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胜一筹?

这个问题上至八十岁的老者,下至八岁的孩童都有讨论过,至今争论不休,而且将来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首先认为诸葛亮更胜一筹的人居多,而且基本是在顺着作品的思路走,因为诸葛亮所处刘皇叔集团代表当时汉朝正统,感情因素对于判断其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认为司马懿更胜一筹的人也不少,多数的判断是因为他毕竟是三国最后的大赢家。

那么到底谁更胜一筹呢?首先说在这里只说三国演义的观点,那些研究三国志的,研究正史的就不要矫正了。而且我也不认为三国志或其它现存正史在史实及人物评价方面就完全不存在偏颇和瑕疵。

这也是我读书的观点,读书在于汲取书中有价值的观点信息,并将其消化吸收并加工利用。而不是非要锱铢必较,较量个明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搞研究的,没必要那么严谨务实。三国演义是个大部头作品,就尽情的去欣赏它就挺好。

我认为:

首先,在单纯的对战方面,诸葛亮应该是更胜一筹的,因为几次交手的情况,诸葛亮均能够很好的运用战略战术,在自身实力不如魏国的情况下,取得了精彩的胜利。

其次,在宏观的战争方面,就是在对战的层面在上一个层面,战与不战方面,二人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因为按照当时的局势,分别站在二人的角度去考虑:

诸葛亮:蜀国当时偏居西南蜀地,虽然易守难攻,但是没有广袤的平原,交通不便,很难做大做强,在加上幼主羸弱,而诸葛亮又是临危受命,他本身又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谋臣,诸多因素决定了他必然要在有生之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誓要努力完成先帝统一大业的遗愿。所以说他是必然要战的,对诸葛亮来说这是多种因素裹挟下的上策。

司马懿:魏国地大物博,兵精粮足,关于战还是不战,他有着和诸葛亮一样的眼光。可以说在演义中司马懿将孙子兵法的计篇运用的是淋漓尽致,在这里首先要强调“计篇”的“计”字的涵义,此计应为“计算”的“计”,而非“计谋”的“计”。司马懿深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有着魏国广袤的疆域做后盾,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经“计算”,不战实为上策!所以他选择了坚守不出。

再次,在经营自身方面,我认为司马懿要远胜于诸葛亮,这也是导致二人分出最终胜负的最关键因素。一个最典型的细节就是,在二人对峙的时候,司马懿捉来蜀军一士卒,不问关于战况信息,反而问诸葛丞相的饮食情况,并从中发现了端倪,即诸葛亮的饮食越来越少,由此推断出其身体状况在走下坡路。

为什么说在这一点上司马懿要远远胜于诸葛亮呢?

因为司马懿看的长远,而且这个看的长远把自己也看了进去,就是不光要军队保持实力,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持,司马懿是每日要坚持练习五禽戏的,静心养身,让自己具备了一幅好的体魄,最终不但熬死了诸葛亮,还熬死了曹家三代帝王。

而诸葛亮眼睛向外看长远了,但是没有将自己看进去,忽略了或者说放弃了让自己的身体休养生息的机会,战争不能速战速决的时候要懂得收,若仍然一味急于求成,必然导致失败,打持久战的前提是自身要具备打持久战的身体。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屏幕前的你与诸葛亮急于挺进中原,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状态有些相似呢?

我们是不是每日忙于奔波,为了工作,加班至深夜不休息;为了陪好客户在酒桌上不顾一切的把酒喝下;为了多挣点钱,带病坚持上班。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短期的收入,在多度的消耗着自己的身体,却蒙在鼓里不自知,枉寻而直尺,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随着二阳的开始,已经有专家发声,长新冠是基本事实,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对于专家的话大家要客观看待,不能尽信也不能不信,但是我的身边已经有这种先例了,年级不大正壮年的小伙,已经阳了三次,现在已经留下了后遗症,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最后希望大家要审时度势,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眼光放长远的同时,要注意:别忘了自己!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841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