵在《通志》中还说道:
小雅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识鹿则安知食苹之趣与呦呦之声乎?凡牛羊之属,有角无齿者,则其声呦呦;
驼马之属有齿无角者,则其声萧萧。此亦天籁也。鹿之喙似牛头,故其声如是又得萎蒿之趣也。使不识鸟兽之情状,则安知诗人关关呦呦之兴乎?
意思是牛羊之类的有角没有牙齿的动物,它们的声音是“呦呦”;而骆驼、马之类的有牙齿没有角的动物,它们的声音是“萧萧”。
其实牛羊是有牙齿的,只是没有门牙,它们的声音是“呦呦”。
食野之苹的“苹”,指的是蒌蒿,这是一种菊科植物,嫩茎叶可食用,极易成活,这也是当年野鹿爱吃的食物。宋诗里有“蒌蒿满地芦芽短”的句子。
唐诗里有“萧萧班马鸣”、“车辚辚、马萧萧”的诗句,“萧萧”都是马儿鸣叫的声音。
如今想看鹿,大多是去动物园,还不一定能听到它的叫声。可是古人就不同了,满地跑的都是野生动物,对于动物的叫声也是很熟悉。
这也算是古人一种生存本领。要是不能很快从声音辨别出老虎等吃人的野兽,那人类就很难存活下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